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5-03-25 13:38:02 读后感
写《西游记》读后感

写《西游记》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西游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写《西游记》读后感1

提起《西游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传是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记得第一次接触她是上小学三年级时,那时家里刚刚买彩电回来,那段时间刚好在播放西游记。那时候对她,我可谓如醉如痴。放学后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托到比较晚回家的我,一放学就飞快都往家里赶,只为观看几集。当时最喜欢的角色是极富正义感的孙悟空,羡慕他拥有七十二变的法术,敬佩他不畏妖魔鬼怪,总能在关键时候排除万难。于是便暗暗的在我幼小的心灵下种下了一个梦——如果我也有七十二变的'法力,我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把老师给变没了,等下课的时候又把老师变回来;考试的时候,我就把正确答案变到大家的卷子上,这样大家就能都考得100分了……最讨厌的是猪八戒,因为感觉他是一个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相貌很丑的讨厌鬼。

可能是年龄渐渐变大的原因吧!往后陆陆续续的出现了许多的版本,什么《西游记前传》、《西游记后传》、《大话西游》等等,都一一看过,总觉得不及那版经典、耐看。于是便重复看了好几遍,而感悟也随时间的冲洗有了很大的改变。融入生活,细细品味。在取经之前,悟空的脾气个性就像青春期的我们,不想也不甘在一条条框框架架下成长,于是叛逆的我们便成了神仙(家长老师)眼中的“坏孩子”。而八戒则是我们对爱情懵懂的表现,一旦触碰被玉皇大帝(老师家长)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好奇害死猫,当还是身为卷帘大将的沙僧,耐不住对宝灯的好奇与诱惑而犯下大错,这不正是我们对许多比如网络虚拟世界的盲目“探索”吗?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插曲,也是最让人怀念的一段往事。可是生活却是一位严厉的老者,它永远不会让你“为所欲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观音

写《西游记》读后感2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东土的僧人去往西天取经,后收了三个徒弟,一路斩妖除魔,终拿佛经的故事。

由于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所以也具有很强烈的神话色彩和宿命论。故事中的许多人都能力非凡,打斗的场面十分精彩。书中有我们都很熟悉的人物:有神通广大、嫉恶如仇的孙悟空;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的猪八戒;本领高超、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沙僧等。这些人物,都有独特的个性,比如说孙悟空,他的性格特点十分突出:本领高超、勇敢机智,同时,因本身是一只石猴的缘故,所以顽劣、胆大妄为,大闹天宫,性格叛逆,好在后来皈依佛门,修成正果。

其实,《西游记》这本书带有批判性。就拿书中的猪八戒来说吧,他虽好吃懒做,但他心宽,尊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取经途中,无论孙悟空怎么拿捏他,他从来就不计较。有好几回孙悟空掂着他的耳朵骂他是呆子是蠢货,老猪一次也没有生气过,依然是一口一个猴哥地叫。每次孙悟空和唐僧闹翻,都是八戒从中调解。菩萨给他取名悟能,就是希望他有本事,唐僧给他取名八戒,就是指一心向佛没有其它的小心思。而悟空叫他呆子,的确,猪八戒有时确实十分呆,悟空在斩妖除魔的.同时,也经常捉弄他,所以猪八戒扮演的是一个戏剧性的角色。再比如唐僧,他一心向佛,不伤害生灵,但直接、固执,有时甚至因为听信谗言而不分青红皂白。在三打白骨精这一章,曾多次要赶走悟空,就是因为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不相信事实。他的善良,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身边人;他的善良,使他不辨是非,轻下定论,令人哭笑不得!这本书旨在批判现实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混乱。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没有什么长生不老。妖怪们争抢唐僧肉吃而引发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书中蕴含着很多知识值得我们阅读、琢磨。

看完此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本事多强,只要你兴风作浪,绝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我们不要做亏心事,要像孙悟空一样正直,勇敢、不畏困难,才能乘风破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写《西游记》读后感3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书本中人物和故事内容。已经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唐僧四人一同去往西天取经;其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是唐僧三个的徒弟,唐僧也是在取经中途中收下他们三个的,三位徒弟原先都是大仙,都有长生不老之力,后来犯了天庭,才下凡帮唐僧取经的。除这四人之外,还有一匹唐僧的白马,其实,这马原先也是仙,取经之路途遇到了他,孙悟空与“白龙马”斗战,打了七八十回他们还没分出胜负,最后,在观音求救,才让小白龙变成一匹马,背着唐僧一路西行。在这个故事最后,四人到达西天大雷音寺,取得难得的真经。

