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叙事的作文锦集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叙事的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叙事的作文 篇1
“小小少年,背着个大书包,累变了腰,写不完的作业,听不完地唠叨!”每当唱起这首歌,我都不禁长叹一声!哎!“他”和我太像了,简直是我的影子呀!但我的任务比“他”更多更重!
对我来说烦恼就是那听不完地唠叨和写不完的作业了!哦,对了,还有那一刻不能停顿的兴趣班!
一个老师留的作业也不算多,但三个老师左凑凑、右凑凑不就多了吗?
每当快要写完作业的时候,妈妈总会对我说:“唐跃,把妈妈给你买的练习卷做做啊,要时刻为升学考试做准备,初中能不能分到一个好班可与这有着大关系呢……”
你瞧,这连六年级上学期都没结束呢!就谈这么远的问题,我只好假装听不见想蒙混过去,可是妈妈见我不回话便没好气的骂了我几句。我哪有什么办法?做呗!
熬到周末了,想放松放松啊,不行!一个黑色周末就要开始了,周末时作业不用周五写,我便会抱起我最喜欢的古龙武侠小说全集,爸爸是个超级书迷,正因此他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在家里唯一舒心的事就是看书,和爸爸谈论书上的精彩情节评价小说里的每个角色怎么样!有了爸爸这个朋友我倒粘了些光,满柜的小说够我不吃不喝一刻不停地看个四、五年!
但在我最快乐的时候,总会传来一个讨厌而扫兴的声音:“唐跃,你就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吧!一个学生不做做业还算学生吗?照你的学习态度还考清华!做梦去吧!”哎!老妈又愤怒了!
我都快恨死这一类的声音了,每当它响起时,我都恨不得钻地下去了,好让他们看看烦我过分的限制我自由的后果!
周末写完作业了还要东奔西走学习什么兴趣班,可那又算什么兴趣班呢?我对它们一丁丁点兴趣都没有,但可恨的是兴趣班的老师都把我当模范,让同学们学习。就凭这样想不学老妈也不让!
想解决妈妈带给我的烦恼谈何容易,就算我壮壮胆子当老虎,老妈也是武松啊!和她沟通她还不听,朋友们,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吧!我该怎么和我这个“天才”的老妈交流呢?
叙事的作文 篇2
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总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可谓用心良苦。可就效果而言,往往收效甚微。
记得在20xx年,我还在新胜小学教五(1)班。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城头、新胜、于街三个不同的地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属于典型的“合成班”。我任教的是语文学科,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发现这个班很多学生的普通话非常不标准,特别是翘舌音。于是我在班级中提出要求:把每篇课文中的翘舌音都划起来,并且到组长那里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我的要求一提,大家一片哗然,我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的不情愿。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必须严格执行。但过了一周,大家的朗诵热情却不高。这是什么原因呢?思来想去,我决定去向学生问问缘故――为什么不积极参与到学习纠正普通话的行列中来?一学生说:“我觉得说翘舌音怪怪的。”另一学生说:“翘舌音多难听啊,而且卷舌很麻烦。”又有学生说:“对啊,对啊,我觉得普通话能听懂就行了,为什么那么麻烦呢?”“噢,原来这些小家伙还没有体会到说标准的普通话的重要性啊!”我恍然大悟。等他们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就会明白说“标准的”普通话是多么的重要啊!那么该如何让他们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呢?……想想这些说教都过于枯燥,空泛,学生很难引起共鸣。
用怎样的方式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呢?
用怎样的方式孩子最易接受?
用怎样的方式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纠正普通话的热情呢?
对!故事!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在课堂上讲了《独眼人和双眼人》的故事。
从前,一个小岛上住着一位叫千木的'人。
一天,千木听说附近一个岛上的人都是独眼。他便寻思:“我到独眼人居住的那个岛上,诱骗一个独眼人回来,装在笼子里,可以供人出钱观赏。”
千木刚到那个岛上,就碰见一个独眼的人。千木向独眼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假惺惺地笑道:“多少年来,我一直想拜见一下像您这样的人……”独眼人用一只眼睛打量着千木,彬彬有礼地回答:“我也终生都想拜见一下像您这样的人。”于是,千木阴险地说:“我邀请您到我家做客吧!”独眼人答道:“我衷心感谢您的邀请,还是先到我家吧。”千木刚走进独眼人的家,独眼人的兄弟们便围上来,争先恐后地嚷道:“瞧瞧!这个人有两只眼,真是个畸形人!”“赶紧把他捆绑结实!”独眼人命令他的家人。
千木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关进了笼子,成了岛上被人观赏的怪物。
讲完故事我问:“为什么千木会被人关进笼子?”
“因为他长着两只眼睛。”
“因为他到的地方,人家都长着一只眼,只有他长着两只眼睛,所以把他当怪物关起来了。哈哈哈……”
“环境变了,正常的也会变成不正常。”
接着,我又抛出了第二问题:“你们认为没有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走向社会,别人会怎么看你们呢?”
