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日记集锦5篇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拜年日记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拜年日记 篇1
今天是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冷极了。吃完早饭,我和爸爸妈妈带着春节的喜悦和礼物,到老奶家拜年。
我们一到门口,一副红底金字的.大幅春联,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上联是“门迎富贵平安福,”下联是“家过祥和康乐年。”横批“欢度春节”。
我们进了屋,给老奶、二奶、三奶……拜了年,她们还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可高兴了。当大人在说话的时候,我和四哥玩穿越火线。我们两个一会儿你打打,一会儿我打打,玩儿了一局又一局,过 了一关又一关,直到妈妈叫我们去饭店吃饭时才停下来。到了饭店,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凉菜。还有果汁和可乐,这可是我的最爱。一会热菜也上来了,有鱼有虾,有鸡有肉……大盘小盘的摆满了满满一 大桌子,丰盛极了。其中小馍馍夹肉是我最喜欢的,我吃了好几个。饭桌上,我们拿着酒杯倒上饮料,互相碰杯祝福。开心极了。一会肚子就吃的鼓鼓的,像个小西瓜。
今天在老奶家,过得真有意思。
拜年日记 篇2
今年我到萧山外婆家过春节。萧山人过春节有拜年的习俗,就是亲戚们带着礼品相互走动,以联络感情。据说拜年所带的礼品还讲究辈分,给长辈和平辈拜年所送的礼是不一样的。
以前,我们家拜年都是派大伯伯代表去的,每年要到姑婆家、姨婆家拜年。今年表伯来向我外婆拜年时说我和妈妈都还没去过他们家,就极力邀请我们去他家玩,所以今天外婆就领着我们去姨婆家拜年了。 姨婆家在进化镇,从外婆家走路过去大概要一个小时左右。爸爸说小的时候他们去拜年,常常是要先走到浦阳江边的一个码头,然后坐着小轮船去到对江的姨婆家,所以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一大早,爸爸开着车,载着我们和拜年的礼品,出发了。 我们沿着新修的公路,一路向南飞驰。沿途我们一边欣赏着两旁的风景,一边有说有笑,洒下一片欢声笑语。大约花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们的车便驶进了表伯家的院子里。走出车门,抬头便看到一幢别致的三层小洋楼,大门上贴着大红春联,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可能是听到汽车声,表伯早就满面笑容地在门口迎接我们了。我们快速地从车上搬下拜年礼品,在表伯的.迎领下进了他家那宽敞的客厅。在表婶热情地给我们准备茶点时,外婆领着我们来到一个专门用来祭祖的台桌前,点上我们事先准备的二支蜡烛和一支香,然后恭恭敬敬地行礼,外婆说来拜年首先要祭拜姨公、姨婆。说话间,表婶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全是我爱吃的菜,有清蒸鱼、盐水虾、醉蟹、酱狗肉……让我们意外的是,陪我们用餐的除了表伯一家外,表伯还邀请了表姑、表姑的儿媳和孙子孙女,聚餐氛围甚是热闹,最高兴的要数外婆了,一直笑得合不拢嘴。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拜年之旅。
拜年日记 篇3
初五早晨,爷爷、爸爸、妈妈和我,开车去给舅爷拜年。
舅爷家在蓝田,爸爸开着车,用了一个小时就到舅爷家了,一进门全家人热情地招待我们:有的端茶倒水;有的端出香喷喷的'粽子让我们吃,舅妈还端上蓝田特制的稠酒给我们喝。八十多岁高寿的舅爷高兴地乐开了花……吃完饭,我和小姐姐在院子里玩捉迷藏,给小狗喂食物,小狗乐得跟我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大家玩得多开心啊!
