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3-05-25 23:05:57 读后感
【荐】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荐】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平凡的世界》,是我阅读长篇小说的引领者,也是我唯一坚持下来看了不下三遍的书,厚厚的书饱含了太多平凡的劳动人民的艰辛,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为这大千世界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不平凡,这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在《平凡的世界》中,大哥孙少安的一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少时因家境贫穷,于是决定放弃上中学,他的学生时代永远地止步于那张“全县第三名”的录取通知书,在之后的日子,他作为家中的重要劳动力,整天一个人扎在田里埋头苦干,起早贪黑,相比其他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孙少安可要更艰辛得多,一个刚放弃了学业就要拼死拼活,却只能为这个“无底洞”投进几个微不足道的工分,然而他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只求那些赚来的少得可怜的工分可以养活一家人。理所应当,他以自己的勤劳、精明强悍,以及他那可怕的吃苦精神,博得了全村人的好评,还成为了一队的“领头羊”。由于不知如何回复“青梅竹马”——润叶的心意,又遭到了家中的姐夫王满银被拉去劳教的打击,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应贺凤英的邀,去她的山西娘家找“不要彩礼”的媳妇,并在春节与一见钟情的秀莲结婚。在临近秋收的时节,老同学刘根民给他介绍了盈利高的拉砖工作,经过几番周折之后,少安把赚来的钱开办了一个砖窑,在经历了破产、分家、凿土窑、重建事业、重获大业的他,最终赢得了富足的生活,也同时拥有了幸福美满而又和睦的家庭。孙少安这个平凡的穷小子,用自己的努力与毅力,在人生的道路上越战越勇,获得了不平凡。

我认为书中的主角孙少平和他的大哥孙少安一样,同样不平凡。这个在学校里只能吃“非洲”票,连丙菜都买不起的少年,是真的称得上“贫困潦倒”,让人觉得他是个平凡人。在好友金波为他打抱不平,和他商量着要揍班长顾养民时,他镇定自若,冷静地分析这件事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奋力地阻止金波那么做。虽然最后没有阻止成功,但是,他那顾全大局,被残酷的现实磨炼得通晓事理的样子,着实令人敬佩。当班级里的跛女子侯玉英在洪水边将要被淹没时,孙少平从安全的地方冲到河边,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游到了对岸,将侯玉英救下。要知道,孙少平这是救了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他为了救下处于危险状态的人,挺身而出,不由得为他舍己为人的精神点赞。难道他的精神世界是平凡的吗?

孙少平的恋人田晓霞出身于当官的家庭,家庭条件富裕,但并不傲娇,只是热情大方地待人。孙少平是在见多识广的田晓霞的推荐下,才开始阅读一些关于政治的书籍,还有外国的电讯稿《参考消息》,并且养成了每日看报的好习惯。当田晓霞在表明心意时,他心花怒放,此时此刻,是田晓霞给予了他幸福和力量!但每每心绪回到现实中时,心就凉了大半截:是啊,出身如此悬殊的他们,怎么可能会在一起!当噩耗传来,身为记者的田晓霞,为救洪水中的小女孩,不幸遇难时,他十分难过,独自一人赴约,这是何等的悲伤。田晓霞的举动真正地把“舍己为人”这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最终,少平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孙少平是平凡的,但他的思想以及精神是非凡的!

少平的妹妹孙兰香,这个从小就十分乖巧懂事的女子,在世事的磨炼下,在家庭贫穷的激励下,在家人的期望下,成功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真的是平凡的地方,不一定会出平凡的人啊!

现在的我,是一个并不富有的平凡人,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读书好”,我认识到应该要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富有。我要做的,就是“好读书,读好书”。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创造未来!

