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后感

时间:2023-06-18 00:01:21 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3篇

《青铜葵花》读后感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铜葵花》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青铜葵花》读后感1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是一部充满力量感的作品,这种力量感一方面来自于小说中叙述的那种似乎陌生其实并不遥远的苦难生活,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在这一生活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纯美与大爱。苦难是对人的灵魂的洗濯,经过洗濯之后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爱与美的圣洁光辉,这正是这部小说的力量之源。

也许在现在的孩子眼里,小说中展现出的世界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五七干校”,他们没见过大河、草垛、芦苇丛、茅草屋,他们也不能理解什么是贫困、灾害和饥荒。所以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不时地感到疑惑: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吗?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现在的很多孩子已经不能理解“苦难”这两个字的含义了,他们也不习惯在小说中看到“苦难”的影子。他们要的是轻松和刺激,是休闲和娱乐;他们喜欢的是漫无边际的玄幻,是重重迷雾的推理。可是,苦难是有力量的,它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直抵人心灵深处的力量。在这种力量之下,人的灵魂会受到震动,人的大脑会试图思考,人的心灵会爆发出一种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异样的感觉。即使这苦难似乎离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但它仍然是有力量的。现在的孩子应该来了解这曾经真实发生在他们父辈身上的苦难历程,他们应该了解别样的生活与人生,并从中感受到一些对他们自己的人生有用的东西。

正如作者所说,“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在这部小说里,属于那个时代的苦难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批的“城里人”由于莫名的原因而背井离乡,无数个像“大麦地”一样的村庄在极度贫瘠的生活里挣扎,还有那不期而至的水灾和蝗灾,以及随之而来的可怕的饥荒……在那些贫困荒芜的岁月里,艰难的生活像一把锤子,一下一下敲打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灵,需要有怎样健壮的身躯和坚强的心灵,才能够对抗这巨大的力量?作者不仅仅是单纯地写苦难,他更想表现的是人们在苦难的重压之下所散发出来的人性*之美。所以,在作者的笔下,苦难总是与希望、善良、美好相伴而行的,苦难得到了一种诗意的、抒情的、唯美的表达。

如果说贫瘠的物质生活是苦难的一种表现方式,那么在这种极度匮乏中创造出“美”,就是对苦难的最好的超越。青铜一家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全家齐心协力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这种用混合着芦花的稻草编成的鞋子,不仅结实、暖和,还具有一种超出了实用价值的、说不出的美感。家里晚上不舍得点油灯,青铜就去芦苇丛里捉了很多又大又亮的萤火虫,把它们装在含苞欲放的南瓜花里,做成了一盏盏“花灯”,照亮了家人惊喜的笑容。葵花要上台演出,所有的人都觉得她如果带一条项链会更好看,于是青铜用冰凌为她做了一条项链,每一颗冰珠上串绳子的小孔都是他用芦管慢慢吹出来的。这串冰项链在灯光下散发出堪比钻石的璀璨光芒,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丽,打动了所有的人。作者就是在这样一些细节的营造中,为粗砺的生活披上了“美”的纱衣,从而成功地完成了对苦难的超越。

苦难的最高程度的表现就是“死亡”,而在作者笔下,死亡同样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气息。葵花的爸爸是个雕塑家,他一生最为之骄傲的作品就是用青铜塑成的葵花,它和女儿一样,是爸爸最为珍爱的宝贝。在一个葵花盛开的季节,葵花的爸爸听到了神秘的呼唤,他悄悄来到那片美丽非凡的葵花田,画下了他这一生所见过的最美的葵花,同时也是他最后的作品。当葵花的爸爸乘坐的小船在旋风中覆没的那一刻,他看到了漫天飞舞的葵花……这里的死亡是沉静而高贵的,作为一个热爱艺术的人,他的一生都与自己最伟大的作品联系在一起,或者可以说,他用生命诠释了自己深爱的作品。死亡是一种不可超越的宿命,但有时候当人的肉体消失时,他的精神却更加鲜活地存在着。葵花爸爸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人们宁愿相信他是迷失在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中……

