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作文汇总七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语文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语文作文 篇1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让“内容充实”的方法与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内容空洞”的原因。
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
1. 掌握让“内容充实”方法与技巧,并且运用于写作之中。
2. 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经过“切题”与“中心”两个专题的训练,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从“中心”的训练来看,同学们的立意正确、新颖,但从总体来看,大话连篇,内容空洞,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内容”。内容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前面我们已训练了两项,今天就训练“内容”的第三项——内容。
二.引导学生明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内容”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为中学生设定的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体明确”即是对作文的具体要求。在阶段性目标也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中就是作文评分标准,此项得分点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仅以安徽为例:内容30分,表达25分。这说明“内容”极其重要,我们决不可忽视。
中考作文的评分,对“内容”大体可分为五等:内容充实、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无内容。实际上我们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处于“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这三个等级。这是我们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希望大家一定要闯过这一关。
三、学生将自己收集起来的内容不充实的习作,对照“失分会诊”,分析造成内容空洞的原因。(这一点学生比较清楚,教师只做一下点拨就行了。)
不同的文体,其内容的失分形式不同,这里这种分析两种文体。
记叙文(包括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只是简单的叙事,没有具体的过程。叙事没有中心,故事不完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交代清楚故事的要素。有的同学在一篇文章中写了好几件事,但每件事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文章自然无法充实起来。
议论文(包括议论性的散文):空谈口号,说大话,没有具体的典型势力与精确的理论依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记忆的材料太少,肚子里没“货”,只好空谈了。这种情况在我们同学中最为典型。希望大家多阅读,多积累,才能使自己的材料不断丰富起来。
一、对照例文掌握使内容充实的方法。
1、小组学习。
2、教师引导。
招式一:联想、想象,丰富内容。写作时要充分运用联想及想象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片段示例: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上面的文章运用了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这个素材,加上自己的想象与描写之后,布鲁诺的形象生动起来了,内容显得具体而充实。
招式二:叠加同类。这种方法适用于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一个材料总是单薄的,所以我们不防把同类的几个材料叠加在一起,形成集团效应,内容就自然充实起来。
片段示例:君不见,李白不齿阿谀奉承之徒,抬头挺胸夺门而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面带微笑挺胸游于山水之间:君不见,文天祥不要高官厚禄,抬头挺胸作正气歌,引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挺胸走向刑场:君不见,司马迁受宫刑挺胸而成“无韵之离骚”,吉鸿昌面对敌人的枪口慷慨就义……
他们的骨气,他们的坚定,响彻云霄,万古长青。
上面文段,作者以学会挺胸为中心,联想到李白、文天祥、司马迁、吉鸿昌四个具有同样品质的任务。这些同类的事例集中起来就有了巨大的说理效果,文章的内容就显得更充实。
二、结合满分作文,掌握“内容”的“提升要诀”。
1、学生自学,掌握“内容”的“提升要诀”。
写记叙文记住两点:一是写好一件事,记好一个人。要写出时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开端、结局尽量简洁,发展、高潮施以重墨。二是要突出描写,用描写来充实内容。
写议论文也应记住两点:一是有充足的论据;二是学会剖析论证。
2.小组对照优秀作文,剖析成功的秘诀。(议论文略)
考题回放
一粒种种顶开岩石,破土而出,表现的是坚韧不屈、生机勃勃的力量;一位老师投来关怀的一瞥,是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力量有时是一句话,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它给你带来无穷的勇气;力量有时是一本书,当你困惑彷徨是,它会拨开你心灵的迷雾;力量也可以是长辈的一次批评,妈妈的一个电话,父亲的一根白发,同桌的一张卡片,邻居的一声问候……
请以“力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⑵600字左右。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⑷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满分例文:
家庭的温馨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扬帆出海的小船最好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伞,有风有雨为我遮为我挡;家,也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题记
我的家没有万贯的资财,也没有舒适的小车与豪华的别墅。有的知识爸爸那发自肺腑的谆谆教悔;有的只是妈妈那无休止的阵阵唠叨;有的只是我们兄妹三人爽朗的笑声与那股始终洋溢着爱的温馨。
父爱
父亲从不把他的爱表露在外,但我却从言语中感受到了那分深沉的爱。每次打电话回家,父亲总是三言两语,之后便成了我与母亲的“畅谈”。但正是有了父亲这几声短暂的问候,我的心中才多了些幸福与温暖,也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考试成绩的不如意让我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我在电话这头号啕大哭,父亲在那头耐心地安慰我,让我把 ……此处隐藏4407个字……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细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