下午六点钟,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舅爷家,这一天我很高兴。
拜年日记 篇4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早晨我是给一阵噼哩叭啦的鞭炮声音给吵醒的。按照我们中国的习俗,今天我们应该给长辈拜年,我跟着妈妈到太婆家,一到那看到舅舅、舅公、外婆都已经在了,我赶紧讲吉祥话:“祝太婆万事如意,健康长寿”!太婆听了乐得合不拢嘴,给了我一个大红包。中午,我和只比我大三个月的舅舅放鞭炮。
我用火点燃了一根小鞭炮后,赶紧将它扔在地上,用两手捂住耳朵,还跑得远远的',过了一会儿只听见一声清脆的“叭”的声音,真好玩!我们点燃了很多,后来舅公还放了高升和三千响鞭炮呢!
拜年日记 篇5
古往今来的拜年习俗,估计从明天起就该热热闹闹的开始了。早晨起来,在院子里走路。连日晴好,院中央的梅花湖,水面的结冰居然开始融化了,临近岸边的周边,已经露出窄窄的一圈水面。十几位男女老少,在湖边遛遛达达,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媒体上说,北京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就已经变成空城。往日车流不息的长安街、人头攒动的天安门广场,如今已是空空荡荡、畅通无阻。
这是北京一年中唯一的寂静时刻。它几乎就是一座睡城,屏息静气有如倒计时一般,向那个拜年的时刻迈近。朋友圈中已经有人在发各种拜年的喜庆话、春联,还有各种段子和图画。我猜想,大多数应当是电信运营商请人干的。因为,整个春节,拜年的短信、微信,电信运营商会是最大的赢家。可以说,春节最大的红包是老百姓发给中国移动的。
在我的记忆中,四十多年前,拜年还是一件仪式感很强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在湖南的湘潭。大年初一的清晨,大人小孩要穿上新买的衣服。小孩要给长辈磕头,然后,长辈会给每个孩子五毛或者一元压岁钱。邻里之间相互也要拜年的。孩子们通常是拜过年获得几块糖果之后,不在哪家停留,继续去下一家。一个上午走下来,口袋里便已鼓鼓囊囊全是糖果,足够一个春节慢慢享用了。大人们不能如此敷衍了事。他们通常要在去拜年的人家坐一会儿,磕磕瓜子,抽一支香烟,说些新年好运的吉利话儿。然后,才可离去。
三十多年前,北京的拜年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因为,很多年货都要提前置办。政府会在春节到来之前给居民按户发放各类物资券。人们只能凭这些券,去定量购买瓜子、花生之类的春节用品。那个时候,北京稍好一些的香烟叫牡丹,也是春节期间凭票才能够买到。中华烟是百姓难以见到的,专供高级干部。人们置办年货,一部分是自己家人吃的。另外一部分,则是给上门拜年的亲朋好友准备的。那个时候的人实诚,好吃的自己舍不得,都留给上门的客人。于是,平日里吃不到的'东西和抽不到的好烟,都是相互间在对方家里享用的。这个时候的拜年,仪式感不那么重要了。更多的内容是解馋。
从二十年前开始,拜年这件事开始变成一个个家庭自家的事情了。一大家子,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打打麻将,逛逛庙会。拜年成了一个团聚和娱乐的事情。这种变化一直沿袭至今。社会竞争压力大,亲人之间也聚少离多。拜年便成了亲人团聚、其乐融融的幸福时光。有人引经据典,挖出一个古代孝子的故事。每到春节,便会引用哲言:“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以表达亲人团聚和孝道之重。
从去年开始,微信红包给拜年这个古老的春节活动,赋予了巨大的社会化能量。人们可以亲人聚集一堂的时候,利用互联网,与身在异地的亲戚、同学、同事、朋友建个小群,互相问候,发发红包。千里万里亦是咫尺之间,祝愿祝福气氛热烈。
四、五十年时间,拜年这件事由最初的仪式感很强小社会化,演绎到短缺时代的物质化,再演绎到家庭化,一直到今天的社会化。其中的人情世故,和社会变迁,也是耐人寻味的。
拜年不再是那么有仪式感的事情。甚至,春节也不再是那么一定要有仪式感的节日。亲情、友情的汇聚之外,春节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也许更像是一个时间意义上的心灵港湾。人们需要休息、休养,需要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