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写景作文

时间:2023-07-14 06:10:17 写景作文
精选西湖写景作文锦集八篇

精选西湖写景作文锦集八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湖写景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湖写景作文 篇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让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倾注了遐想?又有多少凄美柔情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子湖畔?更有多少像岳飞、于谦这样的民族英雄安然躺在西湖岸?正是西湖这些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了我。

下午,我与爸爸来到西湖。第一站是曲院风荷,这里仿佛一个世外桃源。我们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欣赏着曲院内的荷花莲叶。虽说荷塘里已没有了夏日的茂盛,但树阴蔽日,青苔茵茵,一步一景的别具一格,依然深深吸引了我。

走出曲院,迎面而来的是西湖的内湖了。我们包下了一条小船,船夫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十分开朗,一边摇船一边把西湖的景点娓娓道来,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苏堤春晓……西湖的内湖并不深,但十分清澈,摇橹过后,水面荡起涟漪,宛若白娘子的裙摆。

船穿过桥洞,眼前豁然开朗了。右侧远远地,我望见了一座塔矗立在青山之中,直穿云霄,伴着夕阳的余晖更显它的美丽,莫非这就是雷峰塔?左侧蜿蜒的苏堤连着白堤,熙熙攘攘的人流掩映在绿树丛中;远处杭州城里的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我们坐在船上,迎着晚风,观赏西湖夜景,百感惬意,如水的月光、层峦叠嶂的青山,平如明镜的湖面,组成了如同天堂般的西湖夜景。

船儿经过了西湖的标志性景点“三潭映月”,偌大的湖面上伫立着三根精雕细琢的柱子,此时月亮刚刚爬上了树梢,斜斜地透射而来,虽没赏到映月,但这月色中的湖面依然美不胜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她的本身,还在于那数不胜数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典故。杭州,一座楚楚动人的历史名城,而西湖更是城市的点睛之笔,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呀。

西湖写景作文 篇2

我的家乡在惠州,家乡的西湖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西湖山清水秀,花红柳绿,风景优美得可以和天堂媲美。

远远望去,西湖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嵌在惠城区的大地上。西湖边上那巨大的草坪犹如一块厚厚的绿地毯似的铺在那里。

走进西湖,西湖边上的空气湿润清新,散发着花卉的浓香,还夹杂着一丝丝淡淡小草的味道。小草嫩绿嫩绿的,微风拂过草坪,花朵也扭动着腰肢,频频点头,像是在跳舞。

西湖的水清澈见底,湖里的鱼儿有的在自由自在的闲游,有的在欢快的嬉戏。荷叶绿得发亮,上面的小水珠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碧绿的叶面上滚动。荷花有了荷叶的衬托,显得更美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粉里透红,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几只蜻蜓从荷花上飞过,这一切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充满生机,多么的让人陶醉啊。

拨拨湖水,你就会觉得西湖的水很清凉,放进去很舒服。城市中心的繁华,远远不及西湖这种朴素,纯净的美。

西湖真是个好地方,欢迎你们前来游玩。

西湖写景作文 篇3

西湖公园在文化古城——泉州的西北面,它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全园有四座岛、三座桥、三长堤、三片水域组成,四座岛分别是枫林岛、桃花岛、生态岛、花果岛;三座桥分别是二十一孔桥、单孔桥、五孔桥。

一大早,我就来到了这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从南大门进入,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到处花红柳绿。没走多远,一座“从头望不到尾”的石桥出现在我们面前。你别以为是来到了“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或“天下第一桥”洛阳桥,它其实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因为它高,所以才从头望不到尾。过了桥往右走大概两百米,我来到古香古色的刺桐阁。刺桐阁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它位于公园的核心,外观为五层的楼阁式仿古木结构建筑。它是仿古文庙魁星阁建的,是公园的制高点。

登上阁楼极目远眺:北边的泉州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红砖白石”(注:闽南特有的红砖白石出砖入石建筑风格)靠着苍翠的清源山分外妩媚,仿佛是当年的白娘子和小青姑娘结伴来游西湖;东边的五孔桥曲径通幽;西边的李贽塑像在思考人生的哲理;还有湖中的四岛和二十一孔桥,像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错落有致的安放在西湖这个大盆景中。我沉醉在美景中,若不是那画舫轻移,野鸭畅吟,白鹭冲天,惊醒了我,我还以为自己就是盆景中的小泥偶。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想:“遥望西湖山水色,白银盘里精品多。”着西湖美景应该比那洞庭山水更胜一筹吧!”

