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

时间:2023-08-19 12:30:15 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征》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征》读后感1

今天是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日,举国上下,所有人的心都很激动。这时我想起爷爷总唱的歌: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这首歌中蕴含了我们党对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到网站选了一本叫《红军长征的故事》的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第一篇是写红军战士们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小故事。在长征途中有个小女孩叫做小兰,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共产党是一名党员。一天她把仅有的一点干粮递给了一个战士,可是却不小心被弄掉进了水里,小兰偷偷用野菜把包裹填满。这时的红军正煎熬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家没饭吃,只好吃树皮、吃皮带和胶鞋。这个小故事显现出红军战士的坚强、智慧、勇敢和团结。毛爷爷也说过: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像这样的长征小故事还有许多。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吧!有时假期为了逃避补习班的考试说头疼。唉!真是不应该呀!!!

还有一件事:飞夺泸定桥。198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过。这座铁索桥就是泸定桥,一声令下,红军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向对面爬去,敌人的子弹打在红军战士的身上,可是倒了一个还有一个。最终红军还是过河了。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坚强。

《长征》读后感2

老师的带领下,我怀着对红军战士敬佩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长征》这篇诗歌。

读完之后,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在泸定桥上,木板被心狠手辣的敌人抽走了。桥面上只剩下碗口粗的铁索,铁索下面,河水奔腾怒吼。河对岸,敌人用猛烈的炮火阻挡红军过桥。22名红军战士在炮火掩护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冲向对岸,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一座终年不化的大雪山出现在我眼前,它高耸入云,山顶空气稀薄,使人喘不过气来,英勇的红军踏着没膝深的积雪,迎着狂风,互相搀扶,艰难地行走着……

此情此景,让我感慨万千。那陡峭的山峰,汹涌的河水,一眼望不见底的悬崖,谁看了都会心惊胆颤。难道他们不害怕吗?我仔细体会才明白:正是因为他们有求胜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以及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才把生死置之度外。才把连绵起伏的五岭山当作细小的波浪,才把峭壁如屏的乌蒙山看成一粒小泥丸。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它记载了勇士们为人民大众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精神,这种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

同红军战士相比,我显得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啊!上课时,我胆小如鼠,不敢发言,提心吊胆地怕老师点我回答间题;体育课时,才跑两圈,我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懒得再跑;写作业时,一遇到难题,我就不想做,想去抄袭别人的……

我应该以红军战士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改正缺点,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背起钢枪保卫祖国。

《长征》读后感3

读过《七律·长征》诗词后,我又看了一些有关长征的故事,在脑海中加深了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经历和伟大意义的认识。对革命前辈浴血奋战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感到深深的敬意!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长征过程中,前方有敌人堵路,背后有几十万的追兵,天上有敌人的飞机,地面有敌人的车炮,在环境险恶,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工农红军穿着草鞋爬雪山,忍饥挨饿过草地,强渡乌江、金沙江、四渡赤水,在艰难中磨砺意志,依靠崇高理想和团结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化解一个又一个危险,不断战胜装备精良的敌人,从弱到强,从困难中走向胜利,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革命前辈顽强拼搏和对待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传家宝,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当我们在学习上碰到背书难、作文难、计算难、背英语单词难、体育运动中跑步、跳高难等困难的时候,就要想到长征的前辈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我们就应当振奋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勇于向困难挑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辈。

都说长征是播种机,它不但播下了革命火种,而且播下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伟大祖国的温暖怀抱中磨练顽强意志,继承老一辈不畏困难的优良传统,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做一个坚强的人,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长征》读后感4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看过许多书,有栩栩如生的《水浒传》,有令人过目难忘的《红楼梦》,有别具一格的《西游记》……但有一本书在我心中抹之不去,那就是——《长征的故事》。

《长征的故事》是程帆主编的,主要讲述了红军战士们在毛泽东等革命人士领导下抗击反动派的故事。这本书中,有文武双全的毛泽东,有领兵如神的贺龙,有不折不扣的女英雄贺子珍……还有其他很多数不胜数的英雄好汉。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位聪明机智的军事指挥家,他曾经指挥着红军打了不可计数的胜仗,有娄山关战役,有赤水之战,有金沙江战役等等。不仅如此,他还是位大诗人,他的诗慷慨激昂,意境开阔。

我最喜欢的战役是赤水之战,这是毛主席高妙指挥的成果。红军曾四渡赤水,神出鬼没,把反动派弄得晕头转向,十分狼狈。红军占领遵义城后,蒋介石就调集了三十多万人,向遵义包围。这些军队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我们红军只有三万多人,武器落后。“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毛泽东最聪明的地方,所以才会四渡赤水。

这本书可以令我们受益无穷,变得勇敢,刻苦,坚强。快来读一读吧!

