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2-11-26 23:01:02 读后感
【荐】傅雷家书读后感

【荐】傅雷家书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1

由于结婚时间不久,时而会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自己是个小白,身边也没有出类拔萃的人,讨不到经验,所以选了这本书来学习。为什么不选择育儿类的书籍,我感觉那些都千篇一律,理论上的都一样,书上都会说要教孩子善良、正直敢担当,但没有一本书从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口吻来教育孩子。这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吧,想知道傅雷是怎样与孩子沟通的。

因为我只读完了一小部分,也正因为读到傅雷让儿子不要一次写完工作小结,而是要分几次来写,我决定敲起键盘来对我的读书做个小结。

本书是从傅聪去波兰后开始写的,初信表达了思念之情,后续就夹杂着许多内容,思想交流、赛前调整、赛后激动等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对傅聪的思想教育,他总说傅聪是为国家争光,为国家的文艺事业做贡献。起初我会嗤之以鼻:会弹钢琴有什么了不起?参加国际大赛就为国争光?后来想想,抛去时代背景不提,一位父亲能以自己的孩子为傲,那是对孩子莫大的肯定,不像现在的父母,在家在外都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各种语言抨击孩子,孩子自然不自信,做事不会坚持,生怕一点点失败。傅雷能够对孩子说出如此骄傲的话,傅聪在国外也会自信满满吧。信中,父亲也会向孩子报告家中的情况,父母身体安好,傅敏学习上遇到困难等等。

有些人认为孩子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本身就优秀,必然有人天资聪慧,但一旦用错了地方,就会酿成大错,如若没能及时指导,就会泯然众人。傅聪天资如何,我无从考证,也没细细研究,但从父亲的信中,我发现傅聪也有青春期的通病,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虽然有回信,但不积极,也会回避父亲多次提到的问题。但父亲并没用恶劣的言辞来斥责他,而是向儿子表真情,说一说自己的心境,为什么要儿子回信中必须写一些东西。

信中不乏批评之语,但绝无失望的态度。信中提到最多的还是学琴练琴的事,既想让孩子技艺上有进步,又担心孩子的身体,一字一句都是肯定、关心、教导与鼓舞。可见,我们要做感情充沛并且有远见的父母,孩子是个个体,但在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前,我们还要做个舵手,为他们保驾护航,还要有不被理解的心理准备。

到此为止,我只看完了1956年之前的信,后续内容如何,是否有与我所总结的相悖之处,还有待于探究。我会坚持把观后感码出来,供自己日后学习。在此强烈推荐家长阅读此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当我读着这本家书,傅雷的严格教育,以及对儿子的无限关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封封家书就好像一次次交心的谈话,将相隔万里的一对父子紧密相连。傅雷用自己的文字点亮了儿子心灵的灯,也点亮了千千万万孩子心灵的灯。

傅雷以身作则,立身行事,在一封封的家书背后,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大到事业与人生,小到吃穿冷暖,事无巨细,对儿子无不关怀至微。书信是最真切的文字,它将内心所想传递,浓浓的爱子心切在这诸多封信中最为强烈的表达。对于儿子的爱与希望,不舍与思念,都浓缩在这真切而又朴实的文字里面。面对儿子为了自己的未来,在异国漂泊打拼时,他是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

由于在儿子幼年的时候,傅雷对他的教育过于的严苛,所以导致他们二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面对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他们紧张的父子关系,傅雷先生在书信的伊始就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悔恨,并且他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很多不适的地方,也不断感叹希望儿子能够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最终可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艺术家。

在这从1954年开始长达十余年的信件里,字里行间渗透的是他们夫妻二人对傅聪生活的真诚关心,对他事业进步的欣慰,并且也在不断告诫他如何做人,如何爱国。傅雷对他的子女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爱,他始终把教育和艺术放在首位,呵护和疼爱放在第二位。是傅雷的教育使傅聪在音乐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赋与实力,富有勇气与信心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他将来成为钢琴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本家书以一种家常谈话的口吻来展现,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质朴与亲情,它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因为这样一种真实,在读完之后,书中的许多情节烘托出来的感情仍让人久久不能忘却。它记录的是一段浓浓的父子情,傅雷的循循善诱,他在不断的给他的孩子指引前进的方向,与儿子的交谈中悟出的许多人生哲理,现实而又客观,是对儿子的深深关切,也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眷恋。