除了对苦难生活的诗意展现,这部小说更为成功的地方在于,塑造出了极为鲜活、富有人性*之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青铜”,简直令人过目不忘,回味良久。青铜是个哑孩,他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声音,却拥有了更为敏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他不能说话,却可以用心灵和世界交流。他是自然之子,聪颖灵巧,善良纯真,坚忍耐劳,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虽然他日复一日地在失语的世界里独自挣扎,内心充满痛苦,但他对自然万物、对亲人却充满了无限的爱恋与温情。他从不怨恨,也不气馁,而是永远默默地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正是由于有了青铜的呵护,失去亲人、一无所有的葵花才能重新成为一个幸福的孩子。

青铜与葵花两个人之间似乎有种神奇的缘分,从他们俩在大河上不期而遇之时,就注定了这段超乎血缘的兄妹真情。在青铜的坚持之下,一贫如洗的青铜家收养了葵花,从此,青铜就用自己全部的爱来呵护葵花,呵护这个从天而降的妹妹。他带葵花熟悉大麦地的生活,他理解葵花思念爸爸的心情,他保护葵花不受别人的欺负,他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他给葵花做了照明的萤火虫花灯,他给葵花戴上最美的冰项链,他让葵花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马戏,他一夜夜在寒冷的码头上等待葵花的归来……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这个妹妹,所以当葵花无奈地离开之后,青铜的生活变得苍白了,从此他日复一日地坐在大草垛上,苦苦等待葵花的归来。在亦真亦幻之间,他看到了葵花,汹涌而出的思念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闸门,青铜终于找回了失去的声音……小说就是运用这种有些魔幻的手法,充分展现了心灵的力量。

与青铜相比,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在性*格上更加单纯,也更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与美感。奶奶是大麦地最受尊敬的老人,她永远那样洁净、那样安详。岁月带给她满头的银发与枯瘦的身体,也让她拥有了超越尘世的悲悯情怀。奶奶具有超越一般人的敏锐感受力,她深刻地了解失语的青铜内心的痛苦,尽力用自己的爱来抚慰青铜受伤的心灵。奶奶对失去所有亲人的葵花视同己出,为了让葵花能够幸福地生活,她与全家人一起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奶奶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这个家,为了盖茅草屋,她当掉了陪伴自己一辈子的耳环;为了度过饥荒的年月,她用金戒指换回了一小袋米;而为了让心爱的孙子孙女能穿上新棉衣,她不顾年老体衰去摘棉花,终于累倒在棉花田里,从此一病不起……奶奶的死虽然不像葵花的爸爸那样神奇而绚烂,却自有一种圣洁的静美之感。她像一盏油灯,一生都在为别人燃绕心中无私的爱,虽然最后油尽灯枯,但那微弱却温暖的灯光,却一直陪伴着所爱的人。

这部小说中充满了极为丰富、极为动人的细节,这些细节让整部作品显得血肉丰满,气韵生动。当青铜与嘎鱼两家为了收养葵花产生争执时,大家决定让孩子自己选择,于是,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葵花走向了嘎鱼一家,在那一刻,青铜的失望与嘎鱼的得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葵花将嘎鱼妈妈先前给她的两个鸭蛋送还之后,坚决地回到 ……此处隐藏5851个字……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人的痛苦,痛苦决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作品里把那个时代的苦难展示给读者,很多“城里人”因为一些莫名的原因背井离乡,很多像“大麦地”一样的村庄挣扎在贫穷的生活里,另外还有那些自然灾害,例如:水灾、蝗灾、饥荒等等,在这样的生活里,苦难像一把锤子,敲打着那个时代的人。

2. 体会大美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

在曹文轩笔下,虽然有大苦难,但是苦难总是伴随着希望、善良与美好,这也是作品纯美的一种体现。

贫穷的生活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写到的苦难,其实这其中伴随着的“美”,便是对苦难的一种超越,例如:乡村男孩青铜一家人为了生活,团结合作努力编织一百零一双芦花鞋,这种鞋子不仅实用保暖,还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晚上的时候,青铜家不舍得点煤油灯,这个小男孩便到芦苇丛里捉一些萤火虫来照明。女孩葵花上台表演时,大家都觉得要是有一条项链带上就好了,这时青铜便用冰凌为她做了一条。文章中像这样在困难当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大美还有很多,这样的“美”最是打动人心。

