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

时间:2025-03-06 07:18:59 初中作文
[推荐]初中生作文

[推荐]初中生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生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作文 篇1

夕阳西坠,霞光染红了半边的天空,老人孤独的身影,在长长的小道上漫无目的地徘徊着。对于他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伴随他多少的日日月月。突然,老人的目光聚集在了一块石头上面……一只小鸟在无助地挣扎着,发出凄凉的叫声。老人弯下腰,注视着小鸟,一股暖流划过他的心头,他不由自主地伸出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捧起了那只柔弱的小鸟,回到他那冷清的家。

老人从一个角落里翻出了一只沾满灰尘的鞋盒,擦干净,从外面找来一些柔软枯败的草,铺上去,把小鸟安顿好。第二天,老人睡意朦胧,被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惊醒了,老人忽然想起来小鸟应该很多天没有吃饭了,便给小鸟喂食。

老人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便开始整理房间,不一会儿,黑压压的房间变得明亮二宽敞。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人在与小鸟一起的生活中,变得快乐、开朗起来。这时他从未有过的感受。但老人觉得,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剥夺了小鸟的自由。

春天来了,老人家门旁的柳树吐出了新的枝芽,春风给她梳理着长辫子,柳树旁有个池塘,池塘的水清澈见底;池塘里,荷花的叶子舒展了,给春天带来了光彩。

老人走到外面,打开鸟笼,想让小鸟投入蔚蓝的天空。可日久生情,小鸟在天空盘旋了两圈又飞了回来。老人狠下心,不管小鸟怎么飞回来,老人都不理睬它。可老人正转过身,偷偷地擦眼泪呢。

小鸟见流下来无望,便恋恋不舍地飞走了,小鸟不时还会回头看看这个生活了几个月的'家。老人躲在屋里,目送小鸟回到大自然。

老人又变成了孤独的老人。小鸟飞回来了,还带了一个伙伴。两只小鸟每天站在柳树上给老人唱歌,老人总是觉得屋里有了一种生机,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是啊,那是因为他的小鸟一直在门外的柳树上陪伴着他,为他歌唱。

夏天到了,荷花开了,荷花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老人出来散步,他出来没发现世界竟然如此美妙。这时,一阵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传入耳中,老人的目光四处寻找着,最后停在了那棵柳树上。

老人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小鸟回来陪伴自己了,每天唱歌给自己听。怪不得家里有了活,力,有了生机。

老人再也不赶小鸟走了。小鸟在柳树上筑了巢,每天早上,小鸟都用歌声把老人叫醒,老人与小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老人心中,小鸟就是他的家人,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初中生作文 篇2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出生于中国西南一个普通的小山村。

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城市乡村。一线沿海城市在经济上一路高歌猛进,外资涌进和政策支持使得这些地方“遍地是机会”,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带来了对大量劳动力需求。而农村人也已然明白,黄土地上的耕牛再也难拉动富民强国的大车。所以,一大批的农村人开始丢掉手中的犁锄,背起行囊向沿海城市进发。我的父母便是其中的一份子,尚在襁褓的我便就这样被托付给了祖父母。

祖父辈的农村人对于土地有一份特别的情愫,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耕牛和农具,同时也接过农村人几千年来对土地的承诺:用肩与背托起太阳,用血与汗养续土壤。年轻一代都开始走向城市,农村的劳动力也就开始变得稀缺,当家里的年轻人“南下北上”后,祖父母就不得不一边照顾我,一边操持着土地里的农活。我到现在还能依稀想起祖母将我背在身后,担起农具和肥料登爬在山路上的情景。我最喜欢农村盛夏的夜晚,那里有满天的繁星、怡人的清风和不时飞过的萤火虫,一家人也会在此闲暇之际聚在地坝里乘凉,祖父便会于此时对年幼的我谈及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梦想。