父母的叨唠是对我们最深切的爱的诠释,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爱,感恩他们的付出,用我们的进步让他们感到欣慰,像傅雷一样立身行事,让浓浓的亲情不再渐行渐远。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暑假期间,我对《傅雷家书》进行了粗略的阅读。顾名思义,这批书信,只是父子之间——傅雷与傅聪之间的私人函件。多年之后汇编成册,刊行成书。然而,它们又不是寻常父子之间的闲话家常。而是两位特殊艺术家之间的心灵对话。

这些家书字里行间无不射出傅雷对儿子的苦心孤诣,傅聪对父母的挂念,对祖国的眷恋,对音乐创作之路的不断摸索,一次次成功和失败后的反思。

关于此书,我想从子女的角度稍作探讨。傅聪——无异是当代年轻人的榜样与模范,除了谦虚听教,刻苦钻研,勤于反思外,他还有当代青年所缺失的一个品质:孝。

因为孝,傅聪的聪明才智才会在每天12小时的工作学习压力下,给父母投递回一封又一封的家信,也正是这些信件,换来了父亲的悉心指导,使得傅陪在生活中更加体会到劳逸结合、正确理财等的重要性,少走弯路,更上一层楼。

对比现在许多子女,手机的通话记录里从来没有家里的电话,在社会上拼搏,总以“忙”为由不愿踏上故乡的土地,实则愚昧无知!

下面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就当调侃。吃饭的时间就是被父母说教的时候,对此我也深有体会。但前一个星期经过了父母加班,自己在电脑前敲键盘、嚼泡面的那个夜晚。我彻底改变了自身的想法。那时,一阵空虚莫名袭来,自身忽然像云似的无依无靠,这种空落落的心仿佛被掏空一半的感受,数秒后又忽然淡去,如烟雾被吹散。

来之快,令我措手不及;去之快,使我呆若木鸡,这种空虚感,是什么?

静心寻思,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一天24小时,占的比例是多少?

早上我去上学,父母去上班,早出晚归。夜晚,我埋头于作业堆,父母各有手头的工作。似乎在一起的时刻,只有晚餐,但似乎我们在餐桌上呆久一点就不耐烦呢。

引用傅雷一句话:一个人往往对在乎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自己得这种愚蠢,而不去改正。

从今天起,给我一餐饭的时间,让我去诠释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此处隐藏7206个字……桌子上奋笔疾书,桌上摞着一叠叠整齐的文稿与傅聪的回信,也许他正在写着家书,也许正书写着稿子,也许······岁月和苦难在傅雷身上留下痕迹,却依旧阻当不了傅雷对儿子深切的爱。

一封封家书,一份份情,传递着傅雷对儿子的鼓励、期望与那苦心孤诣的爱;一件件小事,一个个道理,传递着父母对我的教诲和那深藏不露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轻启富有质感的书页,淡淡墨香并着一句句流水般的叮嘱,在时空中泛滥出一种温馨,若是时光倒流,在建国时期漂泊海外的游子,最期待的便是从家中漂洋过海的家书了吧,夕阳斜下,手中执卷,我走进了傅雷的内心,随着他的父爱,越过了千山万水,仿佛手中的《傅雷家书》还有傅父的余温。

眺望书中的背景,傅聪少年出国学艺,带着父母的厚望,只身来到了波兰。这是苍白的求学时光,是茕茕孑立的淡灰色日子,但绝不是缺少亲情陪伴的岁月,因为父母的牵挂思念,都化作了真情漫漫的笔墨,不断地鼓励着他,细细地滋润着他,给予了他浓浓关爱,带来了温暖与欣慰,也指导着他的行事,纠正着他的错误。每一个字都折射着父母的思念与担心,包涵着对儿子的爱和望子成龙的愿望,纵使时空隔绝了儿子的音容笑貌,却隔绝不了父母的爱子情深啊!

回望书中,情意绵绵。除了一些寒暄与关怀,更多的便是对儿子劝说的箴言了,不论是傅聪想从波兰转去苏联,还是情感上的波折,父母都对此都耳提面命,真切而又着急,恨不得去到孩子身边滔滔不绝地对其指导,但是除了有条不紊的分析和讲解原因看法外,父母不曾强加思想,也不乏对孩子的尊重。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作为儿子的产考,以一种希望助儿子一臂之力的语气,不强求,也不责骂,也不否认儿子的看法,眺望人间,从古洎今,如此能思量孩子内心的父母也屈指可数了吧。

