《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沟里的孩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1一、教材说明
《山沟里的孩子》介绍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动人,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一篇好范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学习,为了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校学生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于地处山区边缘,贫困落后的地方了解不多。因此要他们感受到山区孩子上学难的情况比较难。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文中关键词“黑”,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刻苦学习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3.继续学习独立识字,理解“拥抱、笼罩、清辉、埋藏、钥匙”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沟里的孩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出示课件)
师:①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一个字——苦!
(出示课件)②他们每天又是怎样上学的呢?
1.请快默读课文1—5自然段,勾画出关键词句。
2.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自己考虑得怎样?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预设)
生:清晨,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傍晚,太阳落山了,山沟里很快地暗下来了。(说明时间长:清晨,天还没亮就出发了,这时“山沟里还黑着”。晚上,放学回家,“浓雾笼罩着他们”,“山沟里黑黑的”,可以说是起早贪黑。)(板书)
师:③还有哪些句子能说明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
(从“野葡萄由黑变绿了……”中知道由天黑变成了天明,山里的孩子起得很早。……)
师:④在朗读中你发现文中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黑色、红色、蓝色、紫色。)
⑤哪一个颜色词语用得次数最多?(黑色)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从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老师补充:“黑”字体现了他们上学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山里的穷贫落后的面貌。
路不好走:早上,“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晚上,“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可以说是翻山越岭。(板书)
不安全:山高,跳远,天黑,远处还有狼叫。可能发生危险。(板书)
师:⑥天黑路滑,可能还有猛兽,会有这么多的危险,真为他们捏一把汗,可是他们好像并不在意,书上是怎样写的?
生: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
远远近近,说说笑笑,夜雾笼罩着他们。
师:⑦从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不怕困难、乐观向上)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2一.说教材
《山沟里的孩子》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动人,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一篇好范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学习,为了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的导读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确定的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边读边画边想读进去,再把自己的感受、文章的感情读出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学习,为了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的实际,结合单元导读提示,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以“黑”为主线体会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艰苦,并进行比较,了解现在城市中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五、说教学设计
课堂结构:开门见山——直入重点,读书探究——朗读体验,情感升华——激情延伸
一.开门见山,直入重点。
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沟里的孩子》。揭示课题。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课件)山沟里的孩子生活——苦,他们每天又是怎样上学的呢?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二、激发情感,读书探究。
默读课文1-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写山沟里的孩子们上学的困难的。
议一议(同桌交流)。
时间长:“天还没有亮”、“天黑洞洞的”……
路远不好走:“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脚步匆匆”……
不安全:高山一座连一座、天黑、远处有狼……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用得最多,画出来,想想为什么。
三.情感升华,激情延伸。
(1)导读7自然段,即使遇到这么多的困难,但是山沟里的孩子仍然辛勤刻苦努力地寻找,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这是一把什么样的金钥匙?
(2)拓展结课:山沟里的孩子的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是什么样的?
六、说教学板书
山沟里的孩 ……此处隐藏5208个字……(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山沟里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多少路?他们在路上要走多少时间?冬天下大雪,山里的道路多难走呀!夏天下大雨后,山沟里有洪水怎么办?)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也正是老师想知道的,那咱们就一块儿学习这篇课文,看能不能解答这些问题呢?
[点评:从课题入手,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二)多种形式读文,巩固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己先检查一下生字都会读了没有,字音读得正确不正确。
2、同桌共读一本书,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看看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是否基本流利。
3、小组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采用什么方法由各小组自己来决定)。
4、指名朗读课文,重点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点评:农村三年级学生在预习时能自学生字,但课堂上必须为他们安排巩固复习的学习活动和时间。]
(三)自由读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同桌互相说一说。3、指名说。
[点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四)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对,这篇课文就是写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情景。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样上学的,他们为什么而学习?
划分层次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了几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你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1)边看边思考。
(2)试着分一分,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
(3)和同学们交换一下意见。商量一下,还能有别的分法吗?
学习第一部分
1、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轻声读课文中具体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上学情景的段落,找一找具体描写孩子们上学的词句画出来,再读一读。
(2)想一想山沟里的路会是什么样的,想想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的样子和心情。
(3)把自己想象的情况跟同桌说一说。
[点评:引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阅读的一些方法: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2、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认真想一想,你具体读懂了什么?
3、在四人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读懂这些意思的?
4、先试着感情朗读第一部分,再和同学比一比。[点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促使学生角色移位,情感参与,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方法。]
5、讨论:这一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读懂内容。
1、默读,思考、讨论:(1)“金钥匙”指什么。(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什么意思。
2、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4、联系自己想一想:
(1)山沟里的孩子为什么读书不怕困难?我们自己呢?
(2)山沟里的孩子能找到“金钥匙”吗?为什么?
(五)重点精读,深入理解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大家通过认真阅读、思考、讨论,读懂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起早贪黑上学的情景。那么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上学情景的,山沟里的孩子每天上学的路上到底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1、认真读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写山沟里的孩子们上学的困难的。(1)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用得最多,画出来,想想为什么。
(2)看图,联系自己是怎样上学的,想一想,山沟里的孩子上学会遇到哪些困难。
(3)议一议(同桌交流)。
时间长:“天还没有亮”、“天黑洞洞的”……
路远不好走:“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脚步匆匆”……
不安全:高山一座连一座、天黑、远处有狼……
[点评:精读重点段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怎样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2、和自己作对比,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比一比,说一说)
山里的孩子不怕困难,乐观:“远远近近,脚步匆匆”“远远近近,说说笑笑”。
自己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困难?
(六)品味赏读,背诵积累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同类意见的伙伴交流一下为什么喜欢。
2、和同学互相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3、试着背一背。4、抽查。
[点评:品赏文章能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喜爱阅读的激情,促使学生加强语言积累。]
(七)、检查写字情况(略)
(八)续写结尾,课外延伸
过渡语:山沟里的孩子们为了寻找改变山沟贫穷面貌的“金钥匙”,不怕山高路远,每天起早贪黑去上学。可是课文却没有写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你能不能想象出他们学习时的情景,再写一两段话呢?(作为家庭作业,第二天交流)
[点评: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六案例点评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设计遵循这一理念,突出了以下几点:
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文语言优美,情感动人,尤其适宜于学生朗读。本课设计自始至终把朗读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或自由读,或同桌读,或对比读,或感情朗读。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把握、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朗读也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2、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偏远山乡的孩子虽然也爱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基础知识和能力都较差。老师从这一实际出发,教学开始首先安排了多种学习活动复习巩固生字的学习,让学生正确、流利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在理解课文的学习活动中,老师让学生跟山沟里的孩子作对比,促使他们“角色移位”,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山沟里的孩子学习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学习这些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为使学生早日掌握阅读的方法,老师在设计中,十分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味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内涵,力求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
4、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设计在各个教学环节除了注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还安排了很多同桌、同类、小组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努力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