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4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昆虫记》读后感1内容摘要:《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本能与习性的著作,全书充满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昆虫故事。作者以其敏锐的目光来观察昆虫,以朴实而略带人性的笔触来描写昆虫,把读者们带进了一个趣味无穷,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
关键词:《昆虫记》 法布尔 昆虫 故事
在国内,《昆虫记》经常以启迪读者科学知识的课外阅读经典的形式出现,各种插图本、有声读物深受大家,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这部作品之所以历经一百多年的淘洗仍能经久不衰,那是因为它与一般的文学作品有所不同,是一部集学术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经典著作。阅读这部著作不仅能让人汲取知识,同时又能获得思想和美感。
一、法布尔与《昆虫记》
七岁时,法布尔重新回到父母身边,开始接受教育。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沃克吕兹师范学校的公费生,毕业后,在一所小学里当教员。任教之余,他潜心研究昆虫,根据自己的直接观察,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由于教师的薪资待遇很低,法布尔一生都未摆脱经济拮据的困境,直到五十多岁时,他才依靠辛苦攒下的稿费,在普罗旺斯买下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旧宅。法布尔将这片荒地命名为“阿尔玛斯”(“阿尔玛斯”是音译,中文又译作“荒石园”,取其荒芜与一毛不拔之意),至此他终于实现了“拥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观察昆虫”的愿望。法布尔把“阿尔玛斯”当成自己的家和昆虫实验场,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思考、观察、实验和写作。1910年,当《昆虫记》的第十卷问世时,他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
《昆虫记》的法文题目是《Souvenirs entomologiques》,直译的话,可以译为《昆虫学回忆录》。周作人最早把这本书译作《昆虫记》,而后一直被译界沿用至今。法布尔之前的昆虫学家只做昆虫的搜集与分类工作,他们手持放大镜,解剖昆虫尸体,仔细地查看昆虫的触角、大颚、翅膀和足,却不思考这些器官在昆虫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他们对昆虫的判断力、本能和生活习性甚少研究。专家们根据昆虫的外形给其命名,把身体构造相同的昆虫归入同一种类。法布尔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发现这种做法并不合理,因此,他给《昆虫记》取了一个副标题《Etude sur l’instinct et les moeurs des insectes》(《对昆虫本能及习性的研究》),并提出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活生生的昆虫,“研究它们在活着时的活动,它们的本能和习性,它们的才能和感情”,根据昆虫“工人”所从事的职业来给其命名。法布尔的研究以直接观察为依据,就像他自己说的:“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他本着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来观察昆虫的劳作,以富有情感的笔调来描写昆虫的生活,使得《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二、《昆虫记》中的趣事儿
虽然法布尔开始动笔写作《昆虫记》时,已经年过百半,但他仍像一个好奇心满溢的孩童一样,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我习惯在每个答案后跟着提一个新问题,直到碰到不可知之墙为止”。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正是凭着对昆虫所怀有的浓厚兴趣,法布尔才把大半辈子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昆虫上,就像他自己所说:“在昆虫学大量的领域内需要天真。没有大量这种资质――在讲求实际者眼中的奇思怪想,谁还会去关心小小的虫子呢?”。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手持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出生、蜕变、筑巢、觅食、求偶、繁殖,以孩童般的视角,真实而质朴的笔调记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展现给读者一幅幅栩栩如生,生趣盎然的画面。在他的笔下,小小的昆虫们无一不是身怀技艺的行家里手:长腹蜂是挥舞瓦刀的“泥瓦工”,黑蛛蜂是技艺高超的“制陶工”,土蜂是下针精确无误的“麻醉师”,切叶蜂是名副其实的“裁剪工”,黄斑蜂是技艺惊人的“鞣毡大师”,而蜾蠃则是“挖掘工”、“采脂工”和“粉刷工”。下面请看“演唱者”蟋蟀放声高歌的场景:
“园子里夜间歌唱的蟋蟀非常多。每一簇开着红花的岩蔷薇都有自己的合唱队员;每一束薰衣草上都有自己的演唱者。那些枝繁叶茂的野草莓树,那些笃蓐香都变成了一个个合唱团。所有这些小生物在灌木丛间用它们清脆动人的声音互问互答;或者不如说,每个歌手不管别人唱什么坎蒂列那(译者注:中世纪时的一种叙事抒情歌曲),独自在庆祝自己的欢乐。
