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09 23:04:39 心得体会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

身为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正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它以东汉末年为时代背景,当时官宦弄权,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后以魏、蜀、吴三国为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占据地利;刘备仁德广布,占据人和。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势。在百年战争中,谋士斗智,波澜壮阔, 悲壮惨烈,景象万千。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聪颖;董卓的残暴;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气量狭小;吕布的反复无常;刘表的无能;关羽、张飞、赵云、许诸、典韦、张辽、孙策、甘宁……的勇猛,以及许许多多流星般划过历史天幕的谋臣武将,无不栩栩如生。 在这三方中我最偏爱蜀国一方,因为曹操阴险奸诈,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吴国孙权又太自私,只为自己着想,惟有刘备仁德广布。而在蜀国一方的人物中,我喜欢的并不是刘备,因为他心太软,也不喜欢关羽,因为他太意气用事,该斩不斩,华容道放走曹操最终铸成大错。更不喜欢张飞,因为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该想的不想。我最喜欢的是常山赵子龙,他英勇可比张飞,又像关羽那样遇事镇定冷静,他千里寻明君,对刘备那可是忠心不二。自古城相会之后,便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打天下。他单骑救主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当阳县与刘备失散,他寻来幼主,在曹军重重包围中,怀揣后主,杀退重围,砍倒大旗面面,夺槊三条,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名。也赛过关羽那过五关斩六将。虽说刘备虎将众多,但最终三国还是归了晋,不免有些遗憾。

《三国演义》给我的印象就是“精彩”,故事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血肉丰满,在战争的描写那更是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久远的中国,慷慨激昂,人才辈出的大时代,义盖云天的刘备,耍弄权术的曹操,预谋天机的诸葛亮,还有大叹时不我予的周瑜……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悠然神往。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枭雄曹操,勇者张飞 、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感动。

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不下……。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已用,所以待之甚厚。”虽如此,仍未能关羽之心。后有人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款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放曹。当初若不是如此,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关羽的勇,惊世骇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闻名遐迩。关羽为见刘备,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所到之处,无人可敌,无人可挡;“单刀赴会”,只身入敌深境,无人敢言,无人敢害。

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万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超,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不显形于面的,实属罕见。

古人云:“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关

羽为人忠孝,所以事于刘备;关羽为刘备之弟,所以事于刘备;关羽仁慈勇猛,所以帐下百万雄兵,千员虎将,都听使于他。因此到后来,关羽不单是人,他已经被神化,而且历代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

当然,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学习古代著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敢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骨气,是凛然之气。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

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就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感想。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2

在我失败的时候,在我难过的时候,在我委屈的时候,有一本书永远激励着我,那就是四大名著中人人皆知的《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历史已经过去,只留下后人在笑谈古今,批评前人的过错,表扬前人的功劳,吸取前人的教训,学 ……此处隐藏5535个字……所谓作战还是要靠大脑不能硬闯呀!吕布,一听这名字你们就知道一个成语:有勇无谋,最后还是被刘备在曹操面前说了几句话给害了。还是当年程宫说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三国演义》的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取胜要靠的就是大脑!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

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因为,我们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要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忠义永存,

英雄无愧!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当我读了它之后,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也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要数号称武圣的关羽了。关羽,字云长,三国中一位比较出名的武将,五虎上将之首,曾在沙场上建立过无数的功绩:曾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少功绩。但是,最令人敬佩的却是他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无论谁帮助过他,他一定会回报。

记得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大败而归,被吴国的军队逼进了华容道,眼看就要被擒,这时候,正把守华容道的关羽因为念在曹操旧日曾有恩于自己,所以放了他走,结果差点被斩首。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读到这里,我不禁 想到了自己。是啊,长这么大,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

我敬佩关羽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更喜欢刘备那种渴贤求才为君之道。刘备,不能说是一个枭雄,只能说是一个明主,他能成为三国鼎立的一份子是因为他有一颗爱贤的心,要是他没有这一份心,恐怕就不会得到诸葛亮这个大贤人的帮助了,也不可能当皇上了,最多只能在家喝喝茶,织织帽罢了。

可以说,刘备的天下几乎全都是诸葛亮打来的,而诸葛亮为什么甘心情愿为他打天下呢?那是出于对刘备的爱贤的心的感激。读到这里我又想到了班长钟金献,他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尽心尽力为班级做出了不少好事,是老师的好帮手,就有如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一样,因为老师相信他,放心地把事交给他,他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关爱,工作自然就尽心尽力了。

《三国演义》,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道理,让我爱不释手。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2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乃是明罗贯中所著,这本小说描绘的是自东汉末年历大小战乱而终分为三国,而三国又为司马氏所吞并,终演为晋朝的故事。小说中有很多的历史人物,当然也有一些添加的成分,如蒋干盗书则是虚构的,还有随关羽的周仓也是虚无的,但正是添加了这些故事和人物才使得这部小说深受读者的喜爱。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可以分为几个党派的,大概有东汉末年的汉献帝一等人、曹操等有关曹氏的人、天子皇叔刘备的人和孙权东吴这一伙人,之所以分为这几类,因为他们不是同一伙人,他们有各自目标,只有汉献帝软弱无能,因为他早已成为曹操手中的一个木偶。刘备的远大目标就是除曹操匡大汉,而曹操、孙权这两个人则一盘心思如何打败各自的敌人,然后即皇帝位。不仅他们如此,在东汉末年时四起的诸侯亦是如此。

小说中有很多的武将,之所以先说武将是因为武将的本领都是相当厉害的,比起那软绵绵的文人来,他们代表着威武和英雄的气质。刘备这儿的那就是五虎将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了,其中最多都写了关张赵三人了,黄忠和马超很少提到,马超只提了一次,最后连他怎么死的都没交代。曹操那边的则是张辽、许诸和曹仁等了,他们无疑也很厉害。孙权那有黄盖、周瑜、甘宁等人。

刘备这个人胸有大志,很注重有才能的人,他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他将阿斗扔在地上,换得了赵云的忠心。他又很善良,对兄弟手足情深。曹操虽挟天子,但他一生没有废汉,所以说并不可恶。孙权则处于它们二者之间。

诸葛亮,南阳人,人称卧龙,一生极有才华,出谋划策了不得,不然总是打败仗的刘备又怎么能成为三国中的一个强国呢。

读这部小说让人感触很多,要想关羽那样忠义,对父母要孝顺,但给人最多的是风云的变换。

读书要认真,有些书还要反复读,这样理解的才透彻,懂得的才更多。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3

最近,电视剧《三国》正在一度热播。由于有些集剧情的改变,令我啼笑皆非。这也许是因为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吧!

《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它起源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描述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等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罗贯中笔下的人物,被描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如:奸险狡诈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心系百姓的刘备,武艺高强的关羽……

诸葛亮可谓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在书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各种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他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确,他有着渊博的军事,军事政治才能和经天纬地之才。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也源于对天下大势的调查分析。《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证明这位蜀国贤相不仅有安邦治国的军政才能,而且有为国家兴亡的献身精神。

书中的历史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刘关张的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让我领悟到团结的力量与顽强的精神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让我懂得了默默无私的贡献精神的伟大。每当我翻开《三国演义》,阅读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文字,心里总会响起一种共鸣,感到一种震撼。我仿佛来到了历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昔日群雄逐鹿的情景。从中我明白了应以智处事,以勇克难,以信待人……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们将会变得没有生气,心灰意冷。作为我们来说,在今后的人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么,我们就应该乐观积极的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总结和吸取自己失败的原因和根据,再采取措施改正纠偏。我们的人生就会走向一个正确的轨道。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