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4 安恩和奶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走进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处?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
二、作者简介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三、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1、正音
腼腆miǎn tǎn锃zèng 干瘪biě
踌躇chóu chú锱铢zīzhū嶙峋lín xún
2、概括故事内容 1’—2’(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合作探究
1、初识安恩(那么安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根据第1节内容,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2、再识安恩
a、进一步读文,划出课文中描绘四个买牛人和安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分析买牛人和安恩的心理活动,谈谈你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b、市集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买安恩的这头奶牛?这是怎样的一头牛?(备)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养小宠物,给小宠物梳小辫子,穿各式各样的衣服,带宠物出去散步,你觉得这些人和安恩区别吗?为什么?
六、总结
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
七、作业结合本篇小说,对安恩以前的生活进行合理想象,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板书
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初识:贫困、简朴、整洁、年老、瘦弱、勤快、安闲
再识:善良、爱怜奶牛、善解人意、不贪图利益
语文教案 篇2教学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小石块、小金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生词卡朗志万,请一位同学读出来,他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有一次他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谁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媒体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提问: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媒体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媒体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动手做
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倾慕之心”。
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20 、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认识生字新词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 、本文主要内容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讲读父亲的话
(1 )什么是“倾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倾慕之心”什么意思?
(2 )、父亲对什么发生倾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判 ……此处隐藏747个字……
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1.组织交流。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4.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A“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
B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c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D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2)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A这句话你同意吗?
B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c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5、齐读课文,体会。
三、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提问: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写一篇读后感。(3)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7一、读一读
1、读一读第一行词,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树字)
2、读一读第二行词,这些词和句子有什么特点?(都有幸福这个词。)
3、我们学的许多字都可以组成词,几个词一起可以组成句子。
二、照样子说一说
1、读书上的句子。
2、出示句子: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也爱-------。
(1)说出横线上应填的内容。
(2)老师和同学怎么爱我,我又是怎么爱老师和同学的?
3、仿照前两组句子,说说后两组句子可以填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挥,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三、连一连,仿造例子说一说
1、读词语
2、树林是谁的家?(小鸟)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3、照样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4、全班交流。(答案可以多选。比如学校可以是我们的家,也可以是小学生的家。)
四、用家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
1、出示家,指名读。
2、你能用家组什么词?组得越多越好。
3、出示蜗牛图,把学生组的词尽可能写在蜗牛上。
五、画一张全家像,并与下面的词语连线。
1、认识词语:爸爸、妈妈、我、爷爷、奶奶、哥哥、妹妹等。
2、连线。
3、小组互相说,家里都有谁?每个人长什么样?
4、展示。
六、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
1、丁丁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家,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2、出示小黑板。(题目)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到前面说给大家听。
七、听老师读一读《给小鸟安家》
1、谈话导入。
2、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丁丁会对小鸟说什么?小鸟会对丁丁说什么?丁丁为什么要给小鸟安家?
3、指导朗读,采取各种形式读。
4、小结:你们喜欢丁丁吗?喜欢他什么?你想为小鸟做点什么?
八、读一读下列词语,说一说爸爸、**的职业。
1、老师带读词语。
2、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3、认识自己的爸爸**的职业。
4、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劳动者,要为他们感到骄傲。
九、金钥匙部分。
1、指导看图:丁丁的家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丁丁有话想和大家说,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范读)
3、回家把丁丁说的话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请他们和你一起读书,好吗?
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的画家丰子恺的童年,一起来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介绍作家。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四、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五、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同学们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六、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成语,名句。
成语:胸有成竹,青梅竹马,势如破竹
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慈老竹 唐·李白 )/《山居秋暝》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七、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八、走进童年:
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