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10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读后感1最近看了《朝花夕拾》这本书,对鲁迅又多了一些认识。以前只要提到他的名字,就很让我头疼,更别提他写的文章了。总怕自己才疏学浅,是不能领略鲁迅的思想于万一的。读了这本书后,才改变了我这种固有的印象。
透过鲁迅的文字,我仿佛看到童年的鲁迅在百草园里玩耍,和人们一起去看迎神会……伟人小时候也并不表现的有多么突出啊。在这本书中,短短十篇散文,区区几万字,就能够把读者带入另一个意境,可见其笔法之高。但全文读来朴实的很,几乎没有什么修辞的使用。回味起来又感到如品一杯香茗,微苦微甜,文意隽永。鲁迅的字字句句,都有力透纸背之力,掷地有声。这也许就是他文章的一绝吧。
对鲁迅这个人,我不能妄加评论。众人对他的评价很高,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有人说他是斗士。在文学史上,鲁迅的出现在广义上分开了新旧文学。虽听了很多他的生平事迹介绍,人们对他的评价,但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很难体味鲁迅先生的思想所在。
《狗猫鼠》是全书开篇的第一篇,虽然名为狗、猫、鼠,但我看到的大部分是论猫与鼠之间的关系。鲁迅又讲了他为何而仇猫,原来是猫吃了他的“隐鼠”。看到一半时,我感到这篇文章带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当然不只是论真实意义上的狗、猫、鼠那么简单,这三者都代表着社会中的不同群体,猫欺压鼠,本来猫吃老鼠是天经地义的事,可鲁迅却偏偏爱鼠恨猫。鼠相对于猫而言是弱小的,鲁迅爱护它们,这也许是鲁迅对劳苦民众爱的一种变相双关写法吧。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是鲁迅对封建礼教制度的痛击和批判。文中对于古时的孝道进行了质疑,尤其是“老菜娱乐”和“郭写埋儿”两条,实在是不合情理。对于孝道那些文化,现在早已所剩无几,今天看后并不感到什么,反而还有几分惊讶。但那个年代的人,鲁迅的文字无疑都会对他们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冲击。那个年代,这些新思想是在对千百年来封建礼教发出挑战。想到此,我又不得不对鲁迅这个斗士的胆识和见识由衷的赞叹。如今,那些腐朽的东西已在鲁迅这代人的努力下倒下了,今天的形势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濒临失传,这是万万不可的。《孝经》《弟子规》这些经典的读本少有人重视。我认为,中国传统的“孝”的精神是永世不变的,是代代人都应有的。我们摒弃那些陈旧的,但依然要留下“孝”的精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这本书中的经典名篇。为何能成为“经典名篇”呢?必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二是其所传递的思想所在。
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在说鲁迅童年的快乐时光,在百草园的鲁迅确实很快乐,有满园的植物,什么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藤……又有各种小昆虫,叫天子在屋旁歌唱,沉浸在那些传说与故事中的鲁迅感到很是快乐。但有人硬把童年的鲁迅从梦中拉了出来,送进了“三味书屋”,情况发生了180度转变,鲁迅借此表示对打压儿童天性的教育方式的不满。
看了这篇文章,令我有所触动。原来近百年前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想法。虽然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有极大改善,生活水平有极大提高,但教育方式的本质没有多少差别,要求有所改变的呼声一直都有,但何其容易!我看没有几十年没戏。人的本性就是应该亲近自然的。《菜根谭》讲:“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凋心。”鲁迅小时候还有一个百草园,而我们则什么都没有,这也完全没有办法,到底到何处去寻找那心中的百草园呢?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也是名篇,知名度不亚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谓家喻户晓。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日本留学学医,遇到恩师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不愧为一个好老师,在那个年代,能够对来自中国的鲁迅关怀有加,实为难得。在那封信中所写“你该怕吧”一句引起了鲁迅的民族危机感,而后来上课时鲁迅看到录像中的中国人被枪毙,而自己的同胞还在一旁高呼“万岁”,更加深了鲁迅的这种感觉,明白了中国人病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从此弃医从文,开始写为所谓“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绝的文字。他有一个比喻,说当时的中国人都被关在一个大铁屋子中沉睡着,时间长了就会陆续死去。鲁迅就是要做那个唤醒者,让大家从这个铁屋子中冲出去。中国正是在那几代人的努力下崛起。鲁迅赞扬了他的恩师藤野先生,并深刻认识到思想上的顽疾比身体上的更为可怕。确实如此,当我们想让别人认同一件事,就要在心中去说服他,一个人的思想才是这个人存在的根本,即使肉体被毁灭了,精神仍会留存。