3. 感悟至爱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这部纯美小说围绕青铜和葵花两个孩子的命运展开,故事整体基调是写苦难,但是在苦难面前处处体现出“爱”,有奶奶对家人的爱,有青铜对葵花的爱,也有葵花对家人的爱等等。

例如:奶奶为了给孩子们做棉衣,生了一场病,后来因此丢了自己的性命;由于家里条件只能让一个孩子读书,青铜主动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让葵花去读书;为了给奶奶治病,葵花擅作主张去江南采银杏叶赚钱;葵花不愿回城市而躲起来……

读后感

大部分儿童文学都是让人感受童真童趣,有趣但不深刻,而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朴实、几乎没有半点的色彩渲染,但它足以让我泪流满面、回味无穷。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第一次读到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字纯净得似一滴露珠,晶莹而剔透。然而就在这种晶莹中又分明折射出一种凄凄的忧伤。那种于纯美中透出的痛苦紧紧抓住人心,而那份于痛苦中流露的美则显得更加深厚,读着这样的文字,不知不觉中便恍然走进了青铜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的我们,也许已经失去了于痛苦中感受美的机会,《青铜葵花》无疑是给我们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个世界,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它让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苦难,而苦难中也含着更动人的美。虽然青铜一家过得很清贫,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他们的生活跟我们比起来,真是差太远了。不像我们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但我们有些人还在嫌这嫌那,吃饭要挑,穿衣要挑,整天觉得父母欠他们似的,自已苦得不得了。与青铜葵花比比,我们不觉得惭愧吗?

青铜为了葵花登台演出精心制作了一串冰项链,并亲手挂在葵花的脖子上,让所有的人感动不已。在大雪纷飞的寒冬,青铜到油麻镇去卖芦花鞋,为了多卖点钱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他竟然把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也卖了,赤脚踏着积雪走回了家,而今天的我们棉鞋就有几双,哪能忍受如此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这样的痛苦经历我们生活在糖水里的孩子是无法用心体会的。身边的同学常为作业多而叫苦连天……难道这比得上青铜葵花他们所遭遇的苦吗?

青铜的奶奶生病,葵花为了给出奶奶攒钱看病,小小年纪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采摘银杏,虽然只挣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够给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让人感动。而我平时一元两元地花钱一点不心疼,要知道这钱可都是父母辛苦劳动的报酬,乱花钱就是对他们的劳动的不尊重。在我家父母为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很少给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知道享受,却不知回报!

看了《青铜葵花》,我改变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总是抱怨这儿、抱怨那儿的,可是,自从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还有比我还不幸的人,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好日子!亲情,友情,眼泪,微笑,这是上帝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只要珍惜,你的幸福生活会永远不离开你,一直陪伴着你,守护着你!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痛苦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一个人的人生路是平平稳稳的,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坎坷。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只能毫无风度地叫苦连天,我们只能手足无措,不堪一击。有些苦难,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苦难结伴而行。就像美丽的宝石必经熔岩的冶炼与物质的爆炸一样。虽然它们的生活很贫苦,但它们乐观向上,克服困难的精神,让人感觉他们似乎生活得很快乐,那是精神上的美。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青铜家遇到了许多苦难,但苦难中参杂美。假如我们忽视了苦难的必然性,忽视了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忽视我们在面对苦难的风度,忽视了我们对苦难的哲理性的理解,那么,

青铜一家经历了多少风雨,他们从来没有半点怨言,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理解,爱的气氛紧紧地包围着他们。葵花并不是他们的亲人,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温情让我感动。看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的泪水泉涌而出。葵花要到城市去了,青铜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不会说话的青铜无意中大声喊了一声:“葵花——”。

作者说,《青铜葵花》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我觉得人的一生可能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快乐。罗曼。罗兰说过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有何尝不值得赞颂!

通过看这本书我觉得青铜一家人是那么的纯朴、善良,充满爱心。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像青铜一家人那样关心别人,那么这个世界该会多么美好呀!人不能只顾自己,只注重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献爱心的精神,这比什么都重要。拥有了爱心,就算日子过得再苦再累,心里也是充实的、幸福的。

《《青铜葵花》读后感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