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的电路》教案 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的电路》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单的电路》教案 11、简单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简单电路中各种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能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三)情感目标: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就能掌握更多地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地基础。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电路中的基本构件。
(二)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
(一)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二)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电流实验盒、大号电池、图钉、回形针、小硬纸板、红绿小灯泡、小电机、小喇叭。
(二)学生准备:
大号电池(学生每人自带一节)、尺、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电话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晚上上街到处是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二)新课课题:
1、简单电路
(三)思考问题:
我们家的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它用了些什么物件?
学生回答:电线、开关、灯泡。
教师说明:我们家的灯泡和其它电器都是220伏的交流电,是民用电,对人体有危险。我们不能用手触摸,会触电死亡。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它对人体没有危险。我们上课用的是电池,它是直流电,电压是1.5伏,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
(四)认识实验电路中的构件:P30
1、电源(大号电池1.5伏,凸起的一端是正极,用“十”表示,另一端是负极,用“一”表示)。2、导线(有铜芯、铝芯,外面有绝缘层)。3、开关(单联、双联)。4、小灯泡(有1.5伏、2.5伏、4.5伏等多种,一般选用2.5伏).
教师说明:电路中的常用符号、画图方法。
(五)实验操作一:P31
(1)使小灯泡亮起来。
(2)使小电机转起来。
(3)使小喇叭响起来。
教师说明: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在电路中当它的电流在循环电路中流动时小灯泡会亮起来,小电机会转起来,小喇叭会响起来。关键是要使电流能循环。
(六)实验操作二:P31
在电路中加进开关。
有了开关的好处是?
学生回答:可以控制。
(七)实验操作三:P32
十字路路口的红绿灯是怎样用开关来控制的?
教师说明:它使用的是一种自动双联开关或多联开关。这种开关可以调节它们亮灯的时间。
(八)本课小结:
简单电路是由:1、电源(电池),2、导线,3、开关,4、小灯泡(小电珠)组成的。
要使小灯泡发亮,它就必须是一个循环电路。循环电路就是有流出来的电流,通过用电器后有流回去的`电流。电流在不停的循环流动小灯泡才会发亮。
注意我们家用的“电”是不能乱动和触摸的,因为它是220伏的交流电,对人体有危险,搞不好就会触电身亡。
我们要做实验只能用电池和小灯泡。
六、作业指导:P73
七、板书设计:
1、简单电路
一、认识电路中的构件 四、实验操作一
二、电路中常用符号 五、实验操作二
三、画简单电路图 六、实验操作三
《简单的电路》教案 21、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 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 、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 1 ) 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 、连接电路:
( 1 )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 2 ) 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 3 ) 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 1 )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 2 )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 3 )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 4 )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 5 )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板书:回路 )
( 6 )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 1 ) 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 2 )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 3 )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 4 )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 5 )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
( 6 )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此处隐藏6338个字……电路。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简单的电路》教案 9【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