鲁迅在这本书中还写了他的好友——青年知识分子范爱农,但终没有太好的结果。还写了长妈妈,结果也同样如此,以及去看五昌会和一个带有人情味的鬼活无常等。
鲁迅是一个斗士,对一切黑暗腐朽的树木砍出一斧又一斧,不到倒下绝不停手。但不管我们后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是如何的,鲁迅都已随着滚滚的历史之河离去了。我们要记住鲁迅,记住这个同黑暗抗争的斗士,这样他就会活在我们心中,永不会死去。
从这本书中,我一是了解了那个时代,二是学习书中的写作手法,三是要继承鲁迅的精神,不达目标永不放弃的精神。
无论怎样鲁迅已经过去,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2读鲁讯先生的《朝花夕拾》,我领略到了大作家作品的真正风范。在“朝花夕拾”中,给我最深的一篇则是“狗,猫,鼠”。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讨厌,仅是因它咬死了自己的隐鼠,这是鲁迅以孩童单纯的眼光来写的,是写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在开头,作者用婉转的语言讽刺了那些具有“媚态”的资产阶级文人和反动黑暗势力,但语言幽默,没有一点沉重的语气。比如“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不好惹”;“落水狗”~都是他所讽刺的人的话,而他却剪接用来讽刺对方,不仅添加了几分喜剧感,还更加深了讽刺的力度。“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这句话不但点名了自己“仇猫”的主题,还表达了自己对资产阶级文人的厌恶。在文中作者主要阐述了他仇猫及不喜欢猫的原因,其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他是在说有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歼笑,也是在侧面讽刺。鲁讯先生说“二、它不是和狮 ……此处隐藏12988个字……”,“夕阳下拾起”谓之“夕拾”。《朝花夕拾》,正如这本书的名字,记录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点滴故事。细细品读那份年少轻狂,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岁月的沧桑谱写在脸庞,那些年的回忆落在笔尖上。我想起了?
百草园曾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天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千百只昆虫鸣叫着,奏出一支名曰美好的歌;“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整个世界变小了,好玩的地方一个接着一个,好似从未有过尽头;“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四季的百草园,各有各的妙处,小儿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无论是闰土还是长妈妈,那个童真的年代,天空湛蓝地没有一丝杂质,即便是到了现在,脑海中也常常会浮现出他们的身影。那些曾陪同我们走过童年的玩伴,一直目送着我们远去。
学堂是枯燥的,然而,它却是神圣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一句话,道出了莘莘学子的不甘;“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是懂得忙中偷闲的人;“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有兴趣参加的活动,总是会做出好成绩的。我们,在学海中畅游,“苦作舟”,是为了“老大‘不’徒伤悲”,这种心情,忧伤而值得庆幸的。
鲁迅先生的文章大都是短篇,遣词造句也不是很考究,那朴实的文字却让我长记心头。是的,华丽的文章并不一定能使人过目不忘,相反,包含了真实情感的华美篇章才是能让人铭记的。鲁迅先生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读着读着,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我们的童年已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伸出手,捧起一朵顶着晨露的花,让琐碎的记忆涌入心间。品读《朝花夕拾》,同鲁迅先生一起,纪念那些回不去的日子。
朝花夕拾读后感10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读后感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