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5-03-26 17:00:02 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83-84页例1、例2;p85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形,使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借助线段、三角形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认识旋转的本质,发展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理解三角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教具准备】

1、课件、投影仪、三角尺。

2、活动材料单,方格纸,(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健身强体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广场上、公园里无时无刻都会看到人们健身运动的身影,相信同学们也都是健身运动小达人。这节课我们就从运动开始。(板书:运动)请看老师在干什么?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在数学上叫什么?

生:平移(板书:平移)

师:再看老师这个动作叫什么?

生:旋转(板书:旋转)

师;这是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图形的运动—旋转。(板书:图形的--)(课题:图形的运动—旋转)

二、初步探究,认识旋转要素

师:请看,这是一个点(出示)。这个点在这里不停的旋转是一个点,如果这个点想同一个方向平移到另一个点,会形成一个什么图形?你来说:(手势,a到b)

生:线段。

师:请看,点a向同一个方向平移到点b,(边演示边说),形成一条线段ab,(板书线段)

师:a——b线段ab可以?

生:平移。

师:也可以?

生:旋转。

师:这节课我们不研究线段的平移,只研究线段的旋转。

师:线段a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ab上的c点,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来说?

生回答

师:线段ab上的c点也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请看,d点呢?你来说?

小结:也就是说,线段ab的每一点都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再看,旋转前后b点和b’到a点的距离改变了吗?

师:线段ab上的每一点旋转前后到a点的距离都没有发生改变。

总结:

师:同学们请看:线段ab上的每一个点都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并且每一个点旋转前后到a点的距离都没有发生改变,像这样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点旋转的现象,钟表上也有,请同学们拿出活动材料单

自主完成,开始。学生展示

师: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并且知道线段上的每一点旋转前后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没有发生改变。

三、深化研究,旋转图形

师:如果是几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旋转后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线段oa、ob、ab组成的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三角形△aob又是怎样旋转的呢?请看,谁来读要求?生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材料单

和三角尺按要求转一转,并完成下面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小结: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旋转前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大小,形状都不变,每个点到中心的距离不变。只有三角形的`位置变了。

师:(演示180°)请看△aob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生答。

师:如果△ao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360°。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重合。

师:当△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就会旋转到原来的位置。

四、自主练习,应用拓展数学书第85页第1.2.3题。

总结:

师:同学们请看,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运动--旋转,知道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还知道了旋转前后的图形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每个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变,只是三角形的位置变了。生活中人们利用旋转的特点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边演示边讲)旋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幸福。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当你为生活的山重水复而愁眉苦脸时,不妨旋转一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收获一个柳暗花明的心情。

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学生能够计算有关的应用题。

4、 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上。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操作、讲解配合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现出光明小学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是光明小学的校门口,那里的学生种了300课蓖麻,平均每棵树收蓖麻籽0.18千克,而每千克蓖麻籽能压出0.45千克的油,请问一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生:列出式子(也可能列不出式子)

师:列出式子,大家会不会求这种小数的`连乘运算呢?

生:不会。

师:那咱们就一起去探究探究。

生:好

师:同学们,咱都来说一说下面几个计算的运算顺序。

12×3×60 50×7+85 150×4-100

1.2×0.3×60 50×0.7+8.5 1.5×4-0.1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师:那我们就来考考小数的运算顺序。

生:好的。

……此处隐藏19124个字……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4、学生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课本第19页练一练)

1、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第2题

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第3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 面积的一半。

四、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进行了那些活动,你收获了什么?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纸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第5—9题。)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0.3×6 0.8×4 7.2×0 4.2×8

0.25×4 3.6×3 4.3×5 0.6×9

2、说出下列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0.7 0.39 0.824

3、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引新:对于3.84×0.04这样的小数乘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它表示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数乘以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

1、小数乘小数的意义

⑴ 出示例3:

⑵ 引导学生分析:

① 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谁能说一说?

② 它与例1、例2有什么不同?能用加法算吗?

③ 怎样列式?(板书:1.2×0.8)

⑶ 画图分析:

⑷ 让学生得出:一个数乘以一位小数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一个数乘以两位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几……

⑸ 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板书: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1) 让学生分组讨论:上节课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时,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

6.5×0.5和6.5×0.82 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6. 5 扩大10倍 6 5

× 0. 5 扩大10倍 × 5

3.2 5 缩小100倍 3 2 5

6. 5 扩大( )倍 6 5

×0. 8 2 扩大( )倍 × 8 2

1 3 0 1 3 0

5 2 0 5 2 0

5. 3 3 0 缩小( )倍 5 3 3 0

生在书上填空。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 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它们有什么联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② 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按整数法则进行计算,再点小数点。)

③ 通过学习例l和例2,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3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3、示范后练习:

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三、应用

1、P.4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说:“十分之三、一半各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第(2)题:学生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2、P.4页6题。

按题中的要求让学生口答,并讲明理由。

3、P.5页8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在书上后集体订正。

4、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8题。

六、板书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