看书,最重要的莫过于悟书,从傅雷呕心沥血的教育中,我也不没有受益匪浅,“细水流长才是办法。”这是傅雷对儿子为了在外赢得口碑一个月频繁出演提出的看法,是的,人生如细水长流,重要的并不是一时的光芒万丈,更不要锋芒毕露,若是良马必有伯乐,若是萧何必有韩信,超负荷的支出,能量必然会告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并不存在,毕竟人生不是梦,一时的辉煌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落落浮浮,日新月异,世代更迭,没有不失色的绸缎,没有不退隐于苍穹的星辰,没有持久不衰的新鲜感,只有不急不躁,旷日持久,不断学习,不断升华才是长久之计。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一路开花,一路闪耀,走向成功的彼岸。

橘黄色的淡淡光华融入了黑白笔墨,书中没有明艳动人的词藻,没有让人为之失色的语句,然而这淳朴的文风却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最好的见证。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从古至今,皆说父爱如山。可我却想,父爱,未尝不可是那淙淙流水,用那温情的叮咛,将我们温暖环绕。它伴随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奔流。

在我读过《傅雷家书》一书后,这种思绪又加重了几分。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忽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个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绝不会坏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身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这封信修于一九五四年七月底。当时傅雷的儿子傅聪刚刚出国,掀开了他人生的新篇章,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傅雷曾在外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国外的情况有所了解。他不仅密切地关注着儿子的动向,还未雨绸缪地对儿子嘱托着遭遇不测时的应对方法。他用发自内心的文字,细细叮嘱着自己的爱子。

尽管傅雷一家都是书香门第,但他对儿子关心的细致入微首先从生活开始,洋溢在字里行间。“你现在住哪里,食宿是否受招待,零用钱是怎样的”是父亲首先关注的话题。

当然,作为艺术家的傅雷亦很注重儿子精神上的修养。

“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地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别让人误会。”

作为艺术家,傅雷自然阅人无数、阅历广播。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人们对傅聪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傅聪自认为事业、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父亲用一句叮咛,敲响儿子心中的警钟。

“孩子,这些话千万记住。爸爸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些。”

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眼前模糊的文字中,浮现出了无比熟悉的画面。

“八面玲珑而立于乱世。”郦道元的父亲奄奄一息,卧于病榻上告诫儿子。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朱自清的父亲依依不舍,立于人潮中嘱咐儿子。

“作业按时交,上课认真听讲。”我的父亲不厌其烦,站在车窗边叮咛着我。

让我们听听父辈的叮咛吧,蓦然发现,父爱无处不在。它一直伴随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奔流,从未断歇。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浮生如寄,寸阳亦争。陪儿子一齐看《傅雷家书》,让孩子能很好地阅读到半个世纪前中国翻译家、作家傅雷给儿子傅聪186封书信,一齐感受了这个优秀家庭星火传承的故事。我觉得未必每个家庭都会有才艺出众的家长和天分突出的孩子,可是每个家长对子女寄予厚望的初心亦是一样的。

这是一本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家庭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书。在傅雷给儿子的书信里,我眼前浮现出一位父爱如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儿子浓烈的热爱、谆谆教导、满怀期望的伟大的父亲形象。看到那里,这让同为家长的我感到自惭形秽。傅雷教育儿子十分严格,不但从行为举止,并且思想、意识上尊尊教导。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都有标准不可逾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艺术方面的鼓励和鞭策。在信中还时不时关心家人,充满了浓厚的亲情。担心儿子身体健康,怕儿子生病,叫他气候转变及衣服。看到这些我有些感慨,原先春天里每一朵绽放的鲜花,都有着阳光、春风、雨露、土地无私的培育。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深藏着其父母为孩子努力撑起一片蓝天的艰辛背影。

我觉得我作为一名家长,读了这本《傅雷家书》后在孩子日后教育方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我很欣赏傅雷家长的教育理念,把孩子的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艺术教育只当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家庭中的艺术气氛,关切社会上大大小小的习惯,孩子在长年累月的侵淫之下,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说没有影响。我家儿子即将迈进青春期,我该如何去正确地引导他,让孩子能够在专属他的青春花季里芬芳馥郁,我想我已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古有抱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念而潜心研读的莘莘学子,也有怀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豪情而发奋的志士仁人。读书学习不仅仅是礼貌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更是国家兴盛之要。

亲子共读《傅雷家书》或批注整理,或深度解读,或深情演绎,诠释着各自的阅读感受。在共读中倾听交流,在分享中碰撞思想,在彼此陪伴的时光中,细腻与绵长的爱在静静蔓延。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中发现美丽,在书中享受人生。愿书中的光亮永远投影你心,让心底的感动一向温柔长驻。

《【荐】傅雷家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