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5-01-26 00:38:02 读后感
【荐】《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荐】《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我看过的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多,但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无它,因为它是本有趣的哲学书。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乔斯坦。贾德著作的小说,本书多以苏菲和一位名叫艾伯特的神秘人之对话录,是以由浅入深的方式简介西方哲学的小说。

苏菲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又活力十足的`14岁女孩,对一定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对哲学。她表明自己是一个哲学家,因为她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能实践自己所想。我们身边其实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会发现哲学的殿堂,不断去探索、实践。她是一位出色的老师——艾伯特。诺克斯,因为他迫使苏菲自己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从不为她降低难度,同时他也关心苏菲,希望她能学好。艾伯特强烈信仰哲学,因为哲学让他明白他因艾勃特。纳格的意志而存在。

最初的哲学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朝科学推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后来科学的先驱。艾伯特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苏菲正符合,所以她在艾伯特的指引下,一步步跨入哲学的殿堂。

范曾说得好:“好奇心是科学之母。”想一下,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对吗?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同时,艾伯特向他解释从古希腊哲学发展到现今哲学的历程和转变。

《苏菲的世界》,即是哲学的殿堂,它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理,并了解了欧洲哲学史。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应如苏菲踏入哲学的殿堂一样,专注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持之以恒,不断进取。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苏菲的世界》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作者乔斯坦·贾德用生动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是世界与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故事由一个14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让苏菲在迷茫中开始思考,并在哲学家艾伯特的引导下开始学习西方哲学。苏菲在一次次的书信中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从神话、命运到启蒙,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贾德借一次次信件提出疑问,将苏菲一点点引入其中,跟随着苏菲的脚步,也让我不由自主跟着苏菲一起困惑,一起思考,一起学习......

这本书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作者在书中这样说到:“我们生活的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仔细想想,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也逐渐消失了。我记得《小王子》里有这么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而这本书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找回曾经拥有的好奇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

《苏菲的世界》一书中介绍了有关西方的哲学,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为我们讲述智慧的故事。原本枯燥无味的哲学书读起来更像是读一本侦探小说,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去思考,去探讨一个个哲学问题,去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捧书细读,我了解到弗洛伊德有趣的心理学理论,佛洛伊德主张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这种紧张关何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我们学到如何调整这个‘快乐原则’以迁就‘现实原则’。用佛洛伊德的术语来说,我们发展出了一个具有这种调节功能的‘自我’。这时,即使我们想要或需要某个东西,我们也不能躺下来一直哭到我们得到那件东西为止。“这同时引发了我对于心理学的好奇与探索,在了解了梦的解析,爱情心理学后,我对于心理学的了解也更上一层楼。

千百年来,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寻着相同的问题,就像是”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苏菲的世界》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意义的好奇,我们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仔细思考,永葆好奇的心态去探索,去挖掘。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所讲的一般:”那些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疑难、困惑的问题也曾经发生在所有聪明人心上;一个问题都没有漏掉,而且每一个聪明人都回答过它们,按照各自的能力,用各自的话和生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人们发觉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不只是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责任。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作者带领读者跟随一个可爱聪颖的小女孩从远古罗马畅游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那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讨论的题目以及这些哲学家们的经历和遭遇,都详细的收录书中,生动自然的将整部世界哲学史演义出来。内容广泛却不紊乱,作者细心的将书中内容分成多章节,每节都有题目点出章节的中心内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节都阐述蕴含了它的真理,诠释了看似高深难懂的哲学问题。这样的分节让读者读来轻松,也就自然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能够在谈话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点,使其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却由于过于直言,被他曾指责过的上层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苏格拉底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结束也要坚持真理。他重视良心与真理,敢于为了真理而战,为了真理而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 ……此处隐藏3104个字……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人,不停地顺着兔子的细毛努力攀爬着,想要去探索魔术师的秘密。我们比哲人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和一颗聪明的头脑。他们努力地攀爬着,同时也在呼唤,希望唤醒沉睡的人们。

作者又巧妙地穿插了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慢慢探究世界的秘密。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和她的爸爸,为了让席德接触哲学,而编造出苏菲的故事。这两个生动的故事相互穿插、联系,是我读的饶有兴趣。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哲学,我发现哲学并不像一些人口中的那么乏味无趣。因为有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的故事,使我们在随故事情节紧张激动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有关哲理的知识。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苏菲的世界》是一件爸爸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而且是最用心的礼物。爸爸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被扼杀,为她亲自编撰了一本充满智慧的故事书。书中的人物并不复杂,但故事情节比较吸引。

