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体育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
1、 通过各种跳绳练习,让学生掌握花式跳绳的技巧。
2、 发展学生身体上下肢的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 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教学资源:
篮球场1个、绳子50条、学生(以班为单位)、录音机、校园网等教学资源。
课次、达成目标、学习内容、重点与难点、教学与策略;
第一课次
1、让学生了解跳绳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2、通过对跳绳知识的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认识。
1、学习跳绳有关知识。
2.跳短绳。
1、上下肢协调。
2、死绳后快速起跳。
1、多煤体辅助教学。
2、友伴分组练习。
3、游戏比赛。
第二课次
1、 继续学习单双脚交换跳、并脚跳的跳绳方法。
2、 发展学生互帮互学、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
3、 初步掌握双人花样跳绳技术。
1、继续学习单双脚交换跳、并脚跳的跳绳技术。
2、 双人花样跳绳。
1、掌握手腕快速摇绳的动作。
2、动作熟练连贯上下肢配合协调统一。
1、友伴分组练习。
2、学生示范,老师引导评价。
3、教教学比赛。
第三课次
1、进一步提高单双脚交换跳、并脚跳的跳绳技术。
2、培养合作和尊重、团结友爱的意识。
1、 复习单双脚交换跳、并脚跳的跳绳技术。
2、二人、多人花样跳。
1、上下肢协调。
2、入绳时间和跳出时间。
1、友伴分组练习。
2、多煤体教学。
3、自主创编
第四课次
1、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花样跳绳技巧。
2、 创编多种花样的组合。
3、 展示、并评价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复习双人花样跳绳。
2、尝试并创编多人合作跳绳。
1、同伴间动作的协调。
2、多人同时入绳时间和跳出时间。
1、教学比赛。
2、创编各种花样。
3、交流学习。
4、成果展示。
教学目的: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 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二〉 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三〉 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 教师方面:
1、 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 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 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4、 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 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 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核心,以健康第一和学生发展为关键,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努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为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
五年级为中年级班级,总计312人(男生172人),其中一班66人(男生39人),二班66人(男生34人),三班65人(男生34人),四班67人(男生33),五班58人(男生32人)。其中身体较肥胖者16人,同学的体育兴趣比较高,合作、互助的意识比较强;班队干部和体育小组长工作大胆、负责;在短跑、跳跃等方面掌握较好;但身体素质一般,体育基础不是很扎实,对队列、队形的变换仅限于初步的了解,队列规范还须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在耐力、力量、柔韧等素质类要有大的突破,个别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当差,锻炼习惯与意识也没有形成。
三、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目的与要求课时
常规教育1
跑蹲踞式起跑反应灵敏
耐久跑50米×8匀分体力5
快速跑50米全程跑加速明显
障碍跑接力跑等顽强拼搏
跳跃单、双脚跳助跑轻松5
正面曲腿跳过横竿踏跳准确、有力
蹲踞式跳远空中成蹲式或依次过杆
跨越式跳高落地轻巧
投掷原地正面投掷轻物蹲转协调6
垒球掷远肩上挥掷
铅球协调用力
体操队列、队形一切行动听指挥3
跳短绳、长绳灵敏、协调
技巧鱼跃前滚翻、后滚翻团身、滚动成直线5
跳山羊灵敏、协调、柔韧
跳上成正撑前摆下勇敢协调
各种形式“踢毽子”灵敏反应
游戏根据课的需要另行选择师生和谐、互动5
小足球脚内、外侧传球熟悉球性2
脚 ……此处隐藏16573个字……与其它课程一起,为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校六年级一共四个班,总人数为 人。每班人数在60人以上。班级人数多,男生普遍多于女生。他们活泼好动,爱好体育。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懂得了体育教学常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养成了创造性思考的习惯,思维很活跃,但组织纪律有待加强,合作意识须继续培养。根据以上特点,针对学生制定几项措施: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要着装轻便、整齐,做到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坏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按要求如数还各种器材。
三、全册教学总目标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掌握体育与健康常识,技能与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2、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身体的意识。
3、改善和提高学生所学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使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形成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不怕挫折等健康心理以及公正、负责、协作的精神。
四、教材分析
新的体育教学要求体育课的内容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竞技体育,本期我选择的教学内容除有常规性的跑、跳、投的教学外,还设有体操、武术、球类几个方面,全面的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常规教学1节
体育健康8节
田径教材13节。包括跑4节,跳5节,各种投掷练习4节。
篮球15节
体操4节。包括翻滚和柔韧练习以及垫上动作
队列队形1节
武术2节 培养学生勇敢、不畏困难的精神。发展学生身体能力
游戏3节 这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内容。在游戏中可以进行多种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机动2节
考试3节
合计51节
五、教学进度表
见下表
六、教学措施
1、淡化课堂竞技体育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尊重学生个体,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在课堂上做到师生互动、师生共战。
3、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嬉戏为引导,以模仿为主线,以变换手段来设计课堂教学。
4、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因材施教。
5、每堂课前认真备课,精心准备。
6、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对策,积累点滴,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研课安排
待定
八、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自修业务书籍,掌握新的教学理论。
2、积极进行教学交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
3、争取多出去听课学习,吸收好的教学经验。
4、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完成本科学业,拿到本科文凭。
九、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市三好杯田径运动会。
2、区田径运动会。
十、评价措施及评价工作安排
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设计了身体素质评价表,采用了绝对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价还采取了学生自我评定、组内相互评定、教师评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行为占其学期成绩的10%。
2、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占学期成绩的10%。
3、学生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占其学期成绩的20%。
4、学生的考试成绩占学期成绩的30%。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占其学期成绩的20%。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15转眼间已来到了第二学期,本学期我侧重于学生体质体能的训练,培养热爱体育运动的情操,使学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各种体育技能,增强身心健康。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认真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积极做好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1、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常态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强化科研意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完成教研专题。
3、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力争在县运动会中获得名次。
三、具体措施
体育课教学从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对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科的教学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五个领域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的作用。
8、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严格的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做好妥善处理。
9、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注重运动队员全面发展,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运动队员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