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利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辨识几种常见的蛋。
2、探索发现蛋的不同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鸡蛋30个、鹅蛋10个、鹌鹑蛋10个、鸽子蛋10个;
2、放蛋的草丛盒
3、故事《谁的蛋》及录音;
4、图片:母鸡、鹅、鹌鹑、鸽子
5、卵生动物视频
6、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激发幼儿兴趣
1、请幼儿摸鸡蛋
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有一样东西。谁想上来摸摸看是什么?
师:猜猜是什么?那请你拿出来吧!
2、认识鸡蛋
(1)提问:是什么呀?原来是母鸡妈妈生的蛋,叫什么?(鸡蛋)
(2)师:在你们椅子后面的口袋里也有一个鸡蛋,鸡蛋它很容易碎,拿的时候要轻轻的,找到后跟旁边的好朋友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3)提问:鸡蛋是什么样子的呀?
——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
——请一名幼儿上前,“看看老师手里的鸡蛋和他手里的鸡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颜色)
——“这个鸡蛋你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光滑的)
3、小结:刚刚我们小朋友认识鸡蛋,鸡蛋是母鸡妈妈生的,它是椭圆形的,摸上是去光滑的。鸡蛋它还很容易碎。
4、请幼儿把蛋送给母鸡妈妈
师:母鸡妈妈在找它的蛋呢,请你们把手里的鸡蛋轻轻地送到母鸡妈妈身边。送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鸡蛋宝宝我送你回家”
二、通过故事引出其他动物的蛋,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不同的蛋
1、出示PPT,认识动物妈妈及初步认识蛋的不同特征。
(1)师:森林里还有其他的动物妈妈在也找自己的宝宝。看看有谁呀?(鹌鹑妈妈、鸽子妈妈、鹅妈妈)
(2)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们在说什么?要仔细听哦!
播放录音
(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鹌鹑妈妈的蛋是最小的,上面还有棕色的斑点。
鸽子妈妈的蛋是白颜色的。
鹌鹑妈妈的蛋是最大的。
2、请幼儿找蛋
师:你们愿意帮助动物妈妈们找到自己的宝宝吗?每个小朋友找一个,我们拿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轻轻地)拿到的小朋友可以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说说你找到的什么蛋?
3、认识鹌鹑蛋
(1)提问:谁找到了鹌鹑妈妈的蛋?——为什么你说这是鹌鹑妈妈的蛋呀?(因为她的蛋很小,上面还有棕色的斑点。)
(2)师:还有谁找的跟他一样呢?你们都觉得是鹌鹑妈妈的蛋吗?我们来听听鹌鹑妈妈怎么说。
(3)播放录音,点击图片出现蛋。“真是的鹌鹑的妈妈的蛋”
(4)送蛋:我们把鹌鹑蛋送到鹌鹑妈妈的身边。送的时候我们要说“鹌鹑妈妈我把蛋送给你”
4、认识鸽子蛋
(1)师:你还找到了哪个动物妈妈的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来听一听鸽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对——音效。
错——我的蛋比鹌鹑蛋大,但是比鹅蛋小。
(2)送蛋:还有哪些小朋友找到了鸽子妈妈的蛋呀?请找到鸽子蛋的小朋友去送,送的时候要说“鸽子妈妈我把蛋送给你”
5、认识鹅蛋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你们手里的蛋是谁的呢?(鹅妈妈的)
师:它是最大的。请找到鹅蛋的小朋友去送,送的时候要说“鹅妈妈我把蛋送给你”
6、小结
播放录音:谢谢小朋友帮我们找到了宝宝,你们真棒!
三、延伸知识,卵生动物
1、播放卵生动物影片。
师:这些会生蛋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我们一起来看看!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知道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有及轨迹有直线和曲线之分。
2、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并初步了解其原因3、乐于参加探索活动,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羽毛、同样大纸片、塑料袋、夹子、沙包、纸球、各种小型玩具、绳等。
2、16k的纸人手两张;记录纸和笔3、阻力娃娃的图片和降落伞的图片,"妙妙科技园"场景三、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带领幼儿进入"妙妙科技园"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妙妙科技园"(二)出示活动准备,幼儿自由操作,发现物体会下落的特征。
1、"妙妙科技园"里许多好玩的东西,请你们每人找一件喜欢的东西,把它往上抛,你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2、你刚才抛的是什么?它怎么样了?
3、为什么这些东西最后都掉下来了?
:我们的地球有吸引力,把这些东西都吸下来了。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4、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又快又直的落下来,哪些东西是又慢又弯弯曲曲的落下来?
(三)继续探索,感知不同物体下落的不同形态。
请你再去玩玩,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掉下来时是怎样的?
:这些东西掉下来时有的快,有的慢,有的直直的,有的是弯弯曲曲的,这说明不同的物体它掉下来的速度和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四)探索同一物体改变形状前后其下落时轨迹、速度的不同及了解初步原因。
1、出示两张16k的纸,它们在同一个高度同时往下落 ,让幼儿猜测谁先到地?下落的路线是怎样的?