故事主要讲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邮戳来自黎巴嫩。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读《苏菲的'世界》感觉就像是登山一般,拾级而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走着走着,你发现自己仿佛已经远离了喧嚣的世界。抬头仰望天空,在感叹宇宙和生命的同时,不禁唏嘘自己的渺小,于是不得不对生命和自然心生崇拜和敬畏。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

刚才谈到了灵魂,或者换一种方法说——精神,一千个人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感知到的世界,信息是不一样的。

这里不得不说到祁克果和个人主义,从个人的角度说,我很愿意探讨关于个人主义的问题。我常把社会,或者说世界比喻为一个巨大的气泡,人类是这个气泡里的`一个气泡,再跟进一步来想,每个人都被一个气泡笼罩着。之所以是气泡,是因为无色无味,依然不依附于任何物质的存在而存在。个体不脱离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交换信息(语言,神情,肢体)时,气泡的一部分可以融合,相互感知彼此。

然而一旦离开这些方式,人依然是作为个体而行动,不论是亲人,朋友,恋人。都无法完全的将气泡融合在一起。比方说,一对恋人,很多时候语言是无力的,大多时候都只能是希望对方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可是到底对方怎样想,无从得知。如果爱情没有了幻想,那么爱情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文学点来讲,每一个人身体内部都存在一部分别人无法触及的地方,不被动摇的核心。因为无法触及,必定是孤独的,那是自我的居住地,不受任何外界因素而影响的,潜伏着巨大能量的地方。这是对自我存在的感知和认同。正如祁克果认为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属于个人的一样。只有这些真理“对我而言是真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

这本书的作者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此书一环扣一环,为我们解说了许多哲学名人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幻想世界,揭开了从古至今的哲学谜团。在阅读时,我也会因为书中的问题而思考,读着,你会沉迷其中,为这哲学问题懊恼,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让我学会了思考,事物总有其相对性。作者以不俗的文笔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整部哲学史展示在我的眼前。

哲学与科学、信仰三者相辅相成,科学是研究“是什么?”,哲学是探索“为什么?”,信仰则是解决“怎么办?”,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哲学,最后必通向任何一种信仰。

正如文中的话“兔子(就是从宇宙的帽子里拉出来的那只温暖舒适的毛皮深处向下爬,却被这名哲学家中途拦住,他一把抓住她的`后脑勺,将她拉回毛尖(她孩提时代戏耍的地方)。”我们在生活中,也逐渐把对世界的好奇心磨平了,如果不是遇到了这本书,我可能就从毛尖上掉下来。

比起亚里士多德,我更赞同柏拉图的理念,鸡与鸡的观念是鸡先有,而鸡的观念是由观察鸡而产生出的。虽然亚里士多德发明了各种科学并且加以分类,和在哲学方面的作为,令我敬佩,但我仍不赞同他歧视女性的思想,“他认为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而苏格拉底重视他的良心与真理更甚于生命,令我感到震撼。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我愿随着苏菲去探索哲学世界的奥秘。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

初次阅读《苏菲的世界》,他奇特的封面吸引了我。从魔术帽中钻出的兔子,和抽象派式的画面。这是一本写哲学的书。哲学,在我们的印象中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哲学不仅仅是人为什么生和死,也不仅仅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循环。

这本书通过苏菲被他的哲学老师所吸引,沉入哲学的海洋,从而向我们娓娓道来。这里面有我们所知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亚力士多德,还有现代的先驱者马克思的思想。也有一些不被我们耳熟能详的德谟克里特斯,斯宾诺莎等。

这本书让我陷入久久的沉思。如苏格拉底: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让我想起我曾经因自大傲慢而做错了不少事情。更有我们究竟是上帝手中的提线木偶,还是我们的体内居住着神灵的思想碰撞。

曾经的'我认为哲学与生活无关,不过是那些大思想家更深层次的胡思乱想罢了。读完这本书,我更是知道哲学其实与生活息息相关。看着少校那一个个一环接一环奇思妙想的圈套。似乎将苏菲与他的哲学老师玩弄在鼓掌之间。

我开始慢慢的思考,是否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个像少校这样的人将我玩弄。我却一无所知。我是否就如在魔术帽中钻出的兔子的兔毛上仰视整个世界,始终被困在一个局里。一个人的肉体允许突破不了这个宇宙的极限,但是有的人的思想就像霍金一样,可以追寻到宇宙的深处,探索黑洞的奥妙。将周身置之度外,在渺小的大脑中有着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能像个木偶一样,一无所思。我们要敢于用思想去突破这个世界的极限,去畅想未来。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要突出重围,不被现有的所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荐】《苏菲的世界》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