祖父是家中的独子,在他十四岁时就开始外出学木匠手艺,十五岁便开始独自出去找活儿,往往一去半个月。他不敢偷懒,因为家中父母和妹妹需要靠他带回的微薄收入度日。祖父的勤奋为他赢得了当地业界的赞誉,他得以接到更多的活,足迹也得以遍布更远的区域,但也意味着他将为生活洒下更多的汗水。后来,传统社会的“说媒”把祖母带到了祖父身边,他们由此开始了相扶到老的旅程。父亲和几位叔叔降生后,家里的担子就越发地变得沉重,除了八九口人生活的开销,几个子女的上学费用也是一笔很大的负担。祖父说:“那时的梦想,就是希望来年地里的收成更好一些、工价能涨高一些,从而在家庭开销之外能攒下一笔钱,把年久的老屋翻新扩建一下,让几个孩子以后都有条件结婚成家。”“现在好了,一个个的建了新房,都有了家庭,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祖父的话总是轻描淡写,见证过新中国从极度贫困一路走来的这辈人对于生活的艰辛总有一份别样的豁达,其中冷暖,可以从他们布满老茧和裂口的双手上略知一二。

祖父的梦,是老一辈农村人养家糊口的经历。在那个物质条件还相当匮乏的时代,新中国的建设尚在摸索之中,个人梦想的实现更多的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

当我慢慢长大,父母带着几年在外的积蓄回到了农村,他们筹划着新房的建设。当初结婚时父辈给予的房屋已十分破旧,再难以支撑那份漂泊在外对家的梦好念想。彼时村里已经有了公路,只是路面坑洼不平、每逢下雨便泥泞难行,所以,建筑材料的运输一半靠拖拉机,一半靠手推车。母亲在家负责房子施工的监督和审计,父亲则须在外继续工作以保障开销。农村女人的坚忍并不逊于男人,她们的双手充满力量,他们的内心更是细腻朴实。母亲白天肩扛手抬,晚上则在工地上守材料,一日日地见证房子的建成,她却因为劳累而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房屋落成,热闹地操持完一场新房入住酒宴后,父母又匆匆赶去外地工作。

临走时候,母亲眼圈通红,“儿子,这是我们的新家,你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一定要好好学习,等着我们回来。”后来,电话开始进入每家每户,这便成为我与父母联系的最重要方式,他们经常说“儿子,我们奋斗的目的就是想为家里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你能成才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电话那头年幼的我,总是敷衍地应付这些“啰嗦”。时至今日,当父母因感情不和各奔东西、当见证他们一起追梦的房子四处落满灰尘,我在珍惜当年这份温情之余,才真正理解他们这份梦想的朴实与厚重。

父辈的梦想,是为家庭生活创造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梦想的核心,就是子女的未来。彼时,父辈们的命运,与祖国的改革开放的大潮密不可分,祖国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着个人梦想的实现。

背负着家人的期许,我踏实地行走在求学路上十二年,终于等来了大学通知书,也算是向父辈的`寄望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大学作为象牙塔和社会连接的平台,提供给穿梭其间的学子诸多接触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大学生自然也不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作为整个社会的知识精英集体,大学生们也渐渐认识到肩上应担起的“社会责任”。我的专业是法学,当学习书本理论之余,我有幸作为法律援助人员接触法律实务。我记得为那些来自祖国各个区域、不同行业的来访咨询者们解疑答惑的场景:他们说及伤情时的潸然泪下、谈及不公时的义愤填膺、得知无果时的黯然神伤,以及咨询结束后的连声道谢、问题厘清后的会心微笑……。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虽然祖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法制建设领域,尚有一些地方,还等待着公平正义的阳光。而这些地方,多是在中国的农村——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历史的接力棒已然开始交到青年一代的手上,中国发展前进路上,还有很多的荆棘与阻碍。这些感触让我觉得,青年一代的梦想,不应只是找到好工作以满足个人对物质消费的需求,还应该以自己所学助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我辈责无旁贷。

我的成长,与三辈农村人的梦想相关。在祖国摸索前进方向的年代里,祖父辈的梦想是养家糊口;在祖国经济发展的年代里,父辈的梦想是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祖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日,我的梦想是谋求物质条件之余助力社会公平正义的全面实现。它们以新中国六十年多年建设历程为背景,是几亿农村人追逐梦想的缩影;这些梦想,就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梦”。