我读了这本书后,觉得孙悟空十分厉害。一只猴子,既可以下水取东海龙王的宝贝,也敢去阎王那儿,在生死薄上删去猴子的全部名字,还上天大闹天宫,和十万千兵千将打,并护送着唐僧打尽一路上的.妖魔鬼怪……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孙悟空从来没有退缩过,排除万难,一直向前,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坚持战胜了一切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个磨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觉得自愧不如。记得小时候,我与父母一同登山观景,我兴奋极了,信誓旦旦说一定要爬上山顶。好不容易爬了一小时,我觉得汗流浃背,衣服黏黏的粘在身上很不舒服,四肢发软,望了望山顶,我干脆坐在了不远处的亭子里耍赖打起了退堂鼓,死活都不愿上去了。后来,听父母说,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就像身处在人间仙境中一般。我凭什么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了如此之美的人间仙境,这就等于我放弃了之前所挥洒的汗水,做了一个懦弱的人!山顶只与我近在咫尺,可终究我还是错过了!我应该再坚强一些,就如同故事中的四人一样,不要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执着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相信未来的一天,我也能够取得那传说中的真经!学习上也应该如此。有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张试卷,上面难题特别多,我们要在下课挤时间完成,一日内提交,不准抄……接着一大部分人都放弃了,剩下一部分人,都学着孙悟空的精神,坚持不懈,不畏困难,每题都试着去做……最后,取得优异的好成绩。

其实,人生没有一事难求,只要你有追求,像孙悟空一样不畏困难,就能成功,变得更智慧,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写《西游记》读后感4

我想《西游记》这本书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一向不爱看书的我,却也被其中的情节吸引住了,文中离奇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三打白骨精,保护师傅,为民除害,却被师傅误会为滥杀无辜,我很是为他感到不平;他偷吃人参果固然不对,但是当他得知人参果树的稀有和珍贵的时候,不远万里去寻求医树的.药方时所表现出的知错就改,诚心悔过的精神以及他做人的诚实也是值得学习的,他不贪图富贵,不贪爱美女,并且十分忠心,在师傅让他离开的时候,看到他忍受着紧箍咒的折磨,前叩后拜,恳请师傅将他留下时,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明知道一路上是荆棘坎坷。危难重重,但是他却忠于唐僧,不愿离去;在天庭上他对玉帝的错误敢直言不畏,决不趋炎附势。他的坚强、勇敢、刚毅、乐观,在妖魔面前毫无惧色,在具有强大势力的天庭上也不畏强权,有胆有识的人格魅力以及他那超出凡人的语言和动作的超酷形象,让我佩服。

书中还有一位贪吃懒惰、好进谗言,性格憨厚单纯、勇敢战斗,可是遇到困难却又退缩的猪八戒,作者嘲讽的描写了他的缺点,但同时也肯定了他的优点,使这个戏剧性的人物在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认为,他更多的是为了衬托出悟空的优点。

沙和尚心地善良,不爱惹事,默默无闻,老实忠心的保护师傅,同时也十分敬重二位师兄和师傅,为他们牵马拿行礼。

唐僧虽说一心向佛,待人友善,是个真真实实的大好人,但他却分不清善恶,总是误会一心保护他的孙悟空,所以我并不是很喜欢他。

想想悟空曾经大闹天宫,被神通广大的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我又想想曾经的我,对父母“呼风唤雨”,张口一个“爸爸给我背书包”,闭口一个“妈妈教我做作业”,仿佛父母为我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心中毫无感恩之情,果然十分相像,难怪小时候父母经常说我是孙悟空。

生气对大家来说也是太寻常不过的事了,但如果我们也能如孙悟空一样做到宽容大度,那社会也会和谐,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去就是十四年,十四年春夏秋冬,无数个包容理解,一次次的宽容大量,没回到让我心生敬意和感动。

看完这本书,我爱上了它,爱它精妙的语言,迷人的细节,还有多姿的神话色彩,它为我的课余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也教给了我要勇往直前、克服困难、不移不懈、善待他人······使我受益匪浅!

《写《西游记》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