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布做围巾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量布做围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量布做围巾教案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兔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兔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2、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3、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4、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在与孩子平时的闲聊中,我就发现孩子对测量有浓厚的的兴趣和认识。户外活动时,总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等等。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绳子比,还有的说用木棍量等。这说明孩子们能够想到用工具测量周围的物体。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用实物来测量物体呢?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创设帮助兔妈妈给小兔做围巾的游戏情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整个一节课,孩子都沉浸在帮助兔妈妈解决问题的参与中,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当孩子在自由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后,我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或是引导他们尝试用别的方法、别的思路去解决。而且在孩子测量后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给幼儿足够的与同伴交流的时间,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幼儿来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量布做围巾教案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兔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兔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2、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3、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4、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