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对动物的生存方式感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小卡片若干,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小朋友,如果我们用筷子去碰乌龟和田螺的`时候,它们会怎么样?
为什么它们都缩到壳里?
二、看图交流
找一张动物图片,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它们怎样保护自己的?
三、动物自我保护方法分类
1、快跑逃生的:兔、羚羊、鹿等。
2、保护色蒙蔽敌人的:变色龙、青蛙、鸵鸟、斑马。
3、释放气味的:放屁虫、黄鼠狼、臭鼬。
4、装死的:毛毛虫、狐狸、金龟子。
四、幼儿分类摆放图片。
对动物用保护色、快跑、装死、释放气味等方法来觅食和保护自己的方法作小结。
五、游戏:动物王国探秘
1、扮演各种动物,戴好头饰,到动物王国探秘,每个关口都有凶猛的动物把关,我们小动物要想办法闯关并保护好自己。
2、出示动物王国探秘路线图,带领幼儿闯关。遇到凶猛的动物,做相应的保护自己的动作。
活动自然结束。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发现。
(4)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多样的鸟,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们的鸟类朋友
2、布置活动室环境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这几天,我们和小鸟交了朋友,老师和小朋友还收集了许多小鸟的图书、图片、标本、碟片,
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讲一讲,你认识的小鸟叫什么?长得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2、请小朋友坐下来,把你看见的小鸟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3、谁来告诉大家,你看见的是什么鸟?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鸟的异同点
1、小朋友认识的小鸟真多,这些小鸟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
我们再仔细去看看、找找,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2、提问:你发现小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请个别幼儿回答)
3、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了小鸟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小鸟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
(相互交流后,再个别回答)
三、了解小鸟的本领
1、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小鸟有这么多相同的地方,小鸟真可爱。那么小鸟有些什么本领呢?
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一起学学做做动作
3、小鸟除了这些本领以外,还有很多的本领,现在就让小鸟表演给我们看。
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类
小鸟有这么多的本领,那么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五、结束
今天我们和很多的小鸟做了朋友,还有很多的小鸟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呢,
等会儿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 ……此处隐藏2406个字…….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9分钟)
1.集合,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不一样?"
2.师小结:"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变大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师:"变大了吗?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11分钟)
1.师引发:"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幼儿吃"爆米花",享受膨胀食品的乐趣。(5分钟)
1.师出示玉米,问:"玉米能膨胀吗?爆米花怎么做呢?"
2.师将玉米放置微波炉,制作爆米花。(微波炉爆米花制作过程)
3.师幼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一、活动题目
纸花儿开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三、适用对象
3~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幼儿讨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认真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七、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 通过各种感官感受风并让幼儿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2、 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 对风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难点:风可能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预防风灾的办法
活动准备
扇子 纸板 彩条 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闭眼教师用扇子在每个小朋友脸前扇一扇,使幼儿感知风的存在。教师拿出彩条让幼儿吹一吹,扇一扇,跑一跑
(二)、基本环节
1、 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2、 引发幼儿讨论风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实实在在崔在着,它是通过周围空气流动形成的,只有你周围有空气就会有风产生
3、教师通过扇子,纸板,彩条让幼儿亲自动手轻轻的扇和用力扇,感受风的大小和速度,让幼儿说出风速大力量也大
解风能为人类做哪些贡献热气球飞上天、凉爽、衣服晾干、树叶摆动、放风筝、种子的传播等等让幼儿了解风对人类的害处
发大水、沙尘暴、把房子吹倒、泥石流,打翻渔船等等
4、 风有时为人们做好事,有时做坏事,不过人们的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种树建防风林、提前预报减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三)、结束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你们了解风了吗?在知道了它的好处与坏处后,你们愿意和风成为好朋友吗?(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大,不但认识了风,知道他有大小、有方向,还学会怎样制造风,请你们回家再找一找资料,想一想,怎样才能将这些有害的风变成对我们有用的风,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四)、延伸环节
今天我们知道了风给我们带来好处,也能给我们带来坏处。风还会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现在在没张桌子上都有一个风车和一小筐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认为可以用的材料,让风车转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感受风的大小、体验风的方向,由于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在活动前,我特地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寻找风的踪迹,让他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获得风的初步概念,及相应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经验。
小百科: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