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
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1
在这个假期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大肆屠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大屠杀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选择了躲藏,他们与几个邻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楼,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警察来访的恐惧,有生日到来的欢乐,有小偷的绝望,还有安妮恋爱的兴奋……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乐观,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天真、可爱、活泼、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责备后,仍未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活下来的希望。
安妮也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长了许多。但,不幸的是,他们最后无奈还是被送往了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还。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
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德国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2
最柔软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刚烈的也是人性。——题记
无需忘记的身影,从没停止的向前,也是有微笑去点缀生命的快乐,再将它们贮藏成最幸福的菊花……
无需是二战中的神话——安妮。弗兰克
人们也许忘不了,希特勒向犹太人兴起血光四溅的屠刀。疯狂的杀虐人间的生灵。
也许,只有在那个隐密的小房子里,安妮才能得到足够的心里安慰。望着,听着,看着,到处的一切切早已经面幕全失。而侧耳倾听的只有那轰响的机翼引擎。
她也渴望着青春,渴望着青春的潋滟,放出夺目的光彩。她用日记记录下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播种对和平的希望。
她的个性即风格,像每片叶子,展示着生存的锋芒与美艳。
她甚至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公,正如人性的堕落,常常从无视公理开始,社会的尊严,常常因权力滥用萎缩。
《安妮日记》是体现当时犹太少女安妮的成长经历,日记中透露出一种早熟的才能,有一种勾魂摄魄的感染力。从日记中我们了解这个女孩过早结束而又不寻常的人生,对所处的那个孕育却吞噬了她的时代以及那个给她欢笑和痛苦的世界。
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3
这些天我终于读完了《安妮日记》。我被安妮写的日记震惊了,我无法想象战争带来的`痛苦。两年多来,由于战争的缘故,这个富裕舒适的家庭与范丹夫妇、他们的儿子彼得和杜塞尔医生一起,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他们感到恐惧和颤抖,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还遭受着恐惧、饥饿和疾病的折磨,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你可以在家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例如玩电脑、看电视、画画等。在学校,你也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例如阅读、跳绳、踢毽子等。周末还可以邀请朋友滑冰、看电影、打羽毛球等。
但是我们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玩,有时候做多几道题目就怨声怨气,这是多么不应该的啊。在《安妮日记》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从寒冷的家中跑到被风雨侵袭的街道,跑到没有火的潮湿教室,饿着肚子啃胡萝卜的画面。
书中,描写了孩子们向街上的人乞讨一块面包的画面,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幕。想想这些孩子,看看我们自己,真是太羞愧了。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饭做得不好吃,就是嫌爸爸炒的菜不合胃口,挑三拣四。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和幸福。
《安妮日记》让我反思自己,学会思考,它就像一盏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
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安妮的在荷兰被德国占领希特勒上台后大力补犹太人取消犹太人身份,那是犹太人被大批大批的装进牲口的大卡车里拉去了集中营,那里总受非人待遇,直到死亡。
本文作者安妮也是犹太人,他的家人以及朋友也都是犹太人,因此,安妮一家人到处逃亡,先是到爸爸的办公室,上面的密室中过着没有自由,只有恐惧和提心吊胆的生活,但没过多久,他们还是被纳粹人发现,并将他们带去集中营,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死亡,年仅15岁。散发着单纯和安静气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朴实的方式在我们面前解剖了战争,没有所谓的正义,也没有所谓的利益,更没有所谓的分歧,只有人生中深深的疯狂。在读《安妮日记》时,在大战的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在日记里,她诉说着她愤世嫉俗,在日记里,她控诉着人世间的痛苦与残酷,在日记里,她倾诉了那种剪不断的惆怅,在日记里,她谈到了外面一切与追求自由的青春和渴望。安妮没服输过,低过头,停过步,她在前进着。
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我对她的结局,感觉到万分悲伤,虽然这是历史事实,但是我还是不忍心看着一个小女孩被敌人残杀。
安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是那么勇敢,坚强,在危险面在危险面前不退缩。我认为:阅读,会让历史变得更有血有肉。
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5
计划每个月看两本书,先从简单点的开始。
大概花了一个多星期把《安妮日记》看完了,不过只是青少版的,浅显一些。因为年代的特殊,让普普通通的一本日记也赋予了时代的意义。
记得小时候在嫂子家里看到一本杂志上,有个贝塔斯曼书友会,每个月都会推荐好书。我最喜欢在那些书目里浏览,幻想着那些书拿在手里的感觉。其中就有一本是《安妮日记》。精装版的封面,看起来厚实的书页,都让我无限向往。时隔数年,小时候的愿望总算实现,只不过打了折,看的是薄薄的青少版,而非精装原版。
安妮是一个年仅15岁的小女生,她从13岁开始记录这本日记。那年犹太人受德国人的排挤,他们全家只能躲在一间阴暗的小阁楼里生活,一呆就是两年多。日记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记录的。读着她的日记,仿佛就能看见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残酷;有时读到她和皮特互相好感的那几篇时,竟觉得十分亲近,也许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事都是相似的吧。住在小阁楼的每个人的性格,都在她的日记中栩栩如生。
日记是一个值得人敞开心扉去倾诉的好朋友,安妮甚至还给它起了名字。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可以跟它倾诉,生活里的琐事也可以记载。到后来往回翻阅的时候,它的意义便超越了日记本身。
翻阅和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感觉。
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6
假期里,跟妈妈一起去书店买回了老师推荐的《安妮日记》,看完后,我心情十分沉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八个人为了躲避德国人的逮捕和屠杀,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一家公司大楼的一处密室,做了“隐匿者”。其中就有安妮一家。安妮是一个13岁的犹太少女,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可是,由于战争的爆发,她不得不生活在与外界隔离的小屋里,过着无聊、寂寞、充满恐惧的日子。这时安妮得到一个日记本,从此开始记日记。正是这个日记本陪伴安妮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从安妮的日记中,我感受到安妮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女孩。在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里,她还坚持、代数、历史等知识。从安妮的日记中,我感受到安妮是一个非常坚强、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她能在痛苦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容面对现实,不屈服于失败。从安妮的日记中,我还感受到安妮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精神上的充实来弥补肉体上饥饿,从不抱怨。从她的日记中,我看到了一个拥有超强、创作力的安妮,正像“译本前言”中说的“假如不是黑暗势力扼杀了这个弱小生命,今天,世界上可能会多了一位出色的作家。”
当我合上《安妮日记》这本书,我为安妮的悲惨命运而惋惜,我痛恨战争,痛恨侵略者。
亲爱的安妮,你已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