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2-19 14:29:19 教案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四篇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5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1——5数卡片,圆点卡片各1张。2、1——5数字卡人手一份。3、课程幼儿用书,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有几个图形。

1、教师画蘑菇()让幼儿猜猜画的是什么。

2、请幼儿数一数每一步里有几个图形。如:里有一个图形。

3、用数字卡来代表相应的图形数,如:等。

二、找一找数字邻居。

1、谁和谁是好邻居?

找出相邻的两个数,如:1和2是好邻居,2和3是好邻居等。

以此类推让幼儿说说3、4、5的邻居是谁。

让幼儿发现2有两个好邻居,是1和3。告诉幼儿1和3都是2的好邻居,2也是1和3的好邻居。

让幼儿发现从2——4的数它们都有两个好邻居,分别是谁?

2、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出示数量从1——5的点子卡片,请幼儿从最少的排到最多的。然后以2为中心提问:“比2少1是几?比2多1是几?”让幼儿理解好邻居之间是少1和多1的关系。

再提问3、4的好邻居是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三、玩“找朋友”的游戏。

1、教师逐一出示2——4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举起是它们朋友的数卡。如出示2,幼儿就举起1和3两张卡,并说2的朋友是1和3。

2、教师1次出示2张数卡如2和4,请幼儿举起这两张数卡的朋友,并说说2和4的朋友是3。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马铃薯

活动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活动准备

1、图片:食用马铃薯的图片 , 生长的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

教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土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铃薯”。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出示图片:马铃薯

教师:这是什么?它还有一个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吗?

2、出示发芽的马铃薯图片。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

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会结出新的马铃薯吗?

3、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让幼儿讨论: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教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

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长吗?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

幼儿讨论后知道,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3)教师:什么时候长出叶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长出嫩嫩的叶子,

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4)教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讨论。)

(5)教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知道宝宝长在哪里吗?

原来是长在根的最前端。宝宝在地下长,地上面开出漂亮的花了!

(6)提问: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

(7)出示图片,观察地里成熟后的马铃薯。

教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

4、教师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

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

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

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1、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教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马铃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问: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

幼儿讨论

3、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

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教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瓶中吹气球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气球若干。

2.幼儿记录纸6份,哭脸娃娃和笑脸娃娃若干,记号笔。

重点难点:1.通过猜测.探索知道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发现问题,能大胆探索记录。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激发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二. 基本活动

1.教师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然后进行提问。 教师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教师以探索闯关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中并让幼儿记录猜测。

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幼: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实验操。)

教师让幼儿在猜栏做好自己的猜测记录。 2.拿出材料让幼儿操作实验并在“小手”栏,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讨论。

4.教师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种瓶子吹气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 师:原先能吹大的气球能吹大,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

幼:幼儿自主回答

2.幼儿先记录猜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表格,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他的出来的结论。 教师小结:原来能不能吹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也没有?关系。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三. 幼儿再次探索,寻求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我们两次的实验结果怎么样?都没有成功是不是,现在你们是不是很失望,别急老师这里有个好办法。

2.出示幼儿表情贴纸,交代要求。 实验要求:

1每个瓶子都要试一试。

2认真做好记录3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的秘密,并贴上相应的表情。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幼儿自主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三.结束部分

1. 总结实验结果,提升经验。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经验。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请你们来说一说。

幼:自主回答。

2.教师总结: 师: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了出去,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四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

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我们还有那一栏没填?

老师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我们一起回教室去实验吧!

和客人老师再见,带幼儿走出教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冰的特性以及盐能冻结冰块的现象。

2、喜欢探索,尝试简单的冰块造型。

活动准备

1、冰块若干

2、儿童手套、托盘、抹布、双面胶、透明胶、固体胶、丝带、剪刀、幼儿学号

3、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1)出示冰,讨论冰的特性:这是什么?它是怎样的?

(2)欣赏冰块造型:猜猜老师做的是什么?我是怎样做出来的?

(3)幼儿操作:你们想用冰块做什么?请你上来试一试,你成功了吗?

(4)讨论:为什么都没有成功?那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帮冰块粘在一起?

2、尝试探索,解决问题

(1)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

(2)讨论:你们成功了吗?你们觉得哪一种材料能使冰块冻结在一起?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使冰块冻结在一起的方法,那就是盐能使冰块冻结在一起。

3、经验提升——进行冰块造型

(1)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冰块造型

(2)展示作品,幼儿介绍自己的冰块造型。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幼儿回家可以寻找不同形状的容器,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冰块,感知冰块的`造型是由容器的形状决定的。

2、幼儿可以带各种形状的冰块,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进行冰块造型。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内容与要求】

1、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进一步萌发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重点】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材料与环境创设】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提问: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从小实验中找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设疑: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1、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指导: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能否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提醒幼儿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重点提问: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重点指导: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要求: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2、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三、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我们再去找一找。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