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演讲稿锦集5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者演讲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者演讲稿 篇1局台领导、各位老师、各位电视同仁:
你们好!
我竞聘的岗位是首席记者。请允许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今年35岁,1991年从滨州师专毕业,当年参加地直分配,被分配到滨州崇山煤矿。在那里工作了7年。7年中做过滨州市在煤矿举办的机电中专班的语文课老师,崇山煤矿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的职员。后来担任公司及煤矿办公室秘书。曾多次到井下,亲身体验了煤矿工人的辛苦与不易。在这期间,我在工作之作。曾创作大量诗歌散文作品,后期开始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试论企业人才培养》获得滨州市重工局论文一等奖。1997年底从企业停薪留职。1998年8月被招聘到我单位。作品获山东电视新闻奖二等奖,滨州广播电视一等奖等奖项。目前在电视专题部工作,是邹平县十佳记者。
回顾我六年电视工作的经历,我深深感到我的成长离不开电视台这个事业发展的平台,我的每一个进步离不开局台领导的教育和指导,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我希望在今后能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电视新闻工作者,首要的要求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思想从哪里来?从不断的学习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科班出身的记者有时打不过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为什么?因为程咬金的三板斧很厉害,这三板斧是他从实践中得来的,是他多年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干净利落,非常实用,如果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效率高,效益好,一个“快”字就能让诸多高手胆战心惊或者人头落地。但是现代的“程咬金”也要学习,也要创新和提高。因为三板斧在这个传媒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是靠不住的,你要对社会发展有清醒理性的认识,首先就要做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工作的人。
生活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种积累的过程有时是一个忍受寂寞的过程。你要耐得住寂寞。耐不住寂寞就修不成正果。工作六年,很难说我就修成了正果,但是有一点我很欣赏我自己,那就是我在不断的学习,不轻言放弃。
我出生在70年,在农村长大,家境贫苦。我弟史姊妹三个,在母亲的教诲下,都考上了学,这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劳力缺乏的情况下,一个农村普遍家庭,三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应该感谢我母的坚持,一种韧性的坚持。艰苦生活的经历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种最好的锻炼,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更有它积极的意义。试想一下,一个不了解生活,不热爱生活,不关心社会的人,他又怎么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去感动人、激励人和影响人。在这里我说一件事情,在我读高的时候,每个月都要回家,跟家里要口粮。那年我读高三,高考在7月份,家里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父母没办法,只能卖掉家里养殖的百十来只鸡。父母掌握了我回家的规律,所以每次回家,家里的那些正在下着蛋的鸡就会少上几只。我每次回家关心的是我的饭钱能不能拿到。但是母亲那时会是什么心情呢?她一定是有些无奈,因为有一个细节是我至今都难以忘记的,那就是每一次回去,好都会当着我的面,数一数那些鸡的数量。在当时农村经济远没有像现在发达的条件下,那些蛋鸡是整个家庭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那些鸡在被母亲拿到集市上卖掉后,它们的命运……他们可以说都壮烈牺牲了。后来临近高考的时候,家里的鸡已没有多少了,又染上了鸡瘟,在太阳底下站着,耸着肩膀,无精打采。突然倒下的话,那就是死掉了。这是一些看起来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一些小事,让我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懂得了人生奋斗的意义,努力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有时我也想,生活真是一本大书,乐观积极的人读到的是希望和爱心,悲观消沉的人得到的是冷漠与隔绝。
记者演讲稿 篇2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美术学系大三的学生,我叫。
首先我很荣幸当选新闻中心第11届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在此我要感谢院领导、党委宣传部老师对我的信任,感谢新闻中心所有新老成员对我的支持。
其实我来新闻中心记者团工作的时间并不是很久,接触的工作也不是很多,但在这个学生组织里,我感受到了团队强大的凝聚力、真挚的亲和力和艺术的工作的能力。在这里,我从老师的悉心教导中学到了如何为人如何工作,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为同学服务的大学生,对此我从内心深省到:这是美的殿堂激励了我坚强的斗志和无限的热情。
从走进美院大门的那天开始,我就立志要学有所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闲散。大一时,我带着忐忑的心情走上院学生会干部竞选的讲台,不久后,我成为了院学生会秘书处的一名干事,一年的学生工作中,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策划了我院的评估晚会、“两代会”等一系列大型的活动,开拓了眼界,锻炼了能力。还记得在学生会工作的表彰大会上,官书记对我们学生干部提出的几点希望:做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要有“铜头”,是不怕碰钉子,敢于做事;“铁嘴”,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有雄辩的口才;“宰相的肚子”,是能放的下事情,学会宽容;“马拉松的腿”,是勤跑,不怕苦。现在想来,官书记的教导还是那么深刻,令我收益匪浅。
大二,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下,我和艺海文学社成员创办了高校文艺交流刊物《》,刊物在高校间得到一致好评,在武汉第二届诗歌艺术大赛的现场得到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韦启文先生的赞赏,并为《》题词:“艺海扬帆竞风流”,鼓励我们创新发展,争取更大的成绩!在领导的鼓舞下,《》在20xx年发行3期,一万余份,在刊物的规模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所以在“艺海风”的团队里有这样一句座右铭:做好《》,是我们每位成员的使命!
