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小吃日记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喜欢的小吃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喜欢的小吃日记1
说到寿司,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寿司起源于日本,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后来传入中国,而我的最爱,便是由奶奶改制而成的“中国”寿司啦!
说起奶奶的寿司,那真是色、香、味样样俱全,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瞧,在紫色的紫菜中,包裹着又香又白的米饭,里面夹着浸着油儿的胡萝卜丝条、绿油油的青萝卜块和一条条香喷喷的肉丝儿,还有金黄的蛋皮儿散落其间,令人见了便垂涎三尺,非要尝了才罢休。
“中国”寿司的做法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繁杂多了。尤其是摊蛋皮儿,必须是有真功夫的做饭高手,才能做出来。首先,把一张紫菜平铺在菜板上,再在上面铺上一层不薄不厚的米饭,然后把炒好的胡萝卜、青萝卜及肉丝儿在米饭上铺好,最后,把切好的蛋皮儿撒在菜上,再把菜小心翼翼的包裹起来,这样,一个经典的“中国”寿司就做好啦!
吃寿司时,每个人的吃法都不一样哩!有的人吃不出寿司的美味,但是有的人能包寿司吃的花样翻新!许多会享受、很会吃的人都爱品尝寿司的“细”滋味,他们把寿司切成一段一段的,待到不热不凉是在慢慢品尝。这时的寿司凉丝丝、软乎乎的,仿佛入口即化,在紫菜和米饭的陪伴下,寿司里面的菜在舌尖上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它们一路旋转着滑进了我们体内,整个过程与身体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这么说,“中国”寿司,无论怎么吃令人百吃不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而“中国”寿司始终是我的最爱,让我百吃不厌。
我喜欢的小吃日记2
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其独特的美食闻名于世。八大菜系,煎煮焗炖,样样齐全。而在我们新会古井这儿,就有一道名扬四海的菜,古井烧鹅。
有人听了可能就会说:“不就是烧鹅吗,有什么稀奇的。”哎,这也是,不就是烧鹅吗,没什么稀奇的,但听完我的介绍,你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古井烧鹅有两个名牌,一个是恒益烧鹅,一个是平香烧鹅。烧鹅常用的鹅种是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阳前后一个半月的鹅苗,并且要在本地鱼塘长至三、四个月大,大约7斤重。这种鹅叫“乌鬃鹅”,不受污染,肉质最好。烧鹅时采用传统的.生抽王混砂糖、盐、酒、蒜茸、五香粉以及其他不得外传的独门秘方等为酱料,塞入鹅肚内,用绳扎紧摇匀,并以麦糖擦鹅身,用荔枝柴烧炉。鹅挂在热炉内,炉下置有水之镬接鹅油,避免把鹅烧焦,以中火烧烤约40分钟便成。烧鹅做好了后,皮脆色好,有特殊香味,表皮金黄,肉脆甜。夹起一块有肉连皮的,放进嘴里,那种皮脆肉甜的感觉真的让你难以忘记。
这古井烧鹅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七百多年前,新会崖门发生了一场改朝换代的宋元大海战。大战结束后,一位在南宋宫廷里负责制作烧鹅的卸师,带着女儿逃难到银洲湖西岸的仙洞村。卸师在仙洞村开了一间烧鹅店,凭着宫廷秘制烧鹅的高超手艺,把鹅烧得色香味独特,很快便名扬远近数十里,生意特别好。后来卸师的女儿长大了,嫁到银洲湖东岸的古井,女儿也把父亲秘制烧鹅的手艺带到了古井。古井烧鹅由此而起,并代代相传到今天。
怎么样,听完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有一种想吃的冲动呢。心动就不如行动吧!
我喜欢的小吃日记3
“喂,别挤,别挤呀!”我拿着自家的鸡蛋趁做事的时间挤进小摊,买我已想多日的小吃——油炸鼓。
一刹那,人群安静了下来,只见阿婆不紧不慢地拿起一个鸡蛋,将面粉与其搅拌起来,倒在一根平勺上,微浮在滚烫的油锅里,一手拿着铁勺,另一只手也不得闲,抓起一把绿豆芽与肉放在半生半熟的蛋糊上,让油往勺子里流使勺子变烫,把馅烧熟点,撒上少许的葱,然后再浇上一团蛋浆,一个油炸鼓的雏形就具备好了,最后将油炸鼓整个沉进锅里,脱离平勺,“滋滋——滋滋——”油炸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咽了咽口水,听得我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想直接把油炸鼓抓过来吃了。
“哇,好香啊”一股香气从人群中传来,油炸鼓终于做好了。我拿起香喷喷的油炸鼓,观察了一下四周,生怕有人把手中的美食抢走。油炸鼓身穿金黄的战甲,中间圆鼓鼓的肚子弹出来,好似一位虎将,威武极了!让人舍不得吃掉“这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呢!
如果是其他人的话,一定会狼吞虎咽,一会儿就把油炸鼓“消灭掉”,但如果换作是我的话,可不会这么的“鲁莽”,都说“好吃的留到最后吃”。当然,我先从外面一圈皮下手,脆脆的,香香的,还带着一股浓浓的鸡蛋味道,感觉还没有吃到里面,就足以让人陶醉。不过,接下来的才是重点哦!我轻轻的咬了一口里面的馅,一股香气顽皮地在我口中跳起了华尔兹舞,直冲我的鼻子,才平息了下来,鼻腔顿时充满香气,咸中带着一丝丝香味,浓郁的猪肉味与油香交错在一起,送你一个“舌尖上的盛宴”。它先是沾上你的舌尖,才是舌根,最后顺着食道滑进了胃里,直到填满你的胃让人回味无穷。
油炸鼓——楚门的特色小吃,它让我的舌尖久久不能忘怀,怎一个“香”字了得!
