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周记高中4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周又过去了,这一周内让你有什么启发呢?这时候,最关键的周记怎么能落下!怎样写周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记高中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周记高中 篇1
又要写周记了,提笔,准备下落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写什么呢?我想,也许在家中的同学们也有同样感受吧,也许他们都用起抄写大法……,但总之我又该写什么呢?
没有一点想写什么的欲望。就是因为初三生活过于平淡吗?还就是因为自已没能去细心地观察?去写读后感?可看着满书柜的书却发现似乎早就一本本地数过,搬上了作文本。去写片段的随笔?心里却有些不乐意――毕竟已写过两遍,老师不烦自已已烦。
还就是去随意翻篇作文题写一篇毫无新意的议论文?或许它们能在考试中得上高分,但我的心对自己那看似华丽且磅礴可实质上空无一物的文字生出一阵阵厌恶。
不知谁说过:“打得动别人的文章先要打动自己。”可这一点在我面前完全失灵。初中三年,总共写出了三篇能打动自已的文章,可在阅卷老师面前一文不值,都只有35分左右(50分卷),可那些在我心中激不起波澜的文章却总能得上39分甚至更高的分数。
在将要落笔时,我实在控制不住,作文写出来不就是专门为了赢得分数,而更多就是用来抒发自已。
在厚厚的作文书上,屈原跳江成了免费表演;项羽自刎成了一遍又一遍精典“剧幕”……他们从江上不断爬上来跳下去,不断举剑自刎,再举剑再自刎,而那令我不禁留下赞叹的却屈指可数。
于就是,我喜爱上了《创新作文》杂志,不为别的,就为它的“抒真情,来真我。”这才就是真正的作文。
也许迫于压力,我会继续在考试中写下那种少了几分真实,甚至违心的文章,但我会去努力书写真实的自已下笔。
周记高中 篇2
我们学校的红楼具有半个世纪以上的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周围茂密的树木更能体现出它的古典端庄。“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静静的校园充满恐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令人颤抖,紧张的空气似乎要令人窒息。红楼三楼充满啦诡异与神秘,在半夜十二点,在红楼三楼的地板敲三下,马上突出啦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邪恶之气,一个通往恐怖鬼魂的秘密隧道……”这是我们全校学生都知道的红楼鬼魂之谣言,初三的几个学生竟然说要组成探究小组,去查明真相。这一谣言使全校都掀起啦一大风波,成啦课间饭后的热点话题。
我们学校的红楼历史悠久,况且世界上并不存在鬼,这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物体,无科学验证,就为啦一个幻想出的物体,而搞得全校人心惶惶、不得安宁。总而言之,迷信与现实不可混淆,有一条永远的分界线。
周记高中 篇3
爸爸我有一肚子话要对您说,可总是没机会。今天就在想象作文里跟您说说吧。我说的事可是大事,您可要认真听呀!
咱们村里的环境怎么和我心里想的大不相同?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我想象中道路是宽阔又干净,可现实中却是坑坑凹凹,尘土飞扬,每次刮大风的时候总会让我迷眼睛。我想道路两边有一排排高大笔直的白杨树,可现存的小树所剩无几;东倒西歪。我想垃圾变成啦一池池沼气既省电又省碳,可是垃圾到处都是,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鼻而入,爸爸您可知道是垃圾污染啦空气,人们才会得上各种疾病啊。我想村中间有个大花园,花园里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儿,花园中心还有一个喷泉,喷泉下的大水池里有着小金鱼好看极啦,可这都不是真的。
爸爸,您能告诉我吗?我这美好的愿望能实现吗?
周记高中 篇4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安详的心绪以及静谧的氛围,都可以将我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又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会感到那个温暖的杯底从心房间熨过,熨平心上的每一条褶皱。
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其中境界如徐燕谋赠钱钟书先生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
于幽美如诗情琴韵的意境之外读书,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起一位伟人青年时锤炼自己,专拣市声嘈杂之处读书,常激赏赞叹,这种大境界,非常人所能修得。看来,片刻宁静,一室温馨,对读书人是何等重要。求生存的匆促步履,打乱了众生心灵的止水。爱于时光的余白处,慵读几页书,犒赏一下干渴的灵魂,可是家务劳动、友人来访、子女教育以及电视喇叭的聒噪,使你无处躲藏。日常的喧嚣里,早已找不到须臾的`宁静。
所以深夜是最宜于读书的时候。这时,人已去,茶已凉,片刻前还热闹非凡的斗室骤然阒寂。家人睡熟,喋喋不休的电视也早已哑然无声。月华似水,佳期如梦,拧亮床头一盏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罗衾掩住半个身子就可以了。
书是选好的,就放在枕下,不必从书架上查取。用不着书签指路,一下就能翻到要看的地方,对于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这动作就该像手巧的售货员取货一样娴熟。不紧不慢地接着昨天的看,若是情节极佳的小说,可以一口气读上三五十页;若是散文,品上几篇也就够了,不必太多。像少年时读书那样,不眨眼看到天明,是不可能的,因为明天一早,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待着我。学生时代焚膏继晷的苦读对我来说已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不再去想那些,用宁静的读书为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已经令我感到自豪,哪怕只读三五页,也已满足,关键是活出一分安然的心境,心甘情愿地做精神麦田里最后的守望者。
想起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回忆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天气很好,格雷夫人的父母正在远处的花园里游猎,笑闹之声由窗子潜入寂静的室内,而格雷夫人却独自静坐在窗子旁,阅读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之死》的精彩篇章。作家十分好奇,格雷夫人回答作家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中得到的多。”“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这是汉代学人王符在《潜夫论》中所说,信然。
我常常被书感动着,被友情感动着,被鼓励感动着,被忠诚感动着,被美好感动着,被优秀人物感动着,被思想家感动着,被科学家感动着,被文学家感动着。书于我就像是流水于干裂土地,书于我就想天空于小鸟......
窗外夜色渐深,疲倦渐浓。合上书本,塞于枕下,坦然入眠。三更有梦书当枕,纵然明日有万劫不复的灾难等着,在梦乡里,仍会一枕书香而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