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1摘要:Stem是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于一体的综合教育。美国Stem教育实施以来,为全球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我国的Stem教育正处于发展时期,一线教师不断的尝试应用Stem教育理念,并对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Stem教育;学科融合;科学
Stem在现在小学教育界很流行,它是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和传统的课堂相比,stem更多的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是一位一线科学教师,经常接触stem教育理念的学习,也深知创新和实践对科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想通过曾经做过的项目学习以及实践课例,来分享下stem给我的一些启示。
启示一:从生活中来
掌握学科知识并非stem项目学习的最终目标,体验、经历教材内容以外的知识,并让学生对生活事物有更丰富的经验认知,才是stem的重要目标之一。在stem教育里通常会提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将问题镶嵌在生活情境中,在笔者和学习者共同合作完成的项目研究过程中,stem学习是以项目为基础,通过学生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进行扶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再设计,最终完善作品设计的一个过程。作品的设计是整个项目学习贯穿的主线和驱动力,并且学生还要进行设计、实验、观察、修改、讨论、整理数据等学习活动。在此期间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初次在教学中尝试stem教育时,课题是学生所提出的,也是学生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确定学习项目的课题:《比较物体的轻重》,这个课题充分体现了孩子对生活中事物所充满的求知欲,这远远比给他们题目所能产生的求知欲强得多。从生活中选择课题更有利于学生小学科学的探究学习。这就是从儿童适应社会的角度为抓手选择典型项目进行结构化合理性的设计,让学习者自主的完成项目,习得蕴含在项目之中的多个学科知识与技能。在校园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校的花园、草地、科学室,甚至是路边的花坛的布置,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学到了一些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培养了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花园中树立一个展牌,展牌上可以是介绍花草树木的小知识、养殖小窍门、保护植物的宣传语,甚至还可以是一些与此有关的小漫画。这样,每一次在校园中不经意的一瞥,就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熏陶。丰富有趣的校园和教室科学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全面素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启示二:学科融合
stem其实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首字母缩写,很显然学科整合,将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之间的连接点整合起来,将多个学科的课程整合方式实则就是强调实际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实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stem教育理念将各学科整合在生活实际问题中,在设计、实验、完善过程中的分析将会至关重要。基于在《比较物体的轻重》的项目研究中,学生以小团体的形式自由组合,每个小团队选定一个研究小点开展,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手就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那就首先需要认识什么是轻重,并且要了解什么方式可以准确得出物体的轻重。他们立即想到要通过互联网学习,那就给他们提供平板电脑。他们搜集了相关知识,发现天平就可以比手更加准确且简单的知道谁轻谁重。于是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天平。在此期间进行分工合作,一组进行天平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知识搜索,另一组寻找天平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反复的设计,对比资料,改进,最终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制定实验计划,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最终解决了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搭支架》一课,书中要求学生采用塑料吸管、大头针、线等搭建支架,用吸管做材料在连接时,学生可通过多种方法连接吸管,选择嵌入式,接口易发生滑落。选择绳子绑,耗时较长且麻烦;由于吸管较脆弱,容易破损,造成重复操作,不仅大大降低了搭建的速度,积少成多,也是一笔较大的消耗。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几何教学用具,该教具由塑料小棒,球形连接器组成。几何教学用具用一个球作为接口,球的表面有很多孔,只要把小棒插入对应位置的孔中即可,灵活方便。学科间的融合,大大提高了科学实验的效率,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发现原来学科之间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就会有新的突破。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启示三:成果展示
stem教学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性的评价不同,更侧重于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结局问题的渴望感。例如stem可以通过制定更加细化的评价标准,师生小组进行评价,如评价小组合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等。相对传统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现今科学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但往往会忽视成果。stem教育理念强调对于一个项目成果的展示与运用,仅仅理解一个科学概念并不够,而是要通过设计、实验等一系列活动,真正的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甚至制作一个产品。这一理念其实对我们小学科学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所以笔者认为,stem教育给我在小学教育中带来的启示有以下三点: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要将学科概念整合运用,要强调成果展示的重要性。通过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索,我发现了stem的魅力,对自己的科学课堂的教学进行反思与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stem教育如何完美地融入科学课堂中,仍需要不断研究与实践。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2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基本载体。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当中,由于小学生存在年龄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在认知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无疑会使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当中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点。因此,不断探讨分析不同学段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特点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探究的概述
从本义上来看,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在探究自然界科学规律的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活动。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科学探究的含义还存在着许多不 ……此处隐藏28896个字……>
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体现出合理性、优势互补性和自由性。首先,小组内的人数要合理,每组由4-6人组成。其次,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差异进行分组,尽可能实现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再次,小组成员可以按照每次的活动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便给小组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有规范的规则
要想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学科学教师就要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利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组内人员分工要合理,人员职责要明确。要想顺利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分组后,每个小组内都应当有自己组内的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和一名汇报员。组长主要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组织好组内成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一般由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来担当。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主要负责归纳和总结组内合作学习情况,并在全班交流活动中进行汇报,一般由小组成员推荐。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交流需要有序而自然的合作规则。教师要对各小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并且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各项任务进行及时指导和培训,力求各小组成员既能够立足本职,又能够积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发挥出其自身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开展。而要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优势,就要使得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能够有序地开展和进行,所以,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合作规则进行讨论和制定,力求合作规则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理,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并且遵守。通过多次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将经由自己参与制定的学习规则当成一种束缚和负担,而是更加乐于执行和遵守,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相反,学生会把这些贴近自己心理的规则当成一种乐趣,执行起来很自然,即使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良好的交流规则。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不善言谈,更羞于表达,对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交流习惯,使学生学会表达,使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个人想法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得以改善。教师要了解学生不善言谈的原因,并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方法打消学生关于主动表达的种种顾虑,并且鼓励学生多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学生有了良好的表达习惯以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合作学习的交流规则,在更好提升学生良好表达习惯的同时,促进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
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评价更多地关注于学生个体,而忽视小组与集体,也不注重学习过程和方式方法的评价;其次,评价更多地关注科学知识,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极其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即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还包括情感体验、价值观培养等,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侧重点,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15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 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需要将蜡烛油涂在铁片上做学具,请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教学准备。第二天收到的铁片大多数与我的一样—蜡油滴得斑斑点点,薄厚不匀。既不美观又很浪费! 突然我看到一张铁片上的蜡油整齐美观,就像一笔一笔刷上去的一样,这时问:“这是谁加工的?我一看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课堂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绍道: 先和家长一起用蜡油滴,但是总不能做到薄层均匀,家长帮着出了个主意,即滴满蜡油后,将铁片放在燃气灶上烤一烤,待蜡油化开再将铁片摇一摇,这时蜡油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我好好地表扬她一番,并请她代我向家长致谢。从那儿以后,每节课都非常认真积极参与活动。这样一件小事激活了她对科学课越来越有兴趣。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 只有当它感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他(她)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