“那我们也就成了千木了,被别人当做怪物了。”
“现在,我们没觉得不方便,以后走上社会就会被别人笑话。”
“说标准的普通话才能符合潮流。”
……
接着我又讲了第二个故事:
广西某高校新来一位口音很重的校长。一天,他走进办公室严肃地对秘书说:“我要杀一个人!”话音刚落,旁边的女助手被吓得花容失色。弄了半天,原来校长“杀”(sha)“查”(cha)不分,其实是想说“我要查一个人”。
“哈,笑死人了。”
“普通话说不好,还会闹笑话啊。”
……
看来,学生已经在故事中领悟到了我说的道理。故事确实有神奇的“魔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我的观点,让他们有兴趣,有热情参与到普通话学习中来。
尝到了“故事”的甜头后,我就经常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应用,其效果明显优于苦口婆心的说教。
叙事的作文 篇3
国庆期间,我们一家人游玩了和“西湖”、“西泠”并称为“三西”的西溪。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国家湿地公园,我们乘着船,在芦苇荡中穿行,夹杂着桂花芳香的清新空气迎面扑来,一丛丛错落有致的芦苇随风摆动,好像在欢迎四方游客,两岸的柿子树上结满了火红的柿子,有几只白鹭在水草丛中悠闲地散步,还有一只在打盹,这真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卷。
出了西溪景区,一个似飞碟UFO的建筑物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走近一看,原来是国家湿地博物馆。博物馆的屋顶种满了绿色植物,而那个“飞碟UFO”就是一个湿地观察站。这外表另类、形态古怪的建筑,里面包含了多少知识呢?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去一探究竟。
一进大厅,一个非洲湿地动物模拟生态系统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两头母狮在津津有味地咬食一头野猪;鹰在树枝上目不转睛地窥视着小山羊的动静;黄鼠狼正在急切地寻找食物……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动物们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生态食物链。
沿着斜坡可到达二三楼,斜坡一侧的墙上挂满了优秀摄影家的摄影作品。他们拍摄的全是湿地鸟类,品种繁多,但有的很稀有,我们极少看到。这些珍贵的画面让人赞叹不已:一只云雀叼起一只虫子,抛向空中再稳稳地接住,正在萧洒地享受美餐;一只灰稚鸟居然把一只青蛙钉在一根短树枝上,剥了皮慢慢地享用;一对黄蓝金刚鹦鹉嘴里分别叼着虫子,在鸟巢边上细心地给它们的雏儿喂食,三只雏儿张大了黄黄的小嘴争着抢食……我不禁感叹了,摄影家想要拍到如此清晰而又珍贵的画面,需要多大的耐心。他们为了捕捉精彩的瞬间,往往要耐心地等待时机,甚至长达几个月,才有如此优秀的作品。
博物馆的二楼展示的国内各种类型的湿地的,有云南的梯田湿地人,有广西海边的红树林湿地,有内蒙的草原湿地,还有青海的沼泽地……各有各的特点,呈现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水质的湿地,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的植物和动物也各不相同。三楼的展厅仿佛是一个动物园,全是湿地野生动物的标本。
这次第二课堂欢乐行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开拓了视野,也感受到了难得的野趣。
叙事的作文 篇4
盼啊,盼啊,我终于盼到了除夕这一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我干得可卖力了,我负责扫地,妈妈负责拖地。接着我们又贴起了年画。那些年画可好看了,有龙,有福,还有倒着贴的福字。我们贴好了之后,又开始准备年夜饭。奶奶烧了鱼,羊肉,虾,海蜇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羊肉了。
吃好了饭,我们一起围到窗前看焰火。那些焰火五颜六色的真耀眼啊。看到他们放焰火,我也迫不及待的叫外公把我们家的“大闹天宫”也拿出来,让他们知道我们家的“大闹天宫”才是最好看的。外公把焰火放在井的旁边,用打火机把它点燃之后就迅速的跑回家。焰火一直往上冲,我吓得都躲到了妈妈的背后。
后来我觉得没什么好怕的,就又从妈妈背后钻了出来。哇,焰火可真漂亮啊。它有五六种颜色,有红色,黄色,紫色,橘色,还有绿色。它还有两种现状,一种是五边型,还有一种是六边型。我们全家都看得直拍手。到了晚上8点,我们全家都守候在电视机旁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中有两个小品我觉得超级搞笑,他们表演得很滑稽。里面还有几首歌我也会唱的,有《龙的传人》,《中国年》。我看到晚上十一点半才睡觉,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实在是太好看了。
我觉得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叙事的作文 篇5
我记得有一天傍晚,妈妈带我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饿了,我就和妈妈一起来到面包房,屋子里散发出面包的香味,各式各样的面包摆在柜子里,看上去好吃极了,我挑了一个大大的面包,拿在手里,我不舍得吃,我准备拿回家慢慢的品尝。
我和妈妈拿着面包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天空下起了小雨,我们加快了脚步,在经过一个商店的门口,看见了一位盲人老爷爷坐在台阶上避雨,一阵风吹过来,老爷爷冻得直发抖,我想他一定又饿又冷,我赶紧把自己的面包送到了老爷爷的手里,爷爷说:“谢谢”。我看着老爷爷大口大口的吃着面包,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顺着脸庞流了下来,我一动不动俄望着他,忽然,妈妈碰了碰我,递给我1元钱,我马上明白了妈妈的意思,把钱放到了盲人爷爷的碗里,然后跟着妈妈悄悄地走了。
我想;‘等我长大了,我要建一座老人院,把无家可归的老人都接到老人院来,给他们穿上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饭,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这就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