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教学反思
一天终于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日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日记》教学反思1
本单元写作是观察日记,要求围绕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本单元的的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都体现了连续细致的观察,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观察方法。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本次习作是在此要求上进一步提升的。
为了本次习作,从十一假期开始就着手准备,十一假期的作业就让学生在家水培大蒜,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分别从形状、颜色、形态几个方面来记录,为观察日记做准备。
当讲到习作时,同学们把自己的水培大蒜带到了学校,更加直观的观察。讲解习作格式、引导学生写出作文提纲,明确习作要求,要写出大蒜在观察中的变化。观察记录卡中没有明显变化或者重复的地方就删掉,不体现在习作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观察时看到大蒜不同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心情,无论是培育成功还是培育失败想必心情都是不同的。让他把这种心情写在观察日记中,这也是观察的一部分。
最后给学生梳理写作思路,观察日记的格式是先写日期再写正文,为了让别人清楚观察的过程也要交代必要的观察时间,最后用刚才、之前、然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把观察过程衔接起来,这样观察日记就形成了。
《日记》教学反思2
朗读本课,要重点领会作者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对日记的内容和写法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悟。先比较这两则日记有什么相同点?梦中情景有什么不同?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日记》教学反思3
本节课首先创设情境,运用“我说我所想”的形式,让“记者”采访“鲁滨孙”,小记者问:“鲁滨孙先生,你一人在荒岛的感受是什么?”“遇到了这么多困难,你是怎样想的?当时有没有想到死?”在同学的回答下,学生们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对鲁滨孙的克服困难,谋求生存的经历有所体会。
课堂上转换角色,创设师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给足了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渐形成。
本节课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特别多,尤其是针对“鲁滨孙是如何生存的”这一问题,学生争论得最激烈,既给学生上了一堂思想课,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口头表达能力,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虽然学生说得不深刻,根据我班学生的水平,我已经很知足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需要我们开拓,学生身上闪耀的智慧火花也令我备受鼓舞。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要想让我班学生积极交流,首先教师应创设一些和她们生活较近的情境,同时教师不要对谈话内容的深刻性进行要求,想什么说什么,不必精雕细刻。
《日记》教学反思4
《日记两则》一课生字较多,于是上课伊始,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齐读生字词,小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及记字方法。这样学生从个体自学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人。在小组合作中,我改变以往的做法,实行轮流坐庄,定期轮换小组组长,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亮亮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又推出“小组连坐”的管理方式,小组能否得到小标签,取决于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实行后效果不错,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学习合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虽然小组“树”上结出了合作“果”,但我认为合作不仅仅是课内的事,课外呢,下课铃响之后呢,是不是就没有合作。我想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做的。
《日记》教学反思5
昨天下午,我准备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日记两则》,我从“一年有多少天”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记日记的重要,从而进入今天的教学。接下来的流程就是学习字词,分析课文内容。课文教学我围绕这一主线进行,“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我不让妈妈买”,先分析后美读,最后以“妈妈是否小气”升华文章主题。计划很好,设想也不错,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了很多错,特别是读文的过程,很多学生读不出期的效果。看来这一点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下功夫。
老教师还给我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如在识字教学时应教会学生连字成词,连词成句。在学生读书时少齐读,换换花样,可以比赛读。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养成举手的习惯。
另外,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有点多,适当减少一点,也许会更从容。
《日记》教学反思6
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我设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地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地敏感。在第一则日记第一自然段中地“一定”一词是理解全篇的关键,作者对梦中的幸福感和对妈妈给自己买裙子的自信就是通过这个词表达的,后来小作者的失望和对妈妈没有给自己买白纱裙的埋怨也是由这个词铺垫和衬托的。可以说理解了“一定”一词在这里的作用,就理解了第一则日记小作者的心情。我在这一环节用了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作者做了个什么样的梦?她醒来后是怎样想的?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什么是“一定”。体会出作者非常自信的心情。尤其是后来,抓住“就是没有……”这一句式体会她在希望落空时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能较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的丰富内涵,对于增强语感有很大的作用。
《日记》教学反思7
《日记两则》一课生字较多,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小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及记字方法。这样学生从个体自学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人。在小组合作中,我改变以往的做法,实行轮流坐庄,定期轮换小组组长,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亮亮相,都能享受的喜悦。同时,我又推出“小组连坐”的管理方式,小组能否得到小标签,取决于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实行后效果不错,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学习合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虽然小组“”上结出了合作“果”,但我认为合作不仅仅是课内的事,课外呢,下课铃响之后呢,是不是就没有合作。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做的。
《日记》教学反思8
课文第四单元是让写观察日记,怎么引导学生写呢?学生一般会无话可说,有的观察得很不仔细,写起来也是寥寥几笔。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里养豆子和大蒜,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过两天写一篇观察日记。为了便于孩子观察大蒜的生长,我让学生带了两头大蒜,放到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观察。
星期一,学生们很兴奋,向我说着他们大蒜的成长。我读了几篇比较好的观察日记,让学生一起观察教室里的大蒜,告诉学生怎样才能把习作写具体生动,并让学生继续观察,过两天再写一篇观察日记。这样子,学生一共写了三篇日记。最后,我让学生把这三篇日记整合成一篇写在大作文本上。引导学生每篇日记之间可以用“过了几天”作为日记与日记之间的连接。
本来以为学生把三篇日记连起来会写好多,但有的同学偷懒,只摘抄了一篇。有的学生很认真,写了两三张。有的同学能够把观察到的情况写具体生动形象了。有的同学写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对植物的变化着墨很少。这提醒我,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强仿写训练和一些片段描写。
《日记》教学反思9
《日记两则》是一片以“梦”为主线,以“助人为乐”为教育思想的课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理解日记内容的过程,既是学生体会关爱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教师应以朗读,听读,评价的方式去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写的日记也许有不少问题,或许标点不正确,或许有错别字,或许掉字,或许加字,但肯定有值得赞赏的地方。教师要在学生初学写日记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好学生学写日记的兴趣。
结合我们今年开学初就开始练习日记,对日记我没有给以严格要求,而是以激发学生写日记兴趣为主,每次日记进行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每次评点日记中学生对日记要求和格式也慢慢有了很好的领悟,所以在上这节课时比较轻松,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