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4-04 08:38:03 教案
[合集]语文教案8篇

[合集]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黛、挑、两个字的读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xx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作业:小练笔。

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

语文教案 篇2

课标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词语;了解科幻作品的特点;

了解想象的基本要求。

2、过程与方法:在解读课文过程中,认识想象的依据,想象的展开。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想象力,学习写作想象作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习重点:认识想象的特点和要求:合乎情理、富有新意。

学习难点:1、认识想象的依据和展开的层次。

2、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习时间:1课时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闲暇 裹着 癌症 针灸 褪 蹭 神经末梢

2.掌握词语:

退化:

返祖现象:

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

不测:

引人入胜: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国作家

【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课文共5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探究

1. 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本文思路的钥匙,同时更是展开本文的翅膀。当然,想象不是胡想,而是有着合理的根据作导引的,作者怎么会想到让人类长一条尾巴呢?作者每一步的想象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动物有尾巴,作者奇思妙想,就想到给人类一条尾巴。

因为在动物园里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而看动物的动物——人没有尾巴,因此想到了“人类如果也有尾巴”。

2.作者想象中的尾巴是什么样子?

尾巴的样子:不会太长,不会长毛;男尾比女尾粗壮些,女尾巴会更柔美;尾巴外裹着一层薄薄的皮;尾巴都会露在外面。

3.人们会怎样珍视尾巴,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呢?

会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以使尾巴更美丽,更耐用。

4.作者想象的人类的尾巴会有什么作用?

生理上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表示歉意 ……此处隐藏4289个字……达能力。3.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重难点

1.学习咏荷的诗文,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2.通过议荷、写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训练思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1、由检查背诵引入教学。

2、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依据教材和你所搜集的材料,谈谈你所了解的“荷”有哪些特点?

(2)人们喜爱荷,是因为它有很多价值,你更看中它的使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

(3)荷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为什么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都喜欢吟咏它?(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大声地朗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见教参)

(1)荷:实用价值

? 精神价值

(2)答案呈多元化(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

(3)荷:联想????? 品质

? 托物????? 言志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由荷宕开,选择另一植物,由形而神,恰当地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意在发散思维)

2、写荷:如何写荷的几点建议。

(1、)写描绘荷的文章,应作仔细观察,回忆读过的文章是如何描写的,并展开联想,运用好描述性的语言。

(2、)写以荷喻理的文章,必须找准荷的.某一部分的特点,并展开合理的联想,运用好议论性的语言。

(3、)写咏荷抒情的文章,应写出爱荷之情,参考读过

的文章中运用的借物抒情的方法来写,并运用好抒情的语言。

(说明:此环节是这个专题学习的成果展示,写作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些什么,怎么写,不作统一要求。)

五、课堂小结:

结合目标谈谈收获。可以先从内容上总结,再说说写作上特点。

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办手抄报

2、小型展览会。(资料和成果展示)

讨论补充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计及意图学生活动及目标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者想深入学生心灵,要先了解他们的感受、困惑和疑问。)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2.从哪儿能体会出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点拨重点:

1.比较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⑦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紧扣情字,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领悟。)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伴随舒缓深沉乐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与境结合,体会课文中抒发的情感,走入课文,倘祥其中,充分感悟母与子的深情。)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过生活中的小事体现他们之间深情。(以上是一个迁移运用的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个性内容,焕发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板书:

雁阵北归

我推着你走走树叶飘落

秋天的怀恋菊花烂漫

要好好儿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始读文感知后自由谈感受。默读课文后试着用书上的句子,加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交流沟通。学生专注地投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根据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脑海中形成画面,形成自己的联想和体验,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自觉抓住描写的语句说出母亲对子女深情。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与情感世界相互沟联、碰撞,产生更高层次的思想精神和人文意识。学生表白内心,以个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同学们讨论并表演: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下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大家觉得呢?

二、看一看。

1.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分别说说他们分别是在什么场合,在干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图一是在图书馆询问座位。图二是在办公室向老师说明问题。图三是上课举手发言。)

三、议一议。

1.让学生分组讨论,图上的哪种情景要大声说话,哪种情景要小声说话。

2.小组推荐代表起来回答。

3.老师点评。

在图书馆,大家都在认真读书,应该小声讲话,不能打扰大家。

在跟老师交流时,应大胆地向老师说明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课举手发言时,声音要大,要照顾坐在后排的同学,让大家都听清楚。

教师再举出其他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四、演一演。

1.小组派同学上台表演几种说话的情景,注意吐词清晰,表演生动形象。

2.师生共同评价大家的表演,选出最佳小组。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并讨论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

《[合集]语文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