西湖写景作文 篇4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我到西湖公园游玩。

我们从虹桥这边卖票进去,虹桥横跨在美丽的西湖之上,从桥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湖心亭。

走过虹桥,踏着石路、绕过涵碧楼,我们来到湖心亭,抬头向上望,可以看到亭子的上面雕刻着非常多美丽的图案。在亭子里,偶尔有三三两两的人进来坐一坐、聊聊天。我与妈妈也坐下来,妈妈给我讲了涵碧楼、七日红的故事。

坐在亭子里,看着水平如镜的西湖,以及不远处苍翠的树木。让我不仅遐想:在春雨绵绵的季节,是否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淡妆浓抹总相宜。

顺着亭子的小道往回向前走,爸爸妈妈与我说,他们小时候的儿童乐园就在涵碧楼旁边,而且最多就是玩翘翘板、坐地球仪。那像我们现在的儿童乐园既宽敞又好玩,里面有碰碰车、过山车,还有海盗船我最喜欢玩碰碰车,就吵着爸爸妈妈去玩。我与爸爸一辆,妈妈老是被我们撞到了。我们玩得可开心了!

我喜欢这美丽的西湖公园!

西湖写景作文 篇5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佳景美不胜收。

清早湖中荷花的清香便弥漫开来,层层叠叠的荷叶挨挨挤挤,与天相连,绿如翡翠,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婀娜摇曳的荷花绽蕾盛开,有的还含苞待放,在照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娇红。

直到夜晚,人们才稀稀疏疏地出来,有的下棋,有的饮酒高唱,有的在湖中悠闲地划着小船,还有的在谈笑风生。悠扬的笛声时不时地传来,此时岸边华灯绽放,就连远处的青山也闪烁着点点微光,山上的塔在灯光的映衬下格外挺拔。明月初升,疑是白玉盘,又乎瑶台镜,落入湖水中。

站在西湖中的苏堤上,西湖美景一眼收进,而白堤上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夜晚清风徐徐,柳树随风摇动,此时我仿佛就是一株绿柳,与蝴蝶共舞,与鸟儿齐歌。我翩翩起舞,跳着动人的舞姿,我放声高唱,唱出了这西湖夏天的旋律,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啊!

湖水清波荡漾,沿岸边来到断桥,仿佛听到了白娘子哀声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真是催人泪下。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湖写景作文 篇6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游苏杭”。自古便有人云“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画卷,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宠儿。能与“淡妆浓抹总相宜”倾国女子西施相比,恐怕天下唯有此湖。有句老话在杭州妇孺皆知: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如此看来,雨西湖在西湖该是最盛。荷花,红了双颊,娇艳中透着轻灵,躲藏在挤挤挨挨挤的荷叶中间“犹抱琵琶半遮面”,又如同怕见生人的少女般娇羞,却姿态万千。

雨后的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波色潋滟的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宛若轻柔的面纱般,朦胧了西湖国色天香的美丽容颜。夕阳终于赶在暮色蔓延之前挣出云层,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掩映着在夕阳下浮光跃金的湖水。如烟般的绿色与夕阳的金色交相辉映,晕得如梦一般。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湖面上飘着淡淡的暮色,夕阳的红从天边淌下,滴在深黛的湖面上。在轻轻的湖风中,柳条轻轻的摇曳着。

天黑了,当西湖那沉鱼落雁的容貌就要完全被暮色掩去时,湖对岸的灯光忽然亮了起来,一刹间的一片金碧辉煌令人宛若进入仙境一般;湖水倒映着流光溢彩的夜灯,霎时间如水晶宫般的朦胧而晶莹透亮。西湖霎时间显得雍容华贵。