现在的世界,非凡的人已经有很多,但是,又有多少非凡的人的过去,是平凡的呢。他们变成非凡,是凭什么打拼出来自己的非凡人生。有人会问,是金钱?是时间?是青春?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应该是努力,是坚持,更是读懂“不平凡”这三个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扛鼎之作,描写了从1975年到1985年的时间里,黄土高原的城乡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1991年曾获矛盾文学奖。我在1992年读过这部作品,当时即被作品中人物的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二十多年过去了,伴着岁月的脚步,亲历了改革发展的进程,目睹了人们生活的变化,如今重读这部作品,心中涌起许多新的感想。

作品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成长道路为主线,以双水村的变化和外界世界的变迁为着眼点,描绘了一幅宏大的社会图景,展现了平凡的世界中,人们不平凡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引发人们思考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开篇是衣着破旧的少平在高中食堂打饭的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贫穷清瘦又有些敏感自卑的的形象,不禁让人感到怜惜。随着笔墨的铺开,我们看到,在书籍的精神食粮的滋养下,这个17岁的少年逐渐地成长成熟,这个年轻的生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追求,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少安做为双水村一队的队长,平时带领村民春播、夏耘、秋收,同时承受着沉重的生活负担。

在那个年代,贫穷是生活的常态,人们的全部时间和力气只能用在土地上,以每日上山出工的公分做为劳动的酬劳,并用工分在年底换回一年的口粮,这口粮甚至可能不够吃。没有其它的经济收入,生活怎能不贫穷。1978年惊蛰的春雷,唤醒了乡村的土地,生产责任制解放了禁锢在土地上的农民。人们耕种完自家的土地,余力和闲暇时间可以发展副业。一些生活中的能人纷纷各展所长,发掘智慧让生活好起来。少安先是给在建的中学工地拉砖,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后来筹资建起了烧砖窑。经历了人生的跌倒与爬起,创业的艰难和曲折,最终成了农民企业家,过上了让村民羡慕的日子。为回馈村民,他出资捐建了村里的小学,这跟过去自父辈几十年的贫穷比起来,真可谓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比哥哥在家乡土地上的勤劳致富,少平希望到更广阔的世界去。高中毕业在村里当了两年教师,又在土地上耕作一阵子后,他毅然背起行囊到黄原闯世界。

书籍始终是他的的精神食粮,即使在辛苦的揽工生活里,他也没有放弃。书籍开阔了他的眼界,提升了他的精神世界,使他的思想和见解与众不同。在中学时期,书籍就使他的青春绽放了光彩,赢得了同学的好感和敬佩。在人生道路上,他开阔的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为他赢得珍贵的爱情。他的正直不屈,让他收获了友谊和善意的回报,使他有机会成为铜城大牙湾煤矿的工人。在那里,他用双手创造生活,用劳动创造财富,并赢得工友的尊敬。后来少平在工作中,因舍己救人而致面部受伤,并在伤愈后回到煤矿。作品在此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思索。

精神力量

作品展现的生活现实是严酷的,却让人感受到有一种蓬勃的力量在生长,这力量是青春的激情与梦想。 ……此处隐藏17489个字……集,每天晚上躺到床上都要哭一场,因为太感人了。

我跟孙少安、孙少平不太一样的就是我的家庭出身太不好。孙少安、孙少平是贫农出身,我们家是地主出身,我爸爸被划成了右派,回到农村去了。所以小时候我们的处境比孙少安、孙少平的处境要困难得多。

我小时候,1970年代初,西北发生了一次旱灾。我们吃的是救济粮,救济粮不是粮食,是红薯片。我有两个妹妹,脸上都是脏脏的,最后我爸妈做了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为了让两个妹妹能够活下去,一定要送给别人家,在我们家就会饿死。

我的大妹妹送出去以后我妈妈每天晚上做噩梦。我12岁时就把这个妹妹背回来了,在高中毕业以后我们又把小妹妹要回来了。

我父母亲对我的影响完全不一样。我妈妈尽管瘫痪了,可是和她接触过的人都成了她的好朋友。我记得,她病危的时候把她送到医院去,住了一段时间出来所有病房的人都成为她的好朋友了,她有这样一种魅力。我爸爸就是一个很坚强很乐观的人,我的乐观是我爸爸给我的。

我的梦想就是从我们这个山沟里面出去。人的心中有另外一个世界的话,心里面就有一种力量,就会向往它。

我原来一直顺着这个思路往前走,从山沟里面出来,宝鸡、陕西,结果一直走到了北京。到了北京我觉得我的梦想可能还是地理环境的梦想,所以要出去,到英国也好、美国也好,就是要出去。