在天上,就在我头顶上,天鹅星座在银河中划上它那大大的十字架;在下面,就在我的四周,蟋蟀的交响乐在抑扬起伏。这歌唱自己欢乐的小不点儿令我忘记了群星璀璨的场面。这些天上的眼睛平静而冷漠地瞧着我们,我们对于这些星星是一无所知的。”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昆虫记》除了是一部严谨的昆虫学作品,还是一部优美的散文巨著,它实现了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述的合二为一。它不像其他科学类作品那般内容晦涩难懂,用词枯燥无味,读来反而给人一种妙趣横生,仿佛与虫儿面对面交流的感觉。纵观洋洋洒洒的十卷本《昆虫记》,其语言朴素而纯真,文风流畅优美,隽永风趣,深入浅出,使得这部著作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
除了将昆虫纤毫毕现的形态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法布尔对虫儿心理、情感的揣摩与刻画也可谓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他本人也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譬如,毛刺泥蜂在攻击毛虫得手之后,用跗节跺脚,梳理翅膀,不时地把大颚和前额贴在地面上,用后足将身体撑得高高地,仿佛要翻筋斗似的。法布尔认为这些动作是毛刺泥蜂表达心中喜悦的一种方式,就好比当人类沉浸在成功所带来的欢乐中时,会做出搓手的动作一样。有时候,法布尔也会从人类的伦理道德视角来解读昆虫的行为,正是虫儿身上所带有的这种人性化特征才使得该书与众不同,引人入胜。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天牛成虫与幼虫的描写。 “成虫和幼虫的职责完全悖离了常规:幼虫正值身强体壮,拥有强健的挖掘工具,承担起繁重的工作;而成虫却享受幸福的时光,不懂技艺,不工作,只是游手好闲。孩子本应躺在他的保护人――母亲怀抱中过天堂般的生活;而这儿的孩子――幼虫,却成了母亲的保护人。
被法布尔喻为“爬行的小肠”的天牛幼虫只有味觉和触觉这两种非常迟钝的感觉,但它竟然可以清楚地预知未来。它为成虫挖出一条通往树皮层的通道,后者只要钻透薄薄的木质层或树皮层就可以获得自由。法布尔用略带人性的笔触来描绘昆虫世界的日常生活,使得整套丛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读来令人深受感动。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昆虫的捕食过程,在他看来,“捕猎性昆虫传记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介绍昆虫 ……此处隐藏9090个字……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
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2.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来,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
读过《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我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3.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臵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昆虫记》中所描述的昆虫,大概也不是十只手指头所能数得来的,所以我也不能多说,但是有几种令我震撼许久的生命,在此非提不可。
1、萤火虫—-会发光的甲虫
有很多的文人都写了诗文来赞叹萤火虫不灭的光芒,但是只有法布尔发现了萤火虫短暂的一生,并为萤火虫短暂的成年而惋惜。大概大家都已忘了萤火虫的模样,老实说,在看《昆虫记》之前,我也不大清楚了。
《端午的鸭蛋》里说,高迪的小孩子们喜欢把萤火虫放到敲去空头的鸭蛋里,上面糊一层薄罗,便可当灯用。可是高迪的孩子们对于萤火虫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萤火虫的一生——甚至是卵——都会发光。奇怪的是,萤火虫的幼虫期有
2、3年之久,成年期却只有14天。这就意味着萤火虫在14天内破蛹、寻偶、结合、繁殖,然后终其一生,默默死去。
对于很多自暴自弃的人来说,萤火虫无疑是勇敢的,因为它们没有在最后的14天中熄灭自己的光芒,而是依旧忙碌着、快乐着,给自己和别人尽力留下一些勇气和希望。
那么,你,《昆虫记》的读者,是不是也应该给自己找一个方向,找一种力量,去迎接胜利的雨水呢?
2、蜣螂——辛勤的劳动者
蜣螂,这个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实这只是一个学名,说白了,这是一种叫屎壳郎的昆虫的学名。
屎壳郎,这下大家不陌生了吧。大概大家都觉得这种昆虫天天和污秽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么好虫子,自然不及萤火虫那般可爱。但是不要忘了,它为什么叫屎壳郎?就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消耗着那些无尽的废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农民还有辛苦的,但是蜣螂却比农民还要任劳任怨。蜣螂在田地里工作,拖拉机播种机推土机等等都会影响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锄头横在它面前也会阻挡它的去路。那么蜣螂会去把废物堆到那些拖拉机上吗?答案是不会。它们会绕过那些轰鸣作响的机器另辟新路,哪怕是千辛万苦堆积而成的成果被毁,它们也不会在那里发着无尽的牢骚,而是节省下那些发牢骚的时间来尽快开始新的工作,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
现在你还觉得它们是那么的肮脏和恶心吗?
如果你依旧这么认为。那么,你也许也应该节省下那些鄙视蜣螂的时间,尽快赶上自己漏下的学业,去迎接期末考试吧!一个人,或许还比不上一只昆虫,这并不奇怪。有的昆虫在这世界上生活的时间比人长得多,不要因为一只虫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虫记》,你会发现它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值得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