夏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了湖面上。湖水泛起层层碧波,反射着银色的光辉。柳树下的青蛙不安分起来,蟋蟀也欢快地弹起琴来。对岸的灯光伴着游船上的灯火轻轻摇曳着,晚风习习,游人陶醉其中。空气中弥漫着清幽的香气,静谧之中,恍若听到了荷花绽放的声音……

西湖写景作文 篇7

杭州西湖景色俊美秀丽,已为古往今来世人所公认。苏东坡的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将西湖描绘的栩栩如生,神韵俱佳,也让别人无法争宠。但“天下西湖,三十有六”,环肥燕瘦,只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样会赢得世人青睐的。

扬州的西湖名为瘦西湖,其实就是一条河,在唐、宋时代还只是一条护城河,如若称其为“河”,也非名不副实的贬义,反而称其为“湖”倒有些牵强。但一个"瘦"字,可谓是点睛之笔,不仅隐喻了瘦西湖纤秀、苗条、俊俏的风韵,从而也有别于杭州西湖的雍容、圆润、丰腴了。

“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也许是扬州的最美的季节,也应该是瘦西湖的最美季节。我曾在这烟花三月两次来扬州、来瘦西湖,确实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从瘦西湖的南门进入,沿湖边的甬道向纵深走去,一路美景不断,绿柳含烟,桃李吐艳,春风拂拂,花香四溢;碧波粼粼,水映楼台,桥拱如黛,塔影隐现……正如其“西园曲水”中一石坊题联所写:“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人在景中,景在画中, 游走在这样如梦如幻的景色之中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怎能不让人浮想翩翩。

近日浏览了一些有关描述瘦西湖的文章,有一些文字尽是搬来转去,有一些也是与史实有出入。我认为,瘦西湖并不是从隋朝就开始修建的,唐、宋时期并没有瘦西湖一说,在唐宋诗章中多是写扬州的。在唐代很多诗中,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甫的“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等,都是写扬州,并非瘦西湖。历史上,虽然“扬州”的称谓不断更改,但一直是繁华之地,特别是隋唐后,由于运河的开通,更是成为经济、文化仅次于国都的中心。所以,文人骚客多向往或游历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已成梦寐以求。就如同现在各地倾慕上海一样。当时,“二十四桥”有,也不一定在那条“护城河”上。到了两宋,特别是南宋时期,有一段时间,在扬州大兴土木,园林之风盛行,修建了很多馆、阁、亭、台,但也非今日之瘦西湖。再说,扬州富庶,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总逃不出兵刀水火之厄运。“安史之乱”、“太平天国”、“金国南侵”等,扬州城都不同程度的遭受过损毁。清朝顺治二年的“扬州屠城”,十日也好,五日也罢(有学者认为十日是夸大,应为五日),浩劫后,扬州还能“完卵”乎?南宋姜夔有一首《扬州慢》词:“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就是凋敝、凄凉的扬州,与盛唐时已不可同日而语。据说,到了明朝,二十四桥已全部毁坏,故明代程文德有“二十四桥都不见”的诗句。这是战乱的必然结果。建了毁,毁了建,改朝换代,不可能不如此。我说这些的意思是,今日的瘦西湖非昔日的园林,即使有一些联系,瓜葛也不多。如果在唐代就有大体如今模样的瘦西湖,杜牧的诗就可写成(戏作):“瘦西湖水绿迢迢,小金山上草未凋,舟中五亭赏明月,二十四桥闻吹箫”了。

瘦西湖应该始于明清,真正成规模是在清乾隆以后。清代康乾盛世时期,扬州又复繁华,各地富可敌国的豪富巨贾陆续云集扬州。许多盐业巨子为讨好皇帝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构筑水上园林,并多家联通,逐渐形成规模。园中的五亭桥、小金山、白塔、徐园等建筑都是乾隆以后的事。而瘦西湖也是由清代钱塘诗人汪沆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而得名。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浪游记快》中,有这样描述:“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台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从其描述不难看出当时瘦西湖已现的规模、气势和俊美了。他还对这种格局的设计、建筑赞叹的说,“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当然,这些都是记写清代乾隆时期的瘦西湖的。至于今日的瘦西湖是否还是昔日之模样,不得而知。