在从事上述学生工作的同时,我发现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所以我没有丢失自己阅读、写作、与同学交流的习惯,时常抽时间去图书馆看书、写文章、定期与高校的学生干部交流工作。为自己的大脑充电,培养文字功底,总结交流开阔视野,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
现在,我作为党委宣布部大学生记者团中的一名核心协调者,我将努力为大家服务,配合老师做好相关工作。我将立志建立一支新闻敏感性强,工作效率高,工作认真负责的记者团队。我将期待与新闻中心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力争将新闻中心的团队建设的更加精干!
最后我建议全体新闻中心的新老成员用热烈的掌声向对新闻中心付出精力和汗水的团长,团长,台长,部长及大四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3我生于xx年4月27日,现年36岁。xx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xx年7月至1997年11月在黑龙江邮电报社做记者、编辑工作,曾获xx~xx年度省专业报优秀记者称号。现在省局文史中心从事年鉴编撰工 ……此处隐藏895个字……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xx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演讲稿 篇5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新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欢迎61位新同事加入我们。就在刚才李老师也任命了新团长。新团长、新同事,相信记者团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好。在这里,我对记者团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和回顾,希望对新同事了解记者团和记者团以后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武科大校报记者团可以说在湖北乃至全国高校记者团中独树一帜。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07年以《培养新闻人才的一个摇篮》解析武科大校报现象。在校报二十余年的发展中我们一直秉持“非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做新闻。非专业人如何专业地做新闻,还要做的比专业人做得好,这看似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我们破解的答案其实很简单,说出来大家肯定都听过,“功夫在背后”。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报上看似简单的一篇稿子,师兄师姐看了多少书,修改了多少遍,被毙掉了多少次,每个校报记者算下来都将是一个厚重的数字。举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谢静学姐代表作《有多少事可以重来》写作历时半年,前后修改了二十余遍,稿子被老师毙掉后哭着重新推倒重来。
从新闻门外汉到第一篇稿子见报,半年到一年的见习期也是一段难熬的路,这就需要大家保持斗志,并且多学多问。不懂不要紧,只要肯学肯问,我们分配的老记者都会尽力帮助大家。“先模仿后创新”是总编李老师一直推荐的新闻学习方法,这里也推荐给大家。不抛弃,不放弃,你们61人都将是记者团的栋梁。
过去的一年,于学校是不平凡的一年,于校报也是不平常的一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110周年校庆。这两个活动记者团很好地执行了编辑部的策划,完成了校内外的宣传报道。最近翻看《楚天都市报》的“功勋湖北100人”大型报道,和我们校报组织“110周年校庆”的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前前任袁于飞在任时,记者团外宣稿件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我们上一届没能复制他们的辉煌,对外发稿量有所下滑。总编李老师今年专门设置了负责对外发稿的副团长,我想老师这样安排是希望通过这种改变提高大家的对外发稿意识,形成外宣氛围。在强调对外发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加强背后的积累:多关注外媒教育新闻,研究写作方法,积累人脉和经验。厚积薄发需要一个过程,开始大家不要着急,脚踏实地,扎实做好每一个稿子。当然,不报道学校负面新闻是我们外宣工作的底线,也是红线,大家切记。
记者团现在有青山和黄家湖两个记者站,如何将两股绳拧成一股,也是今后一年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多交流才能更亲近,交流需要渠道,qq群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必要的。可以联合起来组织一些活动,如大家马上要出去的秋游,或者在记者团办公室自娱自乐也是可以的。再就是像招聘会、迎新等大型采访活动也要精心策划,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交流渠道。
记者团主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刚才谈到的外宣,还有一个就是为新闻网、校报供稿。为校报供稿,就要先了解编辑部的意图,这就要求我们和编辑老师多交流,除了完场编辑部的策划外,我们自己也要多思考,有想法及时和编辑老师碰撞、交流,并及时出稿。在出稿这方面,记者团现在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做事拖拉。李老师上学期专门进行了话题定人、定时间,现在看来,效果不是很好。“你们现在做事没有激情,磨磨蹭蹭,心态老年化”这是上上周沙龙李老师对这种现象的总结。这点大家以后要加强,看看是不是出台一些奖惩措施来强化出稿率。
杏老师说:“我们在校报要培养两种能力,一是写稿,二是策划。”说一点自己的经历。7月黄家湖校门口电子眼安装完成,这是校报记者一直关注并且推动的结果。在写这个稿子的时候,我联想到胡芳学姐她们“五朵金花”时期,在学生中流传的一句口号“有困难找记者”,准备做一个策划稿:系统总结记者团十余年来为学生服务走过的道路。虽最终夭折,但我觉得通过这一段经历,思考的高度得到了提高。说这个是希望大家以后要学会思考,学会策划,哪怕是两个人的一个组稿。这种能力将受用一生。
李老师常说团长是为大家服务的,是个累人的差事。如何协调组织好记者团的活动不仅是个累人活,还是一个技术活,得讲究管理艺术。这点,上一届做的不够,望后来者引以为戒。首先像例会、沙龙等常规活动必须严格制度,常抓不懈。特别是沙龙,可以说是我们校报的精华,大家不来太可惜了。以后可以录像或是录音,实在不能来的同事可以上网观看,这个主意不错。记者团财物和财务要逐步规范,李老师在开学初也提到了重新修改记者团章程,这个工作大家要尽量落实。
看到十一期间,关于我校的两篇反响不错的稿子,让我们大家看到了下一届的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总是进步的,相信大家各项工作一定能做的更好。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