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碘酒、村长头饰、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青瓜、梨头、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活动反思: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碘酒的秘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学习分组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可以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3.知道哪些辅助材料可以让硬币浮起来。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硬币16个,装有清水的大盆8个,干抹布4块,记录表每小组一份,水彩笔16支。
辅助材料:大树叶16片,纸船16个(最好是报纸它吸水快),塑料瓶盖16个,橡皮泥16块,筐子8个(其中每个筐子装有抹布1块)。
活动重、难点
知道哪些辅助材料可以让硬币浮起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师:(出示硬币)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里,猜一猜它会有什么变化?请小朋友看一下硬币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硬币会沉下去。
二、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让硬币浮起来的材料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三、初次探索,感受辅助材料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
1.了解实验材料。
师: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方法,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几种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出示材料大树叶、纸船、瓶盖、橡皮泥,讲解材料名称。)等会通过实验来试一试,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讲解记录表的标记法)。表的`第一列表示的是辅助材料,第一列中它们从上到下依次是大树叶、纸船、橡皮泥、塑料瓶盖。第二列表示实际结果,比如说大树叶的猜想结果应该横着在第二行找到大树叶,再找竖着在第二列找猜想结果。如果大树叶你的猜想是可以浮起来,你就标记“↑”沉下去可以标记“↓”你们现在小组间可以讨论一下,讨论完后由一个小朋友把讨论结果标记在记录表上。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一样吗?哪些材料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哪些不能?
小结: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它就会浮起来了,有些小塑料瓶盖尽管自己能浮起来,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纸船开始会浮起来,也能帮助硬币浮起来,但吸水后就会沉下去。
四、第二次探索,感知橡皮泥是怎样浮起来的
师:橡皮泥说它有时候可以浮在水面上,请小朋友试一下橡皮泥怎样才可以浮起来?
小结:有些物体改变形状后就会浮起来,比如橡皮泥压扁了。
活动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上。你们可以说说更多的这种沉浮现象。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为了避免传递知识、教授技能的现象,我们可以将科学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元素,让哟额u人通过操作熟悉的材料和生活化的科学环境中感知科学,并通过学习,尝试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了解常见的科学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可以从幼儿身边取材,从幼儿的衣食住行着手,创设丰富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科学,感知科学。电话是生活中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话。很多孩子对电话也非常感兴趣,在玩娃娃家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经常会玩打电话的游戏。对于电话中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孩子们也很好奇,因此我选择了这个内容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⒈理解声音能以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能自己制作土电话,尝试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⒉通过探究声音产生及传播条件,培养乐于探索自然和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活动准备:
纸杯、棉签、尼龙绳、毛线、电线等。
幼儿探索过声音的产生。
幼儿有用绳子打结的经验。
如果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是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那么科学活动会变得单板、机械。科学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对于这些熟悉的材料,幼儿更容易积极地投入到观察、操作、尝试和实验中,有助于孩子自由自主地探索。
活动过程:
一、倾听,感知振动会产生声音。
教师捏着棉线,在棉线上轻轻滑动,让幼儿倾听。
师:棉线发出声音了吗?声音大吗?我们怎样才能清晰地听到棉线的声音?
二、探索制作传话筒的方法,幼儿制作。
⒈出示各种材料,认识各种材料。
⒉将材料分发给幼儿。
师幼讨论:怎样掰断棉签头更省力?(引导幼儿感受简单的杠杆原理)
怎样用掰断的棉签在纸杯上钻小洞?(让幼儿学会合理地利用工具)
怎样又快又好地把绳子从小洞中穿过去?为什么要棒一根小木棍呢?(一方面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让幼儿学会利用工具。)
怎样打结?
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自由地进行探索活动,形成宽松的心理环境。在活动中让孩子犹如子啊生活和老师交流自己产生的疑惑一样,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幼儿进行实验,感知绳子放松、拉紧时传声效果的不同。
⒈幼儿两人一组将各自的传话同连接在一起,打结。自由带电话。
⒉预测绳子放松、拉紧时大电话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幼儿再次打电话。
师:你在打电话的时候及有什么感受?
⒊教师小结。
⒋换一种材质的绳子做电话线,比较不同材质传播声音质量的区别。
四、创设游戏情境,体验科学的有用和有趣。
创设角色游戏情境,让幼儿运用自己制作的电话和同伴玩游戏。体验探索后的成就感,和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叫外卖、叫救护车、消防车、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等)
科学活动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最后再回归到生活中去。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制作了传话筒,并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加以运用,让孩子感受到探索创作后的成就感,发现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已配好的溶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边听音乐边进入吹满泡泡的活动室。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泡泡乐园。耶!
师: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的?(看见了圆圆的泡泡)
师: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喜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吹泡泡?师生共体吹泡泡(圆形的玩具)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吹泡泡玩具,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老师依次出示吹泡泡玩具)
幼儿: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
老师:你们猜一猜,用这些玩具吹出的泡泡可能是怎样的?
老师:我们再去吹泡泡,用它们吹出的泡泡跟你们说的.到底是一模一样的吗?
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请个别幼儿说说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验证)
老师:“真的是这样的吗?”老师压扁其中一个再次提问,“这样的图形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原来啊各种各样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游戏:吹泡泡
老师:“你们还想不想玩啊?我们到外面去玩,看看泡泡在阳光下面是怎样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5、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玩玩饮料盒
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