我喜欢的小吃日记4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美食文化传统,素有“美食大国”之称。仅菜肴就有宁波菜、川菜、粤菜、本帮菜等几十种菜系,点心类就更别提了,全国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点心。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城隍庙,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传统美食文化节,在那里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美食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在城隍庙的中心广场,人群川流不息,人们脸带笑容地品尝着各地的小吃。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有沿街叫卖的“糖粥”、“豆腐花”,有香味扑鼻的羊肉串,有朱家角特色棕子……我看着看着,口水都要掉下来了。
一阵风儿吹过,远远的,一股臭豆腐的味道扑鼻而来,顺着长长的排队人群望去,原来是鲁迅笔下曾描写过的绍兴油炸臭豆腐小吃。自然我也加入了排队人群之中,每当看到人们品尝着金黄色的油炸臭豆腐时,我顿时感到肚子也在咕噜噜地叫着。好不容易到我了,只见金黄色的热油在锅里跳跃着,一会儿,白色的臭豆腐身上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美丽极了。当营业员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炸臭豆腐放在我面前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吃了一口臭豆腐,感觉脆脆的,滑滑的,嫩嫩的,香气、热气随着风儿冒了出来,白皙皙的豆腐露了出来,我还蘸了一点辣酱,鲜鲜的,简直是绝配,怪不得人们到了绍兴,都愿意去尝尝这价廉物美的油炸臭豆腐,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味道好极了!
当我们离开城隍庙时,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了。望着这络绎不绝的人群时,我再次感受到了美食带给人们的享受了。我觉得:任何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愿意用智慧去尝试改变它、丰富它,就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快乐。“闻闻臭,吃吃香,油炸臭豆腐——味道好极了!”
我喜欢的小吃日记5
朋友,你听说过“米茶”吗?如果没有听说,请让我来告诉你吧。
“米茶”是我的家乡夏季的特色小吃。它是将大米放在锅中炒至金黄色然后用适量的水煮制而成。煮好的“米茶”呈淡黄色,汤汁中开着粒粒米花,似茶非茶,似粥非粥。
“米茶”既可热饮又可冷藏后食用。热饮时和品茶有异曲同工之妙。品茶讲究的是一看二闻三品:看茶色,闻茶香,品茶味。品“米茶”也一样,将煮好的“米茶”盛在白瓷碗中,一看汤色淡黄,二闻米香清郁,三品滋味甘甜。“米茶”不仅能解渴生津,还能饱肚充饥。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当你饥渴时喝上一碗“米茶”那才惬意呢。更特别的是由于米茶在制作过程中,米中所含淀粉部分被破坏变成了活性炭。而活性炭可以把附在胃肠里的脂肪吸走,排除体外。因此,它既能消暑解渴又能护胃。所以一到夏天,“米茶”变成了家乡寻常百姓家的必备之物。
家乡的人们对“米茶”情有独钟,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据说还有一个颇具特色的传说。相传明朝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佑元册封为兴王,食邑湖广安陆府。他有一个妃子,怀孕后茶米不思,见山珍海味就恶心。兴王召来多名厨师,调出各种口味的饭食菜肴,但都不合妃子的口味。兴王大怒,要大开杀戒。
有一位厨师情急生智,从家里端来自己食用的“米茶”献给兴王,妃子见“米茶”果然食欲大振。兴王大悦,“米茶”正式从民间登入宫廷。从此,“米茶”就成了荆楚大地(主要是钟祥、沙洋、京山、天门等部分地方)有名的特色小吃。由于米茶能解渴生津,降脂护胃,远行打工的家乡人把米茶带到了广州、深圳等地。据说在广州深圳还掀起了“米茶”热。
我喜欢的小吃日记6
“贵妃鸡”是苏州名菜。它的做法是选用肥嫩的童子鸡,翅膀与香菇、淡菜、嫩笋、青椒一起焖烧而成。“贵妃鸡”的特点是菜色鲜艳、绿、乳黄、黑、白相配,令人赏心悦目,吃起来既嫩又鲜,香味扑鼻,是少有的佳肴。
“贵妃鸡”,从名字可以看出,它一定与哪一位贵妃有缘。没错,正是那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杨玉环。
一天,玄宗与贵妃饮酒对歌,弄得神魂颠倒。杨贵妃也痴迷神糊的叫道:“我要飞上天!”玄宗酒醉听错了,以为贵妃要吃“飞上天”,马上命令太监让御膳房做出来。听了皇上的圣谕,厨师们开动脑筋冥思苦想,他们从来没听说过有“飞上天”这道菜,但皇帝金口玉言,他能说出来,你就得做出来。在厨师中有位苏州的名厨,叫“苏空头’’,他想到鸡的鸡胸肉最鲜嫩,把它拿来做“飞上天’’肯定好吃。他把自己的想法对大家一说,众人一听,只好如此了。他们手忙脚乱地找来几只童子鸡,斩下它们的翅膀,与香菇、淡菜、笋片、青椒一起焖烧。“飞上天”就算做成了。大家一看此菜,色鲜味香,才定下心来。
太监将“飞上天”端到贵妃面前,已醒酒的的贵妃顿时眼亮起来。玄宗也尝了尝,连声赞叹,忙问太监是什么菜。太监赶忙说,这就是陛下刚才点的“飞上天”呀。这时,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飞上天”的杨贵妃说:“此菜色艳、肉嫩、味香,都与我贵妃相似,干脆就叫它“贵妃鸡”把!”玄宗一听,连声称好。
后来,苏空头告老还乡,就把“贵妃鸡”的烧制方法带回苏州,这道菜就在苏州广为流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