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时间:2025-03-26 17:19:00 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散文(即散文发展初期)中洋溢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

2.学习语录体散文,明白古代散文写作的不拘一格的特点。

3.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治国主张及教育的艺术。

4.反复诵读课文,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教育艺术。

教学难点:

1.通过字词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教育艺术。

2.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自我疏通文意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说起《论语》,大家就能脱口而出“子曰……”这样的句子,我们先前也学过不少“子曰”名言,但是,论语里除了“子曰”这样的只言片语,还有不少由人物对话组成的篇章,它们就像一出出小话剧一样,生动、有趣,同时又富有文学色彩。我们今天要学的《侍坐》篇就是这样的篇章。

二、疏通文字,通读全文。

先就着课下注解看懂文章,再朗读全文。

三、分析课文:

这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言志”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气氛自然融洽和谐的场面,可以了解这四个弟子的性格特点和孔子的政治理想。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和孔子的教育艺术。(老师应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大家闲坐聊天,孔子首先说话,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51岁。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接着,孔子很艺术地启发引导学生说,他们平时总抱怨没有人了解你们,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想重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孔子的话真起作用,子路按捺不住,抢先发言了。其实,孔子的担心对子路来说是多余的。子路在徒弟中年龄最大,和老师是同辈人。他跟随老师时间最长,对老师最了解。《论语》一书中记载了子路和孔子的大量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品性是很突出的.,鲁莽、直率、好斗、急躁、忠厚、朴实、诚信、自负集于一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他在老师面前毫无掩饰,“率尔对曰”表现了抢先发言的习惯。我们可以推想,如果孔子对他的性格特点持否定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年来,子路应该有所收敛,但他没有一点改变。这是否告诉我们,孔子并没有让子路改变自己的性格,还是相当尊重子路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子路才能我行我素,不假思索,冲口而出。“千乘之国”处于内忧外患之时,经过努力,三年大见成效。可谓壮哉!对此,孔子心里作何感想?这难道不是孔子的理想么?是不是子路替老师描绘出了心中的蓝图?对于“千乘之国”,孔子有自己的设想:“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孔子还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治国主张,却四处碰壁,无人欣赏。孔子面对子路的一番慷慨陈词,心中可能感慨万千,他知道理想说出来容易,但真正要落实到行动上,特别是让当政者欣赏并付诸实施,可就难上加难了!正因这样,所以孔子在子路说完后,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有人认为,孔子是在讥笑子路。这样理解未尝不可,但是简单化了。这笑中可以有讥笑,也可以有欣赏,有赞许,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子路的话不出孔子所料而发出的善意的微笑。孔子所不满的只是子路说话不够谦虚。凭子路的本领,他能否实现自己勾画的目标呢?孔子早有评价。有一次,孟武伯向孔子打听子路等人的本领。孔子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还有一次,季康子问孔子:“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回答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意思是,子路果敢决断,让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可见孔子还是相信子路的本领的。至于子路最后死于非命,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公元前459年,子路在卫国内讧中遇害,应了孔子的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子路生前,孔子对其谆谆教诲,可谓循循善诱,用心良苦。最让人感动的一次是,一天,孔子主动对子路说:

“由也!汝闻六言六弊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论语·阳货》)

由此可以推想,孔子的“笑”是想让子路对自己的性格缺点有所觉悟,这是老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表现。

子路讲完了,下面怎么办呢?因为另外三人看到孔子的态度,心中便有数了,所以谁也不肯主动发言。于是孔子开始点名,这是老师上课常用的办法。孔子为什么不先点曾皙呢?可能是因为曾皙正在弹瑟,所以孔子点了冉有。冉有很谨慎,甚至有点战战兢兢。他不敢用“千乘之国”这个词,用了“方六七十”,接着就感觉还是大了点,于是缩小为“五六十”。如此小国,也要用三年时间;对于礼乐教化,还要另请高明,真是谦虚得可以了。冉有的性格和子路相反,做事缩手缩脚,谨小慎微,孔子很了解这一点,遇到合适机会就对其进行启发教育。有一次,子路问孔子:

“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这体现了孔子高超的教育艺术,令人感佩不已。冉有的回答应该是在孔子意料之中的,但是孔子没有说什么,接着点了公西华的名。公西华是一位有外交才能的人,善于辞令,孔子对他和冉有都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和子路一样,都具有治国之才。也许是因为前面两位师兄都没有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所以,公西华更加谦虚:“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他不能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 ……此处隐藏17419个字……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交流讨论】

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练习题,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堂指导。

【展示点评】

1、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发言人,展示答案。

2、教师指导和点评。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第四题。

【教学反思】

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10

  【国学诵读】:完成背诵,课堂听写。

  【学习目标】(分层次设计)

1、根据学案,学生完成知识积累,教师点拨;

2、分析人物刻画技巧:对话描写、动作描写;

3、深入探究孔子思想,展示孔子理想世界;

4、熟悉文本,尽可能当堂完成背诵。

【自学导引】适当补充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累整合】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板演答案,教师订正。

【感受鉴赏】一、阅读《孔子世家》分析:

1、对“郑人”描画的孔子形象,孔子为何“欣然笑之”?(处世态度):

2、孔子为何被称为“丧家之狗”?

【思考领悟】

1、结合文章层次,诵读课文;

2、诵读“四子述志”一节,根据对话描写把握人物性格(以同学分角色读、说为主)

(1)、子路:

(2)、冉有:

(3)、公西华:

(4)、曾皙:

3、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中,动作描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文本找出不同人物相关动作加以分析分析(请同学注意模仿)

【发现创新】

孔子为何要“与”点呢?(理想世界)

【课堂检测】引领学生背诵课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基础知识练习

一、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千乘之国②愿为小相焉③舍瑟而作

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

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

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①坐②处于③居④住处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⑥占,占据⑦积蓄,储存⑧平日,平时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①不同②奇特,与众不同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3.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安全③安心④安抚抚慰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①知道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④了解⑤交好,交往⑥主持⑦zhì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参考答案:

一、C

二、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精选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喟(kuì)然舞雩(yú)师旅(lǚ)鼓瑟(sè)

B、浴乎沂(yí)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

C、千乘(chèng)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

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

[字形]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

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

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

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

[词语]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居则曰:

②率尔:

③因之以饥馑:

④知方:

⑤方六七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11

【国学诵读】

完成背诵,课堂听写。

【学习目标】

(分层次设计)

1、根据学案,学生完成知识积累,教师点拨;

2、分析人物刻画技巧:对话描写、动作描写;

3、深入探究孔子思想,展示孔子理想世界;

4、熟悉文本,尽可能当堂完成背诵。

【自学导引】

适当补充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累整合】

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板演答案,教师订正。

【感受鉴赏】

一、阅读《孔子世家》分析:

1、对“郑人”描画的孔子形象,孔子为何“欣然笑之”?(处世态度):

2、孔子为何被称为“丧家之狗”?

【思考领悟】

1、结合文章层次,诵读课文;

2、诵读“四子述志”一节,根据对话描写把握人物性格(以同学分角色读、说为主 )

(1)、子路:

(2)、冉有:

(3)、公西华:

(4)、曾皙:

3、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中,动作描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文本找出不同人物相关动作加以分析分析(请同学注意模仿)

【发现创新】

孔子为何要“与”点呢?(理想世界)

【课堂检测】

引领学生背诵课文

【巩固练习】

《孔子世家》训练习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