最后我才发现,人真正的梦想是精神世界的,这样心里才会踏实。

我第一遍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里面一段话对我触动特别大。就是田晓霞和孙少平两人毕业了,田晓霞要送孙少平回去时说:你不要回去以后变成一个老农民了,我每个星期给你寄《参考消息》,除了关心村子里面的事情还要关心更大的事情。

我跟孙少安、孙少平的经历有好多是一样的,包括我上学的学校也是在一个半山腰上面。电视剧出来的都是砖房,而且砖房很漂亮,这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想象的房子全都是土坯房。孙少安最后创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呢?是建砖厂,我就按照孙少安的指引,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建砖厂。

第一个砖厂建在海南岛文昌,这个砖厂办了半年时间倒闭了。我就办第二个砖厂,第二个砖厂办的时间比较长,在海口市秀英区。办了这个砖厂,算是赚了第一笔钱,然后就开始做房地产。

我有时候看《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因为没有饭吃,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好像压着快要趴下去了,实际上真正把他们压着快要趴下去的态度,就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态度,只要具备了这个态度你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因为周围的力量都会帮助你们的。

我大概在7年前又读了一遍《平凡的世界》,读完之后我就觉得心里面还有一些不快乐的地方。我就拿着手机一个一个看,看到几个人的名字我觉得心里不高兴,最后一想这些都是借了我的钱不还的人。

我就想,如果是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他们碰到这样的事情:你都这样有钱了,还因为同学或者乡亲们借了你的钱耿耿于怀?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我就把这些人的名字和欠了我多少钱写下来,少的是3万块钱,最多的是750万,然后我点了一支蜡烛坐着想了想,把这个纸烧了。

我说从此以后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欠我的钱了。这样一种力量,就是《平凡的世界》给我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倾注了后半生心血的顶峰之作,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作者经过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长年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由于生活长期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服了百余副汤药,身体才略有恢复,但他仍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

作家的生活大多都是比较清苦的,像曹雪芹幼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到创作《红楼梦》时生活也是相当的窘迫。

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

书中孙家兄弟俩齐头并进又相互映衬,其兄孙少安13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后办砖厂起家致富;其弟孙少平求学、教书,后出外打工、挖煤。通过他们两条人生道路的曲折延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际遇和孙少平外出谋生的艰难。

小说是以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为核心的二元对立世界,在这基础的核心对立之下,衍生了诸多二元对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进——落后、浪漫——淳朴、复杂——纯洁、高贵——卑微、自信——自卑,等等。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识地排列起来,并通过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事件清晰地并置在一起,‘构成了矛盾的、不可调和的两极’。这显然作者精心结构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征,后者是乡村的隐喻。

作者以客观的笔触去书写乡村、描写都市,在路遥笔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对立,而且是文化空间的对立,城市是在与乡村的对比中存在的,而乡村也在城市的阴影中展开。毫无疑问,乡村空间指向的是历史和记忆,城市空间肯定指向的是未来,城市是进城乡下人的欲望对象,也是乡下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路遥本人其实也是有城市情结的,从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象《人生》中的高加林从高中毕业后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父兄一直支持他好好读书,在家人眼里也是让其离开土地,创出另一条路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没有错的。

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同。不要说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等,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极人物,如乡土哲学家——书记田福堂,游手好闲的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甚至傻人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人间美好亲情的描写,其中最典型的有孙玉厚的勤劳朴素、忍辱负重,他的儿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等,还描写了人间美好的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乡邻之情等情感。另外作品中的爱情写得很美,被赋予无比美好的内涵和想象空间。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在杜梨树下近乎柏拉图式的恋爱,就写得很纯美,让人为之感动。但象青梅竹马的孙少安、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都没有能出双入对,也让读者有点意犹未尽。

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这部作品中的正能量的东西很多很多,这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极其匮乏而精神却相当充盈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现在,对众多热血青年都是有相当好的积极意义的。对于现在没有见过人民公社,没有见过生产大队,没有用过粮票、肉票、布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只听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八零后九零后来说,看看路遥的这部巨著,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荐】平凡的世界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