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3-02-03 23:02:07 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这个方法的由来。

2、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比较、联想,并灵活运用。

3、理解“议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提示找出有关小节,懂得一小节中的句子前后不能颠倒。

教具准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进入

1、揭题,读题。

2、读准“称”的翘舌音、后鼻音。(个——齐)

3、象是动物界的庞然大物,谁能读出题目的意思?(个——齐)

4、这样大的象怎么称呢?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写象大的句子,试着读好。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适时正音

6、谁能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个——跟老师一起读)

出示: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二、引导感悟

1、引读:要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称出一头象的重量,这可就难了,你听,曹操手下的官员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

2、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去掉旁白,也试着议论一番。

指名小组上台演示。

3、通过同学们的议论,我们了解了两种称象方法

自由读第一节,交流,板书:

官员们

砍树 (造称)

(宰象) 称肉

4、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引读:他站出来说——

5、我们知道,曹冲称象有四步,(出示四幅图)

在理清顺序前,我们先来了解每一幅图的意思。(先共同交流第一幅图。)

出示: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6、自读课文,看看图上填上适当的词,再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自由读,填词交流。

逐步出示: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7、按曹冲称象方法,给四幅图排一下顺序。

交流排序,逐图读小标题。

8、曹冲称象用了哪两样东西?

交流,出示:船、石

9、这种方法与官员们的方法是有联系的,他从官员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而他的方法巧妙在——

出示: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10、以什么代人呢?让我们一起看实验。(看多媒体演示)

出示:以()代人

11、讲浮力原理

出示: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三、加深感悟

1、由此可见,曹冲的方法是——交流,出示:聪明、可行

相对而言,官员们的办法是——交流,出示:愚蠢、不可行

2、让我们带着对曹冲的钦佩之情,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3、你从曹冲称象中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你还能想出哪些“以()代象”的称象方法?

仔细看图,利用图上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称象的方法,说说看。

出示: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四、写话训练

把你设计出的称象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朦胧的情感美。

2、运用想像、联想,揣摩、欣赏诗中精彩的画面美。

3、以诗解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悟自然的诗情美。

教学难点:对诗歌感情的体悟。(突破方法:以诗解诗,戴望舒的诗句)

教学重点:对诗歌画面美的感受。(突破方法:以老师范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已是冬天,可我还珍藏着秋天的几枚落叶,每当看到他们,我就想到了我所钟爱的秋天,在寂静的林荫道上,那金黄的落叶在微凉的秋风中翩跹起舞。同学们, 当你回望秋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老师:哦。你眼中的秋天的飒飒的秋风里

你眼中的秋天在粼粼的波面上

你眼中的秋天在南归的大雁身上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何其芳眼中的《秋天》。

二、检查预习,朗读纠错。

请三个学生,一人一节读诗。学生互相纠错。

老师读一遍,大家在课文上标注一下没找出来的读错的音。

学生明确易读错字(撒、背等),老师帮助辨析。

三、感知内容,读出感受。

刚刚大家读的和老师读的,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比如用什么样感情?语调激昂还是柔和呢?节奏是快速还是舒缓呢?

集体用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把它读一遍,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四、品味第一节,练习朗读,想象画面。

想要读得更好,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诗歌。

当代诗人徐志摩在他的诗作《私语》里,认为秋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那么请问第一节中,何其芳眼中的秋天在哪里?

……此处隐藏22924个字……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开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宫( ) 秤( ) 住( ) 像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琥珀的形成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

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

琥珀

一万年前(化石、琥珀)

夏天,热辣辣(大地的松脂)

蜘蛛捕苍蝇

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淹没

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苍蝇和蜘蛛——科学价值

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