2、教师演示,幼儿观察,得出结论。(基本上是同时落地的,下落的路线不是很直)将下落的路线用图表示。
3、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它们在一样高的地方不同时落地?(幼儿讨论后自由探索)4、你想了个什么办法使他们在一样高的地方不同时落地,它们掉下来时路线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记录路线情况)5、这是为什么?(出示图示,讲解原因)(因为空气里面存在着阻力,就像这些箭头娃娃一样,我们是看不见的。 当它们掉下来时,揉成团的纸很小,只有一个阻力娃娃挡住它,所以纸团下降的速度快,路线比较直;而纸较大有三个阻力娃娃挡住它,所以这张纸下降速度慢,路线也不是很直)
(五)出示降落伞的图片,了解降落伞降落的原理人们根据这个道理,发明了降落伞。如果没有降落伞,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会很快掉下来,会怎样呢?他打开降落伞后,好多阻力娃娃挡住他,他就慢慢地飘下来,就会安全地落地。
(六)活动结束你们在妙妙科技园里玩得开心吗?那下一次我再请你们来这里来动手动脑发现科学小秘密,好吗?
活动反思:
为了很好地开展本次活动,课前我进行了的准备:各种纸,羽毛、球、沙包等。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反复的实验,预先得出一些结论。
活动开始了,首先我没有给幼儿提出过多的要求,只是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探索环境,便于幼儿能自由的尝试,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幼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把它往上抛,看看会发现什么。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物体的下落十分感兴趣,能积极动手试验,仔细观察,获取知识。接着我和幼儿共同验证他们自己的发现,通过看羽毛和抛起的纸球下落发现物体无论抛多高总要落下来。紧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看看各种物体往上抛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实验,幼儿发现物体落下来时速度有快有慢,落下的轨迹有直线和曲线之分。面对幼儿的感性经验,我又给幼儿了第三次尝试机会:通过把两张形状大小一样的纸,放在同一个高度同时松手,看看哪张纸先落下来,落下来的轨迹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又启发幼儿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办法让两张一样的纸在同一高度不同时落地,落下来的轨迹又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幼儿的探索兴趣更加高涨,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仔细地实验着、观察着。最后我和幼儿把他们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让幼儿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通过本次活动,我感觉科学活动的开展,实验是关键,幼儿知识的掌握,只有通过实验才会更容易理解,更记得牢。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二、活动准备:
水盆、水桶、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塑料注射器(无针头)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难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水的特性。
四、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水流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事先录好的水声)
师: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水声
师:对,是水妈妈。
2.自由选择材料,帮水宝宝搬家。
(1)师:今天水妈妈要请小朋友帮忙运水,请你们把水从一个盆子运到另一个盆子里,你们想帮忙吗?那应该用什么方法运水呢? (请幼儿自由说)
(2)咱们先来看一下老师都给你准备了哪些材料?(观察教师在前面准备的工具)师:你看到了什么工具?你用什么工具?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分组运水。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么多材料,你们想不想帮水宝宝搬家?不过在搬家之前水妈妈有几个要求:
一是不能将水宝宝丢到地上,否则它会迷路的;
二是不能将水宝宝弄到衣服上;
三是在搬水时不要碰到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
那现在我们6人一组开始行动吧!
(4)幼儿分享经验。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工具来运水的?(重点请幼儿讲海绵、针管等是怎样运水的)。—在前面演示
出示漏斗,它能运水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运水?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办法运水。
(1)教师再添加有漏洞的工具,请幼儿探索如何用这些工具运水。
(2)幼儿分享经验,你是用什么方法运水的?
(2)好了,孩子们我们帮水宝宝搬完家了,你们太棒了,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用的工具分别放到两个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
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因为这些工具有缝隙,所以不能盛水。像漏斗这样的工具虽然不能运水,但如果动脑筋,也是有办法的。
4.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水妈妈告诉我们,水的用处可大了,那水都有什么用处呢?(浇花、做饭、洗车)
延伸活动:使用过的水可以干什么?不能浪费,所以我们将用过的水浇花。
活动结束后,将用过的水到开心农场浇花。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预设:折叠、染色、刷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1)(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3.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1)任务介绍。
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放一放: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此处提醒学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明确要求。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及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有什么发现就记录什么。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在“摸一摸”环节,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3)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引领学生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活动的正确认识,为有效观察做铺垫。在观察活动中,如有个别学生未能有效开展对瓦楞状纸的观察,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避免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研讨
(一)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出示班级记录表。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纸经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学生先汇报记录表上已有的选项,接着再补充其他的发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瓦楞状纸的应用
1.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白纸通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与折叠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在生活中,老师发现瓦楞状纸有很多的应用之处。(下发小纸箱)请仔细看这个纸箱,你能找到里面的瓦楞状纸吗?
2.学生观察并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
3.引领学生思考: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4.引领拓展。
在生活中,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发现纸产生了这么多新的功能。试想一下,若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上一层油做成油纸,然后分别在普通纸、油纸上不断滴水,又会有哪些新的情况(图文介绍)?请同学们课后做一做,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光滑、硬硬的、不能弹回来不光滑、软软的、能弹回
最多能放3个回形针能放好多盒回形针
不能支撑物体支撑能力好
不能隔热能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