话还得说回来,瘦西湖建于何年,兴于何代,都已不重要了,关键是今日的人们还一如既往的喜欢她。今日的瘦西湖,是修复还是新建,是否还是旧时的模样,也不重要了,她是人们梦中似曾相识的模样,就足够了。

今天的人们对瘦西湖似曾相识,还喜欢她,原因是她的修建、她的模样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历史承载都非常的契合,是一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不论是河流还是桥梁,不论是亭台还是花木,都不突兀,不牵强,好像她就应该这样。这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扬州的文化底蕴、扬州人的文化素质,扬州人承载了扬州的历史,也创造了扬州的今天。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加快城市建设成为共识,有一些城市也想“打文化牌”,投入大量经费,种花植树、开渠引水、修亭建阁,好不热闹。但曾几何时,树枯花谢,水渠变成了污水沟,不仅没有给城市美化,反而添了堵。还有些贫困地区的县、乡、镇,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文化氛围、历史渊源,修建形似天安门、大会堂、美国白宫等楼堂馆所,不伦不类,让人贻笑大方。近年来,各地又兴起了“造神”之风,不惜投入巨资,建庙宇、塑佛像,而且相互攀比。如今各地新建的庙宇金碧辉煌,一个比一个宏伟;建塑的佛像、一个比一个高大,有木的、有石的、有铁的、有铜的、有鎏金的、有坐的、有立的……等等,不一而足。

今天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与瘦西湖景区的传承至今相比,有着质的区别。除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问题外,还有就是,历史上瘦西湖的修建属个人出钱,除炫富、享受外,还考虑传世的久远,为后人存储财富。即是几百年后的今天,扬州市政府和市民还能够得到她的惠泽(门票150元,据说本地市民免费);而现在的工程建设(包括楼堂馆所、公益设施、房地产、新景区开发等)基本都是政府投资(或承包给个人),负责的领导还存在(3-5年)换届问题,政绩不能换届,所以必须“短平快”,很难考虑久远问题。因此就出现了这届建,下届拆。更有甚者,入住不久的楼房能整体倒塌、在建的工程就能坍塌……如此诸多问题应该让谁来深思?

西湖写景作文 篇8

看到古今咏西湖的诗文,无限神往。游了西湖,才知道西湖之美怎能落于笔下!

游湖那天,正值梅雨季节的末日,空中虽说是细雨绵绵,但只能湿润湖中的莲子。走到湖边,跨上西汾桥,望着湖中迷蒙的雨雾,望着桥下绿得可爱的杨柳,心中不觉沉吟:“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现在,虽然苏小小墓和墓上的那座墓碑亭已荡然无存,但苏小小那脍炙人口的诗却流传下来,也算得上“千古芳名留往迹”了。下了桥,便是西汾印社。西怜印社,依山势而上,树木青青,鸟语花香。我信步走入白墙绿瓦簇拥的小月门,绕过竹阁、柏堂,走在弯弯曲曲的小径上,口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两旁是葱郁的树木,小巧别致的建筑,感觉分外舒畅。

过了西洽,翻过有“小流洲”之称的孤山,便游览了孤山园林。随后,我在平湖秋月登上了驶向湖心亭的小汽船。

耳旁是哗哗的水声,身边是幽幽的湖水,举目远眺,朦胧的湖水与天相接,水天一色。湖的四周,便是若隐若现的山峦,南北两座高峰依稀只能看见轮廓,南屏晚钟也失去了光彩,朦朦胧胧,美得别具一格。这时,我才真正领悟到了苏东坡诗句“水光激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

往日争妍弄艳的荷花,现在革上朦胧的轻纱,变得素淡起来。花港红鱼池中的锦鳞往来嬉戏,时隐时现。你若投饵池中,霎时群鱼便会跃起争食,百尾摇芜,有趣极了。

当我离开湖心亭,顺着宛如玉带的苏堤往回走,真有难舍难分的感觉,我完全陶醉在绝妙的景色之中了。

《精选西湖写景作文锦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