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9-02 08:20:21 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集合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集合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1

赵高以指鹿察左右之顺逆,曹操以射鹿验众心之从违,奸臣心事,何其前后如出一辙也!至于借弓不还,始而假借,既且实受,岂独一弓为然哉?即天位亦犹是尔。河阳之狩,以臣召君;许田之猎,以上从下:皆非天子意也。然重耳率诸侯以朝王,曹操代天子而受贺,操于是不得复为重耳矣。

云长之欲杀操,为人臣明大义也。玄德之不欲杀,为君父谋万全也。君侧之恶,除之最难。前后左右,皆其腹心爪牙,杀之而祸及我身,犹可耳;杀之而祸及君父,则不为功之首,而反为罪之魁矣,可不慎哉!

董承前曾拒傕、汜以救驾,今若能诛曹操,是再救驾也。马腾前同韩遂攻傕、汜曾受密诏,今同董承谋曹操,是再受诏也。前之救驾是实事,而后之救驾是虚谈。前之受诏用虚叙,而后之受诏用实写。一虚一实,参差变换,各各入妙。又妙在七人受诏处,或自受,或因人所受以为受;或先见诏,或后见诏;或约来,或自至;或两人同来,或一人独至;或潸然泪下,或咬牙切齿。文官有文官身分,武臣有武臣气概,人人不同,人人如画,真叙事妙品。

曹操无君之罪,至许田射鹿而大章明较着矣。人臣无将,将则必诛。袁术之僭,其既然者也;曹操之篡,其将然者也。将之与既,厥罪维均,故自有衣带诏之后,凡兴兵讨操者,俱大书“讨贼”以予之。

前有谋诛宦竖之何国舅,后有谋诛奸相之董国舅,遥遥相对,然二人不可同年而语矣。进有鸩董后之罪,承有拒李傕之功;进则灵帝尝欲杀之,承则献帝倾心托之。乃二人之贤否不同,而同于败者,进之失在不断,承之失在不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欲其秘,何必歃血会饮?迹恐其露,何必立券书名?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祚汉,无徒为董承咎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年暑假央视频道都会播放大型史实电视剧《三国演义》,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但是电视剧不能连续观看,于是我就自己去找来《三国演义》,自己慢慢看,也成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我相信大家都读过,作者罗贯中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这部历史小说是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引线,写当时天下一片大乱,各路诸侯群起,以曹操家族为代表的魏、刘备为代表的蜀、孙权为代表的吴三国的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最后三国归晋,江山一统,结束了乱世纷争,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真实再现了三国时代的风云变幻。书中讲了许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最讲义气的关羽,总沉不住气的,爱喝酒闹事的张飞,奸诈的曹操,不服气的周瑜等等。其中,三个国家之间也发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桃园三结义,因为我喜欢刘关张三人乱世当中仍存爱国之心,时时想着救民与水火。

正因为如此,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在三国大舞台中,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有许多的故事如: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失街亭,收姜维等被后世改编成了戏剧,后人千古传唱,到现在舞台上还经常看到呢,还有一些三国人物被改成了歇后语,英雄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的人。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通过历史人物去演绎传输仁、义、道、德、礼、信、忠、孝等思想,描绘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最辉煌的历史巨著之一。我最喜欢慢慢品味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青梅煮酒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部南渡泸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率军队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威望很高,遂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孔明共擒孟获七次,放了他七次。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孟获但孟获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获。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却是用草本植物做的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七战七败,孟获输得心服口服。诸葛亮不但本领高强,又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孟获,孟获诚恳地说道:“您具有上天一样的神威,至此之后,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诸葛亮不但智慧过人,而且心胸开阔。面对被擒住的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其处死,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还为他松绑、赐酒食,以礼相待,将蜀国占领的土地退还给他。孟获虽然是个粗鲁之人,但也被这种宽宏大量的情怀所感动了,由此可见,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拳头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慨良多。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赢得人心。因为靠蛮力解决问题只是一时的,所以我们要学 ……此处隐藏4397个字……还结为儿女亲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曹操正是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吸引了各方英才争先恐后投其门下。

读着这本沉甸甸的文学名著,享受着罗贯中笔下曹操的故事传说,想象着刀光剑影和英雄气短,我时而拍手称快,时而热泪盈眶。就这样,我从一个门外人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文学的世界,甚至如饥似渴,手不释卷不晓晨昏,这就是曹操的强大魅力和文学的伟大之处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原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的《三国演义》是后人的简写。《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主要说了三国时期的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的互相斗争,为抢夺地盘,争当国家霸主,作者用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三国大开杀戒的一场场恶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两百多个人物,其中作为成功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孔明;诡计多端的无耻小人----曹操;威风凛凛的关云长;智勇双全的刘备等大小将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还是关云长,他身长九尺,声若巨雷,丹凤眼,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刮骨疗箭毒不怕一点疼。