《长征》读后感5

相信大家都听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红军部队翻雪山、过草地……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日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写的诗歌――《长征》,读后我更是感慨万千。

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4年从瑞金出发。期间历时13个月零2天,红军部队纵横了11个省份,途中共翻越了五座行程达2700里大雪山,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水流湍急的河流。

其中,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每一次战役都惊心动魄。

当读到《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句时,我被红军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五岭山脉高低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在红军眼里却像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浪花。乌蒙山地势险要,气势磅礴,在红军脚下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滚动的泥丸。一切的艰难险阻在红军眼里都是轻而易举的小事。特别“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中,红军面对险峻的金沙江、大渡河时,那种不畏艰险、永不退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新时代学 ……此处隐藏1731个字……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路程,体现了红军们的不怕牺牲的品质。

学了这首诗以后,我似乎对红军,对长征的认识加深了。其中,我特别喜欢这首诗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写出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路程中的艰难。但是,句中的“闲”字体现了红军在漫长的路程中不怕任何困苦,还看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长征途中,各方面的条件都很艰苦。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红军在大雪纷飞的情况下,爬过了一座座的雪山。风呼呼地刮着,红军

们拼命地向前走。突然,有一位红军饿得倒在了地下。你看,红军是多么地艰难啊!这么冷的天气一点儿的事物也没有,真是太可惜了!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红军们一点儿也没有气馁,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想着:目的地块快要到了”的口号。

在长征前时有8.3万人,可是红军走过了二万五千里后,却只剩下了3万人。我一看到这个数目就惊呆了,在跨过十一个省后,其他人都被敌人打死的、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在此,我相信长征精神一定会永远地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相信长征精神一定会永垂不朽!

《长征》读后感11

《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本书中描写了当年战争时期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等一些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故事。最让我难忘的是,当这些战士刚进入红军队伍的时候,竟然就已经不把“死”放在心上了。为了祖国的和平,他们真是了不起!

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那就是关于战地女杰——贺子珍。1935年4月初,红军们赶到贵州附近的五里排,突然他们的头上有一群敌机,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但躺在担架上的红军伤员根本动不了。贺子珍连忙去疏散伤员,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贺子珍被炸伤了,不过好的是敌机在这时候飞走了。

医生给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又给她做了全身的检查,发现她的头部、上身和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大汗淋漓,但却一声不吭。终于,贺子珍身体浅层的弹片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最后一行时,我心里真是激动极了,暗暗地想,这些壮举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这些英雄都是些平凡的人,但他们却是那样坚强、勇敢、自信。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虽然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了,但我也要坚强地面对一切,让自己自信起来,变得更棒!

《长征》读后感12

每当读红军长征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时,我就会想起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么漫长的征途中,我们的红军战士又经历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沼泽遍地的大草原,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前进的道路,更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谁也没有想到这里蕴藏着重重杀机。很多战士就在这片草原上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但其他战士前赴后涌,没有退缩。战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想想红军,现在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再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要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的!当然,这也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

《长征》读后感13

红军,这个天下无敌的队伍在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好不容易拿到了一袋干粮,却因在过桥时照顾伤员,不慎把自己的干粮掉进了河中。为了不连累大家,让战友有足够的粮食吃,她就偷偷地吃野菜充饥,直到身体虚弱地不行了,被护士长发现,大家才知道她吃野菜的真相。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与红军小兰长征途中的困苦比起来,不知道要好上几百倍、几千倍,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像她那样为别人着想,为集体着想,宁可苦着自己也不愿意拖累集体呢?

在家里,每天放学到家,爷爷奶奶总是备下好吃的,我是不是想到请他们也一起吃?是不是想到给辛苦工作还没有下班的爸爸妈妈留点?晚上爷爷奶奶睡觉了,我是不是想到脚步要很轻?

在学校,我们是不是认真听讲,以好成绩回报老师的辛勤教育?看见同学早早地来打扫卫生很辛苦,是不是不往地上扔纸屑?是不是时时刻刻注意以“洁”“齐”“美”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班级争光,为美丽的校园出力?

我想了很多,明白如果心里装着别人、集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长征》读后感14

今天,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诗《长征》感触多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56个字,代表了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也抒发了毛主席的对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精神。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叔叔艰难得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大河。经过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在我们眼里,如果翻过这些大山,渡过这些大河,真是难上加难,天上还有敌人的攻击,地上还有敌人的追击……可在红军叔叔看来,简直就是脚下滚过的泥丸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红军最终赢得了胜利。红军叔叔的坚强的信念和顽强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是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旧中国,由于政府的无能,使外国的列强在我国到处烧杀掠夺,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毛主席带领的红军叔叔,杀退了列强,建立了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越来越好。

《长征》读后感1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每当读起这首朗朗上口的诗时,心中浮现出来的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红军跨过一座座高山,趟过一条条河流,走过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成就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前几天我读完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他们敢于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把我深深感动了,无论这段长征路多么艰苦,红军们丝毫不畏惧,不论夏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红军们始终有一颗炙热的心,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他们向前的脚步。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 三棵柳树》的故事。红军经过了漫漫长征路,来到了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在红军的队伍里,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就叫侯德明,他从老家湖南出发的时候,从柳树上折了一根柳枝下来,在长征路上,他一直拿着这根柳枝,在长征路上,侯德明和他的父母走散了,这一路上一直是红军叔叔阿姨在照顾他,走到四川时,侯德明生了重病,红军叔叔只好把他留给了当地藏民,侯德明把手中一直拿着的这根柳条插在了茫茫的大草原上,80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孩子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可那棵柳树依然挺立着,人们把它叫做“红军柳”,那棵柳树依然是大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为有了红军我们现在的生活才会如此美好,红军谢谢你。

《《长征》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