初中生作文 篇3

屋外阴云密布、雷声大作的天空就如屋内的我的心情一般,看着桌上那份早已被撕得粉碎的成绩单,我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了,没想到一个月来的辛苦努力换来的竟是这样一份惨不忍睹的成绩。望着被父亲重重关上的房门,留在屋内的,只有无边的寂静与落寞,没想到一个月的自觉自律早已付之东流、烟消云散。

透过窗户,只见窗外已下起了倾盆大雨。窗外,窗沿下的盆栽的花儿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似乎顷刻便会香消玉损,只见在窗外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棵小树屹立在风雨中。不知何时,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飘到了这个角落,落地、扎根、生长,变成这样一颗满满身绿装的小树,不知它经历了多少冰侮雪欺、风吹雨打,才造就了这样的坚强,这样屹立不倒的精神。雨点不断地击打着它的一身绿装,发出沙啦啦的声音,好像是欢快的笑声。看!一身绿装的它,毫不畏惧风吹雨打;听!它的欢快的笑声在风雨中回荡。

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风吹雨打并没有压弯小树的身体,而是将它锻炼的更加笔直了。雨停后,我定睛一看窗外的小树,这时,阳光洒在它的绿装上,显得更加绿意盎然,它也望到了在窗内的我,笑容更加灿烂了。这一刻,它的笑是不是对我的.嘲笑?

那一刻我在心底问自己:它不是也经历了挫折磨难吗?为什么我不能好像它一样在困难面前屹立不倒?为什么我不能超过它?

看到小树那一刻的笑容,我不知道那是它的欢笑还是它对我的嘲笑,但是我知道那一刻我长大了。那一刻,我从小树身上知道了一个道理:我应该珍惜从茫茫人海中提取的人生养料,滋润我的生活,激励我的精神;珍惜成功的经验,也珍惜失败的教训,磨砺我的意志,坚定我的信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过程,锤炼我的胆魄,丰富我的生活。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都将融入我的血肉,陪伴我去书写更充实的人生。

初中生作文 篇4

无尽的痛苦慢慢向我延伸

直到我内心的世界

有时

激起了我无尽的'思念

有时唤起了我那阵阵连绵的忧伤

我的世界不再充满光芒

我也只有一味的挣扎

渴望有阳光的拥护

渴望有爱的包围

一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一直对生命失去了热情

但是

只有信心能给予我勇气

只有热情能给予我动力

等待的宿命

却只有千年的轮回

穿过那狭窄的缝隙

我来到了今天

不管有多苦

我都愿意等候

不管有多难

我都试着去相信

失去并不代表永不再永不再有

我只会一味的等待

想忘记那永远的忧伤

永无至尽的守侯

我要忘记过去

不再想念痛苦

我要从头开始

相信永恒

问你永远有多远

那是因为我爱你永远

看到流星划过的瞬间

泪水却不再划落

只因为忘记了一种美

那种美叫忧伤

初中生作文 篇5

有一个人,她最伟大;有一个人,她最辛苦;有一个人,她最勤劳;有一个人,她最细心……她是谁?她就是我的母亲!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亭林公园游玩。那一天,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歌唱,花儿在丛中不停地嘻笑……我们一家人站在山脚下,爸妈好像在商量着什么,我好奇地抬头望了望那山,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不禁胆战心惊……

起初,我大步流星地往前“跑”,像脱缰了的野马,妈妈紧跟在后面,生怕我丢了一样,而且妈妈还不停地喊“儿子,慢点”,“儿子,慢点”。没过几分钟,我就上气不接下气,随后便摇头晃脑地放慢了脚步。我提议说“咱们歇会儿吧!”妈妈面带慈祥地看着我答道“好吧!”我们坐了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无意中开始聊起学习来,“孩子,学习跟爬山一样,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更不能半途而废哦,你要知道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就像爬山一样你爬到山顶,才能俯看山下如画的景色,才能环视周围连绵起伏、凹凸不穷的绵山;学习也是如此,只有获得了真知识,才能走遍大江南北,回报祖国……”我认认真真、仔细仔细地聆听着妈妈的教诲,貌似妈妈还没有说完,我就迫不急待的说:“妈,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会让您失望的,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攥着拳头对妈妈说,妈妈看着我充满自信的样子,欣慰地点了点头。