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师“点拨”的道理。 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的外在表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不再代替你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有个性:思结果,成一家。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当然,这里的“个性”,从狭义讲,是指语文学习规律的系统化、个人化,也即形成有每个学生自身特色的语文学习理论,即所谓自成一家。
这就必须:首先建立元认知策略,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感悟流程的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强化有效的正确的习惯,纠正无效的错误的做法。其次是学会总结反思,通过计划总结的方式,课堂笔记的方式、作文后记的方式、试卷分析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理性思维的层次。其次是学会交流共享,通过课堂发言、同学交流师生讨论的方式,吸收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有益的指点;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经验的表述方式及实质内容。
最后学会实践检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通过实践检验,我们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我们更应该善待失败的苦涩,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经验,也是形成个性化语文学习经验的必然历程。 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从历史科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科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科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科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读者》学人文关怀,从《南方周末》学政治敏感,从《奥秘》学科学幻想。③跳出时空环境学语文。这就是所谓的远程学习、网络学习。举凡“科教频道”的《希望英语杂志》、《百家讲坛》等栏目,还有大量的学习网站,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初三语文作文 篇6壮哉,猛士!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
您的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刚毅,一股正义,您敏锐的目光揭示了当时社会丑恶的一面!您看到了被封建传统思想压迫致死的祥林嫂;您看到了那位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您还看到了您儿时好友闰土怎样变得麻木。于是,您把这些丑恶用纸记下,用笔代枪,击中时弊,让人们从梦中惊醒。您说过,国人的病需要用文字来医,而不仅仅是药。慢慢地,有人揉了揉睡眼,看到了污浊;他们在您的指导下站起来,革命,为自己,更是为了国家。这一切,都让您看到了希望,您笑了,您看到一批批猛士如同您一样准备上战场!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您犹如一轮喷着红火焰的红日,在平静苍白的天空中炽热地燃烧,猛士的一生是不畏艰险的,在如地狱般的世界里炼狱,在一次次为“刘和珍君”追悼时接受考验,猛士呵,您也许是那只将要涅的火凤凰。
您疼惜青年,您的那两本书是小售票员的希望。当您知道您身边有点点革命的火种,您便会以持续不灭的热情去关怀。您始终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为刘和珍君写下了挽歌,“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您何曾畏惧!殊不知,您的举动会让更多的刘和珍君站起来,到今天,若您仍在世,您便会看到革命的胜利所留下的辉煌。人们这样称呼您:猛士,一位不朽的文学巨人,一位流芳百世的精神巨人!
您的不屈不挠,您的坚定无畏,更像一面高举的旗帜!时间的流逝可以洗去旧谜,但您——猛士的光辉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中,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壮哉!猛士,听,人们前进的步伐……
初三语文作文 篇7我的语文老师姓陈,叫陈秀英,她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有学问。
陈老师上课很特别。她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每节课讲很多,还做不少作业。而是每节课只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和难以理解的讲,剩下的时间就引导我们自己分析。理解和做作业。不懂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及时提出来讨论,最后她再给以评价,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看书。思考,完成课后作业。她很注重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陈老师的语言很丰富,教学方法很灵活。上语文课,她朗读课文引人入胜,我们听她用普通话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有一次,上《小珊迪》这课,陈老师朗读课文充满着对小珊迪无限的同情。在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声中,不辛的小珊迪好象就站在我的面前,当读到“小珊迪要死了”那段,老师声音颤抖了,我情不自禁流下眼泪。
陈老师多才多艺。在教学《花潮》这一课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懂课文,了解海棠花是什么样子,她就用彩色粉笔画了一枝海棠花,远看就像真的一样。当时我真羡慕陈老师,又教语文,又会画画。每次歌咏比赛,文艺表演。陈老师不是教指挥员挥拍,就是教我们怎么样有感情地唱歌。表演时她还以为我们拉琴伴奏。因为有陈老师的指导,所以每次歌咏或表演,我们班都没出过前三名。
陈老师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很关心,不论成绩好。差,她都一视同仁。谁的家长出差了,她让谁到自己家吃住。其实陈老师家里并不富裕,但是为了帮助同学,她省吃俭用。
我尊敬的老师有很多,但最敬佩陈老师。她教给我们很多知识,还使我懂得了怎么做人。我为有这一个好老师而感到高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