在《三国演义》里,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长板桥等一系列的生动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一次吴国缺箭,周瑜让孔明三天之内造上十万枝箭,还立下军令状。孔明掐指一算,算到第三天必有大雾,他向鲁肃借草船。到了水寨前,曹兵箭如雨下。诸葛亮带着插满了箭的草船,就顺着急水回寨。回寨后鲁肃向周瑜把事说了一遍,周瑜只能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读了《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知道了打胜仗不仅需要勇气,力气,武功,还要智慧,我们还不能像曹操一样做人太狡诈。也不能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纵然很有才干,可还是被气死了。要像刘备一样,仁义当先。

《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它主要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争夺天下的过程。

在整本书中,有一个片段让我印像最深刻。那是第十一回——身在曹营心在汉,它写的是关羽被迫投降曹操,但是心里始终挂念着大哥刘备的情景。文中有几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他打心底不想辅佐曹操,所以拒绝了曹操给他的金钱和美女;二是曹操为关羽做了一件全新的战袍,关羽却把新战袍穿在里面,仍然把旧战袍穿在外面,曹操询问原因,关羽说旧战袍是刘备给他的,他穿上就像见到了刘备。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关羽虽身处曹营,但心里想到的仍然是刘备——他的结义兄弟,关羽真是把刘备当做亲哥哥了啊!他的忠心耿耿让我震惊,他不因为一点钱财就去辅佐曹操,不仅如此,他还不愿意穿曹操赠予他的新战袍,更爱惜大哥刘备给他的旧战袍,时刻穿在身上不愿脱下,还借由战袍缓解“思兄之情”。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同学小张,他最喜欢看的书就是他哥哥给他的《安徒生童话》。虽然,这本书是他哥哥小时候看的,又老又旧,书页上还破了很多洞,即使同学们送了他好多新书,小张却把他哥哥送个他的这本《安徒生童话》小心的放在书包的夹层中,每天都用手绢把它擦得干干净净的。同学们很疑惑,便询问原因,小张说,现在他哥哥在外地上大学,好久都不能回来,他看见这本书就像看见他哥哥,所以同学送他再多再好的书也不能取代这本旧书的位置。这一幕与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场景何其相似啊!

我们要向关羽和小张学习,学习他们始终把情义放在第一位。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日记日记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提起《三国演义》,自然就会想起刘、关、张三人的“桃园三结义”,想起那句流传后世的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这个人,书中说他“身长八尺,方面阔耳”,使原来对刘备有些成见的吴母见了后都喜不自胜,遂将女儿嫁与。刘备不仅长得好,他也懂得任人唯贤。这“三请诸葛亮”各方面都表现得诚诚垦垦,请诸葛亮出山后还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我得孔明,犹如鱼之得水也!”但他的缺点就是为一时的感情用事,关羽、张飞被杀后,不顾他人劝阻,攻打曹操,致使溃败退至白帝城病死。我觉得我们凡事要冷静,要谨慎行事,也还要学会信任他人。

张飞就是个爆性子。攻打马超占领的葭萌关时,被马超三言两语就给激得想冲上阵去,亏得刘备抱住。张飞这个汉子凭着蛇矛枪和一身好本领愣是把名声闯得越来越大。在长坂桥时,一声如雷的吼声把曹操的部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破裂倒地,张飞虽是个粗野之人,可也知道收买人心,对待俘获的严颜老将军待之有礼,亲手松绑,并以上好的酒肉相待,使他感激悌零,然后投降。但这一代名将却在最后因失去关羽无故鞭挞将士,睡梦中被叛将范疆、张达所杀,成就千古悲剧。我不禁想,张飞的结局,究竟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不懂得与他亲近!我从中明白,我们要多和他人交流,也不能随便就发气。

关羽也是个勇将,无奈也因一时的骄傲而丢了荆州,被抓住丢了性命。

一个人要做事冷静,不能暴燥,也不能骄傲轻浮而铸成大错,这是我看《三国演义》得出的结论,你觉得呢?刘备想统一汉室,却因轻率而丢了性命;张飞想给关羽报仇却因仇恨丢了性命;关羽想帮助大哥,却因骄傲丢了性命。由此可见,全们都是因为冲动而死的,一个人如果冲动,就做不成大事了。有一句话说得好啊,“冲动是魔鬼”,刘、关、张三人的结局能带给你什么启示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