于是我就一鼓作气一步一个脚印“爬”上了山顶,妈妈也跟随其后。回想着妈妈的教诲好像没感觉到累一样。遥望着天边的景色,细细体会着妈妈对我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我越发感觉浑身都是力气。这次的爬山经历至今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我深知母亲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为了我好。她说的每一名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她是一片蓝天,对我们有无限的宽容;她是一个太阳,对我们有无限的阳光;她是一枝蜡烛,燃烧自已,照亮我们……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平凡、慈祥而又伟大的母亲!

初中生作文 篇6

作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我们学生在作文无材可取、无语可表、无章可依、无法修改的问题,我谈一谈初中生写好作文的一些要求。

一、观察的要求观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说过:“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再下笔。”可见观察在作文中的地位。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观察要选准立足点。我们可采取定点观察的方法,也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

第二、观察要准确细致,要注意发现事物的特点及其未被人发现的地方。

第三、观察不局限于视觉方面,还要调动多种感官,或闻、或嗅、或品尝、或触摸、或倾听,还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第四、观察要作笔录。

  二、积累的要求写作素材从何而来——源于点滴的积累。比方说吧,工厂要正常生产,必须保证有原材料;在家里要做饭,先要有米粮和油。要不,等机器运转再去购买材料,等水开了、油煎好了再去买米,这怎么来得及呢?

古今许多大诗人、大文学家写文章、成诗句,他们都尤其注重积累。北宋出口成章、落笔即诗的大诗人梅尧臣不管到哪儿——或和朋友游玩、或平时吃饭睡觉,他的身边都带着一个小袋子,不时把想到的一句、半句诗装入口袋,甚至是只言片语也不放过。我国元末明初“积叶成章”的唐宗仪,清朝的“烟茶换故事”的“聊斋先生”蒲松龄都是讲究积累的典范。

茅盾也告诉过喜欢写作的人们:应该时时刻刻身边都有一支笔和一本本子,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

那么,积累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写好作文需要准备许多的材料,但材料来自哪里呢?对我们学生来说,素材来自学习和生活:从大千世界的人物形象,社会动态,到生活琐事,及我们学习的心得体会,再到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张报纸,甚至一篇纸、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会是我们写作的材料。因此我们要多看、多读、多记。

第二、可以用日记本、摘录本记下我们每一天搜集的材料,还可以把它们用卡片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出来。这样写作时我们就会有材可选,并能选好适合的材料。

第三、积累材料要“以十当一”,越多越好,这样在用材料时才能作到以“一当十”,做到越精越好。

  三、拟提纲的要求

古代诗人曹植“七步成诗”,史青“五步成章”;还有王勃作文章先磨墨饮酒,再卧床思考,醒后挥笔成章,不易一字。这些名家写文章、作诗句时的走动、磨墨、饮酒、卧床,其实就是打草稿、想提纲的过程。像这种拟提纲的.方式,我们称为“打腹稿”。

初学写作者最好用笔把作文提纲写出来,等我们有了较强的作文功底,再用想框架、打腹稿的方法。列提纲有这些好处:第一、能帮助我们把作文的结构理出来,作文时就能围绕提纲写,不易跑题,也不会忘记材料。

第二、考试时我们作文来不及打草稿,写提纲、想框架、打腹稿是最省时、最便捷的方法。

所以,初学作文者更应在平时养成先拟提纲后作文的习惯。

四、修改的要求修改是作文的最后一环。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确实有理,它告诉我们要反复地修改作文。修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第一、须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第二、应从文章的字、词、句、段中的有误或不当之处入手;第三、要美化作文的语言;第四、要提炼文章的主题,使主旨得以深化。

当然,做到如上所说的各方面不是朝夕可就之事,对中学生来说更应该从点滴训练起,还要有“不怕作文”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写作文,才能体验到作文的快乐。

《[推荐]初中生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