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展现聪明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能找出图形或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并创造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规律和无规律图形两组,红色圆形、黄色三角形、蓝色正方形各10个。
教学流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图形?
(1)先出示没有规律的一组
(2)再出示有规律的一组。
师:为什么你们第一组猜不到,而第二组能够猜到?
2、板书课题:找规律
(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首先让学生猜没有规律的图形,学生猜不准,接着让学生猜有顺序的图形(即有规律),学生一片高兴,这样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对比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探究中发现规律
1、师:(指着有规律一组的图形)那这组有什么规律呢?
生:都是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再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你是从形状上来观察的。如果给它们分分组的话,分到哪里好?
(教师边说边板书:1、1、1、1、1、1、1、1、1)
2、小结: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这组图形不仅在形状、颜色上有规律,而且在数量上也是有规律的。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不满足于学生作浅层的规律描述,而是不断地促使学生对同一个生活原型,即具有一定规律的图案进行观察和提炼,从不同角度获取里面隐含着的数学信息和规律,并加以符号化,使学生对这组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感官描述(具体的形状、颜色)----文字表述(它们都是一种一个的)----符号表达(数学语言)"的不断数学化的过程,因而使并非具有鲜明数学特色的内容的教学过程具有了浓厚的数学味。)
3、师:如果给你一些,你能摆出其他的规律吗?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再小组进行交流。 1小组合作摆规律。
2展示学生作品:△○○□□□△○○□□□△○○□□□
师:说说它的规律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从形状、颜色、数量上表达规律。)
师:谁能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上面的规律?
(生上台表演)
师:看来动作中也有规律。
(依次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作品,学生互相间评价,提问和介绍摆的规律。)
(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拼摆出规律的图案。这样,学生
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这个环节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4、解密码:老师这儿有一组有规律的密码,它的开头是1、3,你猜接下来是什么?(学生动手写下来。)
生1:1、3、5、7、9、……
生2:1、3、1、3、1、3、……
生3:1、3、6、10、15、……
生4:1、3、7、13、21、……
生5:1、3、4、7、11、18、……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说说其中的规律。
(设计"解密码"这一环节,很自然地将学生从具体图形中发现规律,升华到数字排列的规律,这是一个从具体图形抽象到数的过程,促使他们完成对知识的理性概括。)
三、在创造中理解规律
师:图形有规律,动作有规律,数字的排列也有规律,那你还能创造出一些规律吗?你可以用笔写下规律,也可以用水彩笔画规律,也可以用动作或声音表示规律,看看谁创造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
生1: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生2:abcabcabcabc……
生3:快乐快乐快乐……
……
(让学生用动作、声音或画画等等来创造规律,让各个层面的孩子都有展示的空间,让孩子们意识到规律是在图画、声音、动作、颜色等多方面存在的,是很奇妙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
四、在生活中寻找规律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
(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文物、少数民族的服饰、项链、跳舞的小朋友……学生被眼前的美丽图案吸引住,不时发出"啊"的声音。)
师:美吗?为什么会美?
师:看来规律不仅可以告诉我们接下来的图形或数字是什么,还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我们生活中就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美丽,生活中还藏着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期待小朋友更多地发现。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板书设计:
找规律
△○□△○○□○△
△○□△○□△○□
1、1、1、1、1、1、1、1、1、
△○○□□□△○○□□□△○○□□□
1、2、3、1、2、3、1、2、3……
1、3、5、7、9……
1、3、1、3、1、3、……
1、3、6、10、15、……
1、3、7、13、21、……
1、3、4、7、11、18…
小学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
2、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利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移动。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幻灯。 ……此处隐藏16726个字……们在游园会中看到过哪些有趣的场景呢?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例1情境图。
师:许多同学都围在小丑身边买气球,那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丑手中有多少个气球,卖了多少个气球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还有几个?
(3)引导学生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9。
(5)思考:说一说这道题和以往学过的十几减几的题有什么不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同时,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15-9呢?下面请大家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预设
生1:因为9+6=15,所以15-9=6。(想加算减法)
生2:10-9=1,1+5=6。(破十法)
生3:15-5=10,10-4=6。(平十法)
生4:15-10+l=6。
3、学习“破十法”。
师:在这些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算得又快又准呢?
预设
生:我认为第二种算法算得又快又准。
师:我们给这种算法起个名字,叫做“破十法”。现在请大家看课件,了解运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师:现在请你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运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预设
生:我先摆出1捆小棒,再摆出5根小棒,因为5减9不够减,所以得把1捆小棒打开,从里面拿出9根,也就是10减9等于1,剩下的1根小棒再与其余的5根小棒合起来,就是6根小棒。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运用“破十法”计算15-9的过程吗?
预设
生:计算15-9,因为被减数个位上是5,不够减9,所以先算10减9等于1,再算1加5等于6。
小结:计算十几减9,先算10减9等于1,再用1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再彼此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然后重点强调“破十法”,使学生感受到这种算法的优越性,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熟练掌握“破十法”,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15教材分析
1、这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了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这节课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应用题做了准备,为后面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例等内容时要直接运用,这节课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很感兴趣,这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方程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进一步理解等式不变的规律,会用等式不变的规律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2、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的不变规律是什么?
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课件例1。
2、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要求盒子中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该怎样列方程?我们怎样解这个方程?
3、探究怎样解方程。
利用天平让学生进行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且保持天平平衡?
(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从两边各拿走3个玻璃球,天平仍然平衡。)
4、知识迁移。
把刚才天平的做法用到方程上,也就是方程两边怎样做,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板书+3—3=9—3
x=6
5、追问: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因为方程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就是通过等式的变化,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6、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7、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怎么验算呢?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并验算。(x=6是方程的解)
8、学生练习:解方程(X+21=32 X+41=50)
9、学生讨论交流:解X+a=b这类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0、如果方程的两边同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为什么?
11、学生尝试解方程:X—3=9
12、学生讨论交流:解X—a=b这类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3、小结:解X+a=b这类方程的思路。(根据等式的性质1,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实际上是加了什么就减去什么,减了什么就加上什么,两边同时进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出示课件)。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运用等式不变规律1解决问题实际问题。
2、书上“做一做”第1题(1)题
3、巩固尝试:解方程(出示课件)。
让学生独立完成会用等式不变规律1解方程,强调验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内探究像32—X=10这类方程可以怎样解?
六、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第5题一二行,第6题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