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3-09-24 23:50:11 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4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4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

犹太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因自身信仰犹太教的排他性,智商高超的优越感,被基督教视为异教徒,在长达二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受到基督教的长期仇视,迫害,屠杀!经历了二次亡国。也正因为犹太人独特,聪慧,坚持信仰,在流亡二千年后仍未消亡,终于成功复国以色列,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民族!

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少女。生于1929年德国的法兰克福。1942年安妮13岁,当时欧洲的情景是德国的纳粹为转移国内矛盾及经济萧条,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把犹太人当作替罪羊,疯狂迫害,进行种族屠杀。

13岁时安妮收到了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安妮就开始写日记。1942年7月,安妮一家为了躲过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躲进一间密室。在那里度过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

安妮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她本来应该过着快乐的生活,可就因为她是一名犹太人,所以她受到了德国的纳粹的种族迫害。在密室里,安妮不知道与妈妈吵了多少次架,不知道受了多少困苦。这一切,只因为安妮是一名犹太人!

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在密室里生活的25个月。在密室里生活的'25个月,他们白天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静静地坐着,就连上厕所都要在特定的时间。可就算这样,安妮还是乐观的去面对未来。在狭小的空间里,每天面对未知的恐惧,密室里的8个人对恐惧表示出不同的反应,这是一种真实的表现。

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告密而被德国党卫军查抄,1945年3月安妮与姐姐一起因伤寒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距离她16岁生日还差三个月。

安妮在日记里说,我感到孤单,却从不绝望!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从13岁到15岁,几乎每一篇日记,写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伤害,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

正是有这么坚强的人,一个民族才不会消亡!正是安妮的控诉,战争是悲剧,是灾难,它摧毁着生活中的美好!全人类要反对战争,坚决不让愚蠢的灾难再次发生,珍惜美好的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

许多人都会有写日记的习惯,但这些日记都只是记录着每天平凡而快乐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安妮的日记却不一样,这本日记记录着每天都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犹太小女孩儿的生活。在这本日记中,她自然、透明地分析这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她表现出了一种从容和淡定。她的日记十分坦率,她会把许多问题握在手中,自己慢慢反复掂量,所以仅仅一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得很遥远,并且用日记将自己的`成长丰富地表现出来。

安妮是一个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她们一家就流亡到了荷兰。“二战”以后,德国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全家躲进了父亲公司大楼的几间密室里。他们在密室里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每天都有人工作。安妮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情况下成长起来,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密室里有两户人家和一位牙医,他们全都是犹太人,他们从此整天提心吊胆,轻言慎行。这种日子对于安妮来说比白天逼她上床都要难,更何况还要将本来各自生活的两家人扯到一起,日子就更难过了。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安妮是个天生的作家。她可以生动的勾勒出几间无趣的房间,表现出夜里几小时的恐怖,和房间里的氛围,这些描绘都透露出她的从容和天性的活泼。她还跟我们分享了她聪明的父亲,没有耐心的母亲和善良的姐姐等在密室里的人,她把他们都看得很清楚,并且总是带着成年人的公正。她的日记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装腔作势,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安妮走的不远,她只活了十五年多,并且是在16岁生日的不久前才去世的。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女孩儿将快乐、耐心、真诚播种在了自己身上,并且幸福地微笑着。我深深的体会到她说的:“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

安妮有一本心爱的日记本,这本日记本是安妮的最好朋友,安妮给自己的好朋友取名为“基蒂”。

对13岁的安妮来讲,这本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

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噩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安妮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让我们为他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他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法西斯罪行的铁证。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安妮见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她还是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从日记本看出,安妮有文学天赋,假如不是因为黑暗的势力扼杀了这个生命,那从此世界上就有一位出色的作家了。

啊!我为安妮感到骄傲。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常残酷的,有无数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安妮日记》的主人公是安妮·弗兰克------来自德国的犹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后,开始疯狂地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伤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安妮在这里开始上学,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学校生活。后来,由于法西斯已进军荷兰,安妮的父亲带着他们一家与同样是犹太人的凡·佩尔斯一家,牙医医生阿·杜瑟尔躲进了他公司大楼后的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1942年7月6日躲进,1944年8月四日被逮捕,这期间,全靠公司的几位员工向他们提供物资。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女最重要的两年,没有人听她内心的苦闷,陪伴她的只有日记本。八人被逮捕后,相继去世,只剩下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后来,他在密室里发现了安妮的日记,并与1947年出版。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感,就是这残酷的.战争,让无数无辜的人献出了生命;让所有人都厌恶,厌恶这残酷的战争;厌恶这无情的屠刀;更厌恶满手鲜血的希特勒。

想想吧,想想战争付出的不仅仅是鲜血,还有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想想战争到来只会让地球母亲的子女们互相争斗;想想我们的地球母亲要遭受怎样的灾害;想想……

如果没有这残酷的战争,人与人之间都多一份关爱,还会让年仅15岁的倩影少女安妮惨死吗?是的,安妮是无辜的。她的死不仅仅是因为她是犹太人,许多不是犹太人的人也被这残酷、无情、可怕的战争害死。

让我们共同呼响“要和平不要战争”的诺言,把曾经满是鲜血的战场化作泡影,用对生活的热爱来换美好的明天!